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兵分三路”巧调解 原告被告都满意
本报通讯员 李瑞芳 刘 梦
文章字数:999
  “工程早就干完了,凭啥不发我们工钱?”“我们挣的都是血汗钱,要养活一家老小啊!”
  “实在没法了,只能找法院……”
  5月24日,丹凤县人民法院立案庭来了一群民工,他们在立案窗口向接待人员七嘴八舌地倾诉苦衷。
  “办案不是目的,帮你们早日拿到苦力钱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李法官回应这些民工说。
  接下来,丹凤法院速裁中心快速启动立案程序,结合案情因案施策。
  事情的由来是陕西某建筑公司于2021年承包丹凤某项目建设工程后,将其中的消防设施、水电安装、护栏制作等劳务作业分包给商洛某公司,商洛某公司经理蔡某联系丹凤籍童某等20多名工人为其干活,并根据不同工种约定了报酬标准。工程结束后蔡某未按照约定付酬,童某等人多次催要无果,迫于无奈来到丹凤县法院,想讨回拖欠的劳务费17.5万多元,便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速裁团队快立快办,第一时间与蔡某联系,通过电话反复沟通和解释疏导,劝解在外躲债数月的蔡某来到法院。经询问,蔡某认可童某等人为其提供劳务的事实,但强调由于其承包的项目在后期施工中有大量增项,这部分工程款发包方一直借故未能支付给他,导致他目前资金周转困难,无力发放拖欠的劳务费,所以才和工人玩起了“躲猫猫”。
  案件迅速启动调解程序,考虑当事人较多,办案团队兵分三路开展工作:一路稳控当事人情绪,明确民工诉求,帮助书写诉状材料,推举诉讼代表人;另一路专门给民工答疑解惑,进一步释法明理,审查证据,核对欠款数额,指导依法维权;第三路明确告知被告拖欠民工工资的法律后果,引导其积极面对当前情况,拿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由于10多笔欠款数额不一,承办法官提出机动灵活、分类处理的调解建议,改变系列案同期履行的“固有”做法——以三个相对集中的欠款时间点,分别确定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宽限履行期,双方当事人对该调解方案均表示理解和赞同。按照以上调解思路,被告现场兑现了数额较小的4笔工钱,其余13笔当即达成分期付款协议,至此17笔劳务欠款全部得到落实。17名原告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被告蔡某也向办案法官真诚致谢。
  民生无小事,件件系民心。农民工工资问题不仅牵涉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丹凤县法院在办案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理念,高度重视涉民生案件办理,对农民工劳务纠纷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快立、快审、快结,尽最大可能解决当事人实际困难,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