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乡风文明看岩屋
本报通讯员 陈维智
文章字数:937
    驻村第一书记查看烤烟苗生长情况

  春日里,沿着宽阔平坦的道路,笔者走进镇安县大坪镇岩屋村,村庄宁静秀丽,路旁、田边、房前屋后都栽植着各种树木。路边醒目的村名牌古朴典雅,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一幅美丽乡村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
  从农村房屋外立面美化改造,到村庄道路沿线环境改善,再到村落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岩屋村正在发生美丽蜕变,成为名副其实的市级文明村。
  近年来,岩屋村通过实施生活污水改造、“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小广场建设提升四大工程,村庄变得生机勃勃、光彩夺目。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群众的生活五彩斑斓。
  “早些年,村民们赖以生存的田地主要在山上,产业路不通成为掣肘地方发展的‘拦路虎’。”大坪镇岩屋村副党支部书记陈伟介绍,过去进出村子的路坑洼狭窄,行车不便,岩屋村争取23万元,就地取材对道路、护坡等进行“精装修”,先后对田家塬等3条1420米通组公路进行了提升硬化,打通了全村产业路。
  走进村民毛秀琴家中,庭院收拾得干干净净,看着自家洁白的墙面、通风透气的厕所,毛秀琴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以前的厕所简陋脏乱,尤其是冬天遇上大风,上厕所就更遭罪了。”毛秀琴感慨地说,“之前还犹豫,担心不实用、不习惯,没想到新修建的卫生厕所,手一按、水一冲,干净卫生,居住环境的确上了档次。”
  乡村是一座蕴含着丰富资源的“富矿”,如何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差异化特色化产业发展道路,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课题。“要通过挖掘乡村独特资源,强化农产品的地域特色,拿出‘压箱底’的特产,利用好社交媒体‘出圈’。”大坪镇党委书记邹专说。
  在绿色山林衬托下,岩屋村的一座座黑色大棚看起来格外显眼,走进烤烟育苗大棚,2.3万盘烟苗长势喜人。这些烟苗对温度及湿度有较高要求,而岩屋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恰好是烤烟育苗的黄金地带。按照每盘7元计算,村集体仅此一项收入16万元。
  在华杰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全封闭牛场映入眼帘,远远就能听见“哞哞”的牛叫声。在宽敞的牛舍内,20多头毛色发亮的肉牛正悠闲地咀嚼着干草饲料,合作社负责人王新华一家正忙着备料、投食、打扫圈舍。
  “养殖户们从养不起牛、养不活牛、卖不出牛,到如今‘保险+金融’破解养殖资金难题,构建种养循环体系,养牛有了新气象。”大坪镇镇长刘声忠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