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再闯水旱码头
毛加明
文章字数:1709
  记得元旦前,恰逢丹宁高速东段刚刚通车,心头泛起无比的向往和新奇。
  暖阳融融,碧空万里无云,蓝天映衬中新修的丹宁高速路上欢实的车子惬意驰骋,路面坦荡如砥,车前一切焕然一新,令人心旷神怡,暗自赞叹不已。透过车窗,两旁跌宕起伏的山峦绵延向后飞奔而去,扑入你视野的是一道道醒目且显露着褐黄的山脊谷壑,褐色是坚硬的山石崖畔,久经岁月风霜,形态各异,望之令人浮想联翩;黄色并不是保护不到的土地裸露,而是冬天山上成片的花栎树林。花栎树属落叶乔木,每到冬季枯黄的树叶厚重地铺满树下,直到有一天腐烂成花栎树不可或缺的天然养料,历经着自生自灭的轮回。冬天里土黄的花栎树叶酷似土地的颜色,更像当地勤劳质朴的农民肤色,那日益向上伸展着的茂密林枝远远望去精神抖擞——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环保的见证。飞奔的山峦仿佛是一头头受惊的亚洲象腾步迎面而来,即刻又擦肩奔腾而去,惊险刺激且又安然无恙。钻过一道道亮堂新鲜的隧道,犹如徜徉于游乐场般令人陶醉。崭新、高大而醒目的路牌:洛峪、中村、银花和土门……
  一路陶醉竟然下错了高速路口,想再去闯这一无名渺小的“水旱码头”。其西牵小有名气的“桃花谷”,南眺名扬天下的“金丝峡”,若与它们相媲美乃是“小巫见大巫”也。
  冬日里的“水旱码头”甚是冷清,寂寥无人。但对于好静的我来讲,喜欢漫游此处,甚而流连忘返。这里位于银花河与丹江河的交汇处,地处“一鸡鸣三县,两河注一关”的边贸重镇——竹林关东南一隅,自古为丹江航运必经之道,只是“水舟通荆襄,驼马入蓝关”的水旱码头之一。但水旱交通的古迹遗址几近消失殆尽,多为人工打造新修的一方休闲地。
  出高速东行近百米,穿过两旁皆是仿古建筑的一条短街,遇一“弓”形大弯道,驶入“弓背”正中处立即左转便进入一个小型停车场,车位标志醒目,绿化带干净清新。悠然步行至码头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尊火黄色石碑,碑体通身浑圆光亮呈突兀的小山模样,高若丈许,引人注目,石碑上竖刻两列文字:“奇山异水金丝峡,浪遏飞舟漂丹江。”紧挨石碑衔接着人工堆叠的一道门廊假山,取材多是源于江滩上的各色石块,大若百斤,小如半两。有圆润可爱的鹅卵石,有犬牙差乎的沙锈石,还有历经大风大浪继而消磨了棱角的青山岩。它们一同见证着这儿的古今沧桑、岁月时光。
  步入门廊,见一斜坡陡立铺就,扑面而来的是沿着江岸拉船的一群苦力纤夫雕塑:其间老当益壮、年富力强者一律俯身向前挣命的情状,他们衣襟褴褛单薄,甚而赤身裸体,身躯黝黑,瘦骨嶙峋中唯有肩膀健硕,手攀咫尺岩石,两腿力撑千钧,赤脚深踩险滩。腕粗的纤绳套脖颈,勒肩缠腰,各具情态,神情各异。汹涌奔腾的江水同他们背道而驰,巨浪深渊与他们对峙而斗。擦肩而过时,仿佛清晰地聆听到坚韧的纤绳嘎巴作响,仿佛一路激荡的丹江河畔上阵阵号子正响彻心扉。纤夫的爱,纤夫的歌,纤夫的苦,纤夫的乐……他们在岁月长河中成了一尊尊无名的雕塑,也为后世子孙拉回了一段苦难的历史——只有铭记苦难的过去,方懂珍惜幸福的今天。
  路过雕塑群后,才真正徜徉于码头小广场,一片虽静若闹的繁忙图景:临水靠岸的大小木船,划桨的乌篷船,张帆的敞篷船,横七竖八地停靠着。现实中,虽是打造而成的景观道具而已,但除了不能航运而外,其余功能逼真俱全,惟妙惟肖。细瞧乌篷船的席顶纹理活灵活现,远观帆船上空镶嵌在布帆间的“一路顺风”熠熠生辉。广场上硕大的杆秤,排着囤货的大缸,喝茶的桌凳,卖香烟、卖报纸的小贩,用肩扛的搬运工,养家糊口的人力车,接待贵客的大马车,熙攘而繁忙,虽是一个个雕塑,却令人身临其境,恍惚穿越到了那个既忙碌又苦难的年月,也是别样的一番人文风光……
  闭了眼,水旱码头的一切喧嚣声陡然沉寂在尘烟中,万籁俱寂且随风而去,唯有清幽的丹江水伴着日月星辰滚滚东流……夕阳西下,一片灿然的霞光铺满江畔码头,青山绿水在霞光中熠熠生辉。独自驻足一船头,不禁心潮澎湃,辽远逶迤的江面夕阳跳动,金光灿灿;幽静滋养的江水里游鱼翔空,自由自在;水莲细石浮动见底,闲适如画。
  眺望对岸依江蜿蜒伸展而新通的丹宁高速路,车辆驰骋,热闹非凡,更是“天堑变通途”。是啊!身后水旱码头上的雕塑早已化为旧时期的句号,而面前通达的丹宁高速正彰显着新时代的风流。
  感恩幸福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