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返乡创业报桑梓
本报记者 贾书章
文章字数:1779
  在商州区杨斜镇水平村,有一位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青年,他出门在外打拼多年,人到中年时,为实现带动父老乡亲共同富裕的人生梦想,携带多年积攒的资金,毅然回到故土开始二次创业,他就是陈刚。他依靠家乡秦岭南麓丰富的山地资源,发展食用菌和中药材种植产业,带领着水平村群众走出了一条稳产增收的致富路。
  1993年6月,由于父亲身体不好、家庭贫困等原因,本应上大学的陈刚无奈辍学。为谋生计,他先后在西安和昆明做工业品销售,后在云南大理开设连锁超市。凭着自身的努力,他成立了食品公司,经营保健食品、酒水等高端产品销售,并曾拥有3个中型超市,将年销售产值做到3000多万元。2014年返回西安后,着手运营曲江一家文化公司并成功转型上市,他年薪拿到15万元,有着稳定的收入,并积累了一定的创业资金。
  2017年元旦,陈刚在回乡看望父母时遇见村里一位邻居,见到他家连买油盐米面的钱都拮据,新盖的房子四处透风连窗子都装不起,乡亲的困苦生活深深地刺痛了陈刚的心。他想,一定要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带动村民共同富裕,回家干一番事业。从此,陈刚便在西安一边上班,一边做回家创业的规划,通过多次回乡调研,他决定在本村发展食用菌种植基地。
  2018年,他拿出自己打工经年积蓄的10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商洛秦耘致福生态农林有限公司,公司定位以食用菌、中药材种植为主,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态农林股份制企业。流转土地25.38亩,建食用菌大棚46个,种植香菇8万袋、冬菇5万袋,带动本村贫困户50户。经过精心管理,食用菌生产取得了成功。当年9月19日,陈刚在公司食用菌基地召开分红大会,在市区、镇村干部的见证下,陈刚为50户贫困户每户分红2700元。贫困群众手里拿到了崭新的钞票,喜悦之情难以言表,纷纷为陈刚竖起了大拇指。看到大家脸上露出的笑容,陈刚的心里感到非常的满足和欣慰,长年在外那种漂泊的心终于有了一种踏实感和成就感。
  2019年,陈刚发展食用菌25万袋,为50户群众分红11.75万元。三年疫情期间,食用菌产业受到很大冲击,成熟的菌子卖不出去,他实在没办法,只好一筐筐地送给乡亲们食用,即使亏损了50多万元,但他从未因此泄气。2023年,陈刚继续贷款投资60多万元,扩大规模种植袋料香菇13.3万袋,为50户群众分红累计达到65万元。并改建现代化食用菌温室大棚5328平方米,引进种植食用菌新品种“赤松茸”的试验种植取得了成功。他扩大经营项目,建设中药材种植园,发展种植五味子、黄精、丹参、淫羊藿等道地中药材,采取多种经营,增加企业和群众收入。
  在食用菌销售上,陈刚发挥自己专长,申请注册了“秦麓山珍”商标,营销多种食用菌和当地秦岭山区土特产,通过拼多多、淘宝等线上店铺,实现了线上线下宣传和销售。
  水平村二组牛刚劳、张慧云等曾是贫困户,从2018年至2023年,每户累计从秦耘致福公司领取分红资金1.9万元,家庭基本生活有了很大保障。牛刚劳说:“多亏陈刚这娃回来创业,我不但有了分红钱,还在大棚里务工,一年收入两万多元,现在我们一家人吃喝再也不愁了。”
  公司取得了食品生产、无公害检测、绿色产品等的许可资质,拥有食用菌粗加工分装、膳食养生礼盒等系列产品,长期重点投资食用菌的深加工,通过品牌运营、销售渠道的持续拓展实现企业盈利,从源头到终端利润的最大化,公司产品的销售渠道已经全面展开。
  作为熟悉市场和经营的回乡创业人,陈刚积极探索与困难户及广大村民之间利益联合的长效机制,逐步将困难户及村民变为企业股东或产业工人,让困难户及广大村民掌握技术,自主投资并参与生产,承担责任和义务,使他们逐步过渡到有知识、懂技术、吃苦耐劳的经济创造型职业农民,实现全村群众共同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并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链,公司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购统销,用长久化产业战略思维保持稳定的发展,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陈刚的秦耘致福公司拥有固定资产投资167.6万元,资产总值212.3万元。带动本村群众50户,带动闲置劳动力110多人次,固定劳动力6人,平均每年度为村民支付劳务工资17.6万元。初步实现了他多年的带贫梦想,也实现了他的回乡创业梦。
  “随后,我打算充分利用秦岭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发生态食用菌和中药材的多种有机种植,有效整合家乡闲置土地,扩大种植规模。积极引入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提升公司种植技术和市场营销,努力以科学种植、增量采收和最大化利润销售为目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增加群众收入,为乡村振兴事业作出更多贡献。”陈刚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