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小香菇种出“大希望”
本报见习记者 杨若阳 通讯员 蔡彦君
文章字数:1113
  开栏的话
  脚下有泥土,笔下见真情。即日起,本报开设“记者在一线”栏目,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聚焦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展现的新风貌、新变化、新成效,以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讲好精彩动人的商洛故事,激励商洛儿女更加意气风发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仲春时节,万物生发。3月15日,山阳县王阎镇口头坪村香菇种植合作社基地大棚内,一根根白色的香菇菌棒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起,村民们一早就赶到香菇种植基地,为新一轮的香菇播种忙碌起来。
  “不要摆太密了,留点空间,尽量摆整齐,一次摆10至12个就行了。”香菇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吴功明说,“2月—3月份是香菇培育的好时节,有利于菌种萌发、发菌和培养菌棒。前几天我们刚下的菌棒,冷却了几天才开始接种,接种人员需要全身消毒,然后才能进行种菌。”
  香菇接种是香菇种植过程中较为关键的环节,在基地大棚内,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十几名工人戴着口罩和消毒手套,相互配合、做好分工,菌种打孔、取菌种、拌袋扎口、点菌种,最后进行封口,接种完的菌袋被“井”字形堆放,接种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现在每天早上7点多就来上班,一个月能挣近千元,既能贴补家用,还不耽误带孙子。”口头坪村村民金秀叶满脸笑容地说。
  王阎镇口头坪村香菇种植基地自配香菇基料、自制香菇菌棒,近年来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鲜香菇及干香菇。“香菇种植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培养本村菌种培育技术人员,现有社员60多名,建有标准化香菇种植大棚45个,2023年产值达到80万元。”口头坪村党支部书记秦宏财介绍,近两年,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口头坪村以做大做强做优香菇产业为抓手,增加农民收入和补齐村集体经济短板,让香菇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王阎镇立足特色产业优势,发展香菇等特色种植行业,以合作社为龙头,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种植发展模式,深化“三变”改革,聘请香菇种植专业技术员,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对菌棒栽培、香菇采摘、烤干等步骤进行科学管理,并引进烘干机,对香菇进行深加工,提高香菇种植效益,壮大食用菌香菇产业,使其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朝阳产业”,带动周边群众从事香菇种植,实现“村集体资产增值、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增收”的目标。
  “为一方土地耕耘,促一方百姓富足。我们将为乡村振兴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切实走出一条益农惠民、百花齐放的特色产业振兴之路。”王阎镇党委书记宁远懿表示,王阎镇将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引进更多企业和人才落户王阎,集中发展一批市场销售好、竞争势头强的特色产业,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努力创建“一村一品”示范镇,逐步走出一条产业集群发展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