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花 冠
田万里
文章字数:2603
  菏泽牡丹节期间,在文友《菏泽日报》副总编潘若松先生引荐下,我有幸来到巨野县“花冠集团酿酒股份有限公司”采风。进入生产区域,路面宽敞,干净整洁,路两边花草植物以及树木呈浓荫状,绿色覆盖已将这里构成生态布局,一眼便可感受到前瞻性发展规划和巨大潜力。
  空气中似乎已浸透酒香。虽说未曾饮酒,但我却一阵阵晕眩,飘飘欲仙。
  来到酿酒车间,工人们正来回穿梭,忙碌不停,宛如蝴蝶在牡丹园中来回飞舞,恰似蜜蜂在牡丹园中辛勤耕耘。类似这样的劳动景象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了,一幕幕呈现在眼前之时,我已陶醉其中。
  巨野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凤鸣大野、西狩获麟的故事就诞生于此。穿过千年的芦苇荡,或穿过一片草叶上浮起的烟云,大野泽烟波浩渺,曾经的岁月和历史扑朔迷离。
  若翻过蚩尤战炎黄这一页,瞬间闪现在眼前的就是彭越起兵大野泽。马蹄踏碎时间,战争烽火连天,喊杀声回响于此,隐约叩击耳畔。
  从大禹治水相庆落凤台,一转眼便又见西汉昌邑王刘贺纵酒。蓦然回首,突然有了新的认识和感觉。刘贺并非头脑发胀,而是饮酒太少,过于清醒,似乎看透了什么而难得糊涂。
  从大野泽齐鲁会盟以及曹操、刘贺主政兖州,发生在这一片土地上的沧桑巨变,风起云涌,今天看来不过是花冠美酒千年不变的一种传承和技艺,恰似鲜艳牡丹花上一滴滴透明的酒香。大野泽不仅仅适合酿酒,更善于酿酒,在历经千年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如今酿酒技艺就像酒窖里的酒头一样,时时冲腾劳动者的智慧以及大自然的精华。
  这是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放眼望去,地势浩荡,沃野千里。黄淮两大水系孕育出独特地理环境和酿酒资源。时间与空间在巨野交汇,已携手造就黄淮名酒产区。
  4000多年前,大禹奉命治水,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却两次来到大野泽。直到最后一次治水成功,万民筑台,歌舞升平,以示祝贺。大禹与民同乐,登台端起当地酿造的花冠美酒,共同举杯,大家正要畅饮之际,天空突然祥云缤纷,凤凰引领百鸟齐聚而来。大野泽一时凤舞鸟鸣,万众欢腾。后人为纪念大禹治水这一功德,便在高台竖起一只凤凰,尽管凤台孤置一隅,如今已名列菏泽八大景之一。
  春秋时期,鲁哀公西狩获麟大野泽,美酒献祭,以求祥瑞。
  公元前664年,齐鲁两国商定在鲁国西境大野泽举行会盟仪式,鲁国为此抽调民夫数千人,在大野泽以西和济水以南建筑一个高台。会盟那一天,旌旗遮天蔽日,金鼓齐鸣。两国士兵身佩铠甲,威武雄壮。齐鲁两国国君经过友好协商,便在古乐声中签下盟约,并将高台命名为齐鲁会盟台,规模相当宏大。盟誓一结束,齐桓公姜小白和鲁庄公姬同开怀畅饮,把酒相约,共祝齐鲁两国情同手足,世代友好。于是,齐桓公连连称赞:“此乃喜事也!美酒也!人生之乐也!”
  西汉时期,一代枭雄彭越聚众起兵大野泽,为满足将士对花冠美酒的嗜好和渴望,便命有特长的士兵建造作坊,专事酿酒。彭越投奔沛公刘邦后,两人就是在大野泽把酒盟誓,共同起兵,相安天下。西汉建国后,彭越为大汉开国元勋,后人尊称其为游击战始祖。
  汉武帝雄才大略,已把西汉推至辉煌和巅峰。公元前97年,汉武帝刘彻以大野泽乃富庶之地为中心,设立昌邑国,刘髆被封昌邑王。11年后,刘贺嗣立第二任昌邑王。昌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交通发达,物产丰富,手工业繁荣,商贾云集,酒作坊乘势又得到大力发展。
  说起刘贺,一生大起大落,先称王,后称帝,再封海昏侯。无论地位怎样变化,他对花冠美酒始终不渝,情有独钟,如痴如醉。特别是刘贺担任昌邑王时,人们见昌邑王如此钟情花冠美酒,便上行下效。于是,昌邑国酿酒、饮酒之风狂吹不止,风靡一时。时间久了,酿造工艺日益精湛,日臻完美,以至于南昌海昏侯墓中还设有单独酒器库。比如大型青铜蒸馏器的出土,就已佐证当时酿酒工艺的成熟程度。其次,储酒、藏酒之传统,亦为后世所继承发扬。
  公元195年,东汉最后一位皇帝献帝东迁。《兖州牧上书》记载:“山阳郡有美梨,谨上帐篷二,丝缕十斤,甘梨二箱,椑枣二箱。”曹操作为一代枭雄,酷爱美酒,且常饮不止。曾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仰天长叹。事实证明,在曹操影响下,昌邑酗酒之风已远远超越东西两汉。
  北宋文坛巨匠王禹偁、晁补之酷爱家乡花冠美酒,即使日常生活中,饮酒赋诗亦是雅兴。有一次清明节,尽管王禹偁那时穷困潦倒,但他仍念念不忘家乡花冠美酒。一想起这些,他感慨良久,随后挥笔赋诗《清明》一首:“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据巨野县志记载,晁补之亦是贪恋家乡美酒佳酿,归隐后便在县城南建一座归隐园。从此,他在园中饮酒赋诗是他晚年最快乐的时光。“长须舂米婢借箕,斗酒为君聊解颐”的《二十八舍歌》就是他在园中所作。
  宋朝时期,大野泽酿酒中心更为集中,城北部的“酒庄屯”不仅仅是以酿酒名扬天下,就连村庄名字亦是因酒而得。
  北宋农学家邓御夫所著《农历》120卷,已详细记载当时农业与种植业酿造工艺以及养生备荒之事。
  明清时期,大野泽酿酒趋势风头正劲,特别是以家坊形式为主,亦为当时龙头产业。明本《巨野县志》记载:“无论贫富,三餐必食粥。以谷磨米为之曰汤,酿高粱为酒曰蒸酒,酿黍米为酒曰黄酒,酿黍米以蒸酒作酵为酒曰稀粥,蒸酒即烧酒也。”清代《曹州府志》记载:“酒醪醯醋,中家以上,皆自储备,不取诸市。”
  尽管那时黄河经常决口,大野泽又几度被淤泥覆盖或淤平,但大自然的构造变化,依然造就这一方肥沃冲积平原。由此可以想象,黄河就像一位潇洒自如的大画家,在这片土地上涂抹出一幅五谷丰登的丰收画卷,为以后酿酒业迅猛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优质原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野泽区域及附近,酒庄层出不穷,酒店遍地开花,酒旗飘飘。花冠酒最初酿酒作坊尽管简易,但依然不失为酒坛豪杰,而且强力推进酒业初始的繁荣昌盛。不难想象,花冠酒如何作为美酒或贡品进贡皇室饮用和品尝。
  清同治年间,大野泽西关已有张氏、刘氏、王氏等十余家酿酒作坊,其中名声最大乃张庄刘氏作坊,有大小酒坊12间、粮食仓库4间、住房4间。刘志远出资收购所有酒坊后,便整合更名为花冠酒坊。
  1947年,刘邓大军飞跃黄河天堑,发起鲁西南战役,其指挥部就设在大野泽田庄镇东隅村一个农家小院。刘邓首长就是在这么一个小院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沙场,28天歼敌6万。
  捷报传来,乡亲们手捧花冠美酒,不约而同前来看望子弟兵。刘邓首长盛情难却,并开怀畅饮,他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赞叹道:“好酒、好地方、好百姓,我们不会忘记的!”
  当年刘邓大军盛过花冠酒的酒篓和酒坛子,至今陈列在冀鲁豫边区革命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