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探索民营企业发展“密码” 筑牢县域经济“脊梁”
——山阳县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字数:2188
  民营企业活则县域经济活,民营经济强则县域发展强。近年来,山阳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始终把民营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立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针对性政策,创新特色化模式,开展保姆式服务,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壮大。2023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64.1亿元,占全县GDP的55.9%,位居全市第一,高于全省4.3个百分点,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创新模式全力服务
  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助力企业纾难解困。出台实施稳经济35条、稳工贸8条和服务业纾难解困40条等系列政策,深入开展“百名局长行长联企业纾难解困”活动,选派54名专业干部进驻企业,“精准滴灌”为企业降本增效。施行组合式税费政策,开展惠企政策“应享未享”排查评估,通过财政奖补、信贷支持、入归纳统等办法,为企业减税降费2.41亿元、留抵退税4600万元、兑现奖补资金3.2亿元。开展政银企对接会和“双走进”活动,为企业协调担保贷款9.89亿元,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搭建电商直播平台,帮助企业打开市场销售渠道,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销售难等问题。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扎实践行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2023年实施重点项目143个、总投资508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建设85个、占年度投资66.7%;2024年将实施重点项目134个、总投资387.9亿元,其中民间投资79个、占年度投资67.9%。民间投资占比连年提升。优化县域主导产业布局,通过招引培育、项目带动、政策扶持等,吸纳113家民营企业发展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新材料、康养旅游等“五大产业集群”见效成势。统筹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力量,实施“两拆一提升”和“两边一补齐”行动,每季度向社会发布城市发展机会清单和乡村建设任务清单,让民间资本参与城乡建设、促进民生事业发展。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大力支持产业园区发展,每年设立5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在项目用地、税费减免返还、技术创新、厂房装修和设备搬迁补贴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扶持民营企业55家。实行“政府建、企业租”“企业建、政府帮”等多种模式,建成标准化厂房46万平方米,形成以山阳高新区为龙头,以健康医药、新材料、黄金、电子信息和绿色食品产业园为支撑的“一区五园”发展格局。坚持项目整合、资金捆绑、部门共建,按照城市标准配套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园区道路65公里、管线1800米,实现5G通信全覆盖,开展“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让企业轻装上阵、快速投产。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全面落实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要求,全力推进“放管服”“智能审批”等重点改革,整合“一件事一次办”审批业务150项,建立涉企服务事项清单130项。探索建立联席会商、投诉联动、问题交办、督查考评、借鉴创新、奖优罚差“六项机制”,开展一次办、掌上办、容缺办、就近办、延时办、远程办“六办服务”,形成政务服务、金融支持、要素支撑、沟通协调、社会信用、政策保障“六大体系”。梳理“帮办代办”服务事项72项,组建“帮办代办”团队320人,先后为金时捷电子、普阳时代电源等40家民营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推动政务服务由“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捷。推行股室长轮岗交流和评价监督制度,开展企业大走访、政银企座谈、企业家早餐会等30多次,帮助解决具体事项61个,打造亲清新型政商环境。
  民营企业持续涌现
  县域经济发展基础更加坚实。2023年,全县市场主体总量21801户,其中民营经济主体占99.2%,与2022年相比提高了10.8个百分点。全县“五上”企业205家,其中民营企业196家,民营企业占比达95.6%。民营企业的加速成长、持续涌现,有力助推山阳经济驶入快车道、焕发新生机。
  工业园区带动能力更加明显。全县已建成五洲高端钒、和丰阳光食用菌等产业园区58个,承载企业150家,占全县“五上”企业73.2%。德润康中医药产业园通过企业自主投资建园、政企联合招商模式,招引培育中医药企业18家,开创了民营企业建园区、招企业的先河。中村移民新区产业园建成标准化厂房4.3万平方米,招商引进6家企业投资3.9亿元,吸纳搬迁群众就业858人。电子信息产业园先后招引入驻企业16家,培育了产值20.6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带动山阳高新区实现工业产值162亿元。
  科技创新载体平台更加完备。建成市级以上研发中心25个、创新实践基地2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家、专精特新企业7家、瞪羚企业5家,实施工业企业技改项目13个,培育专家人才300名,荣获技术专利80项。其中,丰源公司研究出高纯金属钒生产技术,建成产能位居全国第二的万吨氮化钒生产线。奥科公司“三价半铁清除技术”实现了无机非金属粉体行业的重大技术突破,新建10万吨纳米级材料产品粒度分布、纯度和白度达到领先水平。
  群众就业增收渠道更加丰富。随着健康医药、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和移民社区工厂的建设,县内就业人数逐年增长,外出就业人员出现了“返乡热”“回流潮”。据统计,全县民营企业带动群众创业就业2.16万人,其中,山阳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创造就业岗位3200个,高坝店街道、中村新区等33个社区工厂带动1.2万人就地就业增收。
  政府财政税收来源更加稳固。2020年至2022年,全县实现财税收入分别为4.14亿元、4.37亿元、3.94亿元,其中民营企业税收占比为 66.53%、66.98%、56.88%。2023年实现民营企业税收收入2.61亿元,同比增长20.13%。民营经济已成为打造“一都四区”示范县、建设“五好山阳”的生力军。(商洛市委改革办、山阳县委改革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