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凝望孔子
曹 矞
文章字数:1719
  凝望孔子,遐思如泉水般喷涌而出。
  那是一尊孔子铜像,他就伫立在校园内大门口的正中央,被身旁花坛浓郁的佳木,还有假山、喷泉、花草簇拥着。
  我凝视孔子良久,他老人家挽着发髻,身披外氅,慈眉善目,两手合十于胸前,微笑着做拱手状,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无不流溢出圣人雅士的慈善、睿智和大度,仿佛他正在拂袖挪步,面含微笑,缓缓走来。他左侧腋下夹着一个剑盒,盒里插着一柄宝剑,可能是用来防身的。
  站在时间老人的肩膀上,透过历史的重重云烟,拨开层层迷雾,我凝望着两千年前的至圣孔子,思接千古,浮想联翩。
  孔子祖上是殷商后裔,原本是宋国臣民,后来宋国出现内乱,其父叔梁纥逃到鲁国陬邑定居,官职为陬邑大夫。他父亲当时在鲁国是著名武士,先娶施氏生九女一子。因儿子孟皮先天患足疾,不宜继嗣,其父一直欲再娶。晚年续弦,娶了一个特别年轻的颜氏女子,两人结婚后生下一个孩子,他就是孔子。传说,孔子生而七漏,头顶凹陷,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之所以聪明,相传是因为他既拥有年轻母亲的基因,又获取了父亲成熟睿智的基因。孔子三岁时,其父病逝。父亲死后,其母被父亲正妻所逐。于是,其母带着孔子哥哥和孔子到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生活。孔子十九岁时,为了能常回祖籍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亓官氏为妻。孔子二十岁时步入仕途,他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如何治理国家的事,发表一些见解,随后凭借个人修养和出色的能力,在仕途上一路升迁,最后当了宰相。
  由于当时鲁国君主受到蒙蔽,孔子屡屡遭受打击,他五十五岁才离开鲁国,开始他周游列国的重要旅程。但是,不管他如何努力四处游说,竭力宣讲他的治国方略,所到之处其思想学说都不被统治者接受。政治上屡次遭受到打击,孔子不得不将精力转移到收徒办私学上,开启讲学生涯。
  他建立了第一个私立学校,使得许多贫穷子弟受到优良教育。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既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高度概括,也是他坎坷而丰盈的人生写照。
  孔子的儒家思想体系在他不惑之年也渐趋成熟,他一边从事教育活动,一边著书立说,创立了儒家学派,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循循善诱,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形成了一整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理论。《论语》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而儒家文化无疑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儒家治国的传统,而宋朝更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共识。
  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儒家文化从古至今一直备受推崇,儒家学说的核心人物孔子,更是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朱熹曾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仁义”“礼乐”“德治教化”“君以民为体”等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他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凝望孔子,他那高大伟岸的身躯,儒雅洒脱的风姿,着实让人敬仰、让人钦佩、让人痴迷。
  穿越历史的滚滚云烟,仿佛看到了孔子周游列国向诸侯宣讲治国之道的身影,看到了他循循善诱给众多弟子讲学时的动人情景,依稀听到了他忧国忧民的叹息声以及四处奔走的跫音……
  凝望孔子,回望历史烽火云烟,千年沧桑,弦歌不绝,儒家思想文化在历史发展的旋律中唱出了嘹亮的时代之音。就是他——孔子,这样一个睿智神奇的人,让我们中华文化熠熠生辉,让我们这个历经沧桑的华夏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孔子,赋予我们中华文化的底气,让我们炎黄子孙能够为自己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而倍感自豪。
  人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孔子的思想正在走向全世界,孔子的人生智慧逐渐深入人心,孔子的教育理念备受推崇,孔子的治国理论被推陈出新……孔子,不仅是山东曲阜的骄傲,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骄傲!
  凝望良久,不禁心生无限敬意。于是,恭恭敬敬地弯腰作揖,以表达对他老人家的万分崇敬与仰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