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市农业农村局
培育文明新风 共建和美乡村
本报记者 王天彤
文章字数:1254
  编者按
  5月31日,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召开,与会人员先后来到商州区刘湾街道仁和社区、陈塬街道上河村、三岔河镇闫坪村,现场观摩商州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部门、镇、村在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婚俗改革、革除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等方面的工作举措、成效及典型事例,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反映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生动实践,展示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成效、新经验。
  商州区出台《婚丧喜庆事宜新办意见》,丹凤县印发《农村红白事参照标准指导意见》,山阳县发布《“革除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倡议书》,镇安县指导镇村健全《村民公约》《红白理事会章程》,洛南县设置“善行义举榜和失范惩戒榜”……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对农村地区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专项整治,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全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向上向好,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为了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市农业农村局不断完善机制强保障制定工作方案,逐单位明确职责任务,形成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抓总,各相关单位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会商解决问题;夯实主体责任,明确村党支部书记“前哨”职责,做到事前宣传、事中引导、事后监督,形成工作闭环;充分发动群众,发挥村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作用,通过教育、规劝、批评、奖惩等方式,推动文明乡风蔚然成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据了解,目前,全市90%以上的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新内容,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觉执行。
  柞水县瓦房口镇街垣社区探索“自治+德治+积分”模式,用小切口撬动群众参与治理;镇安县高峰镇渔坪村创新“135”乡村治理模式,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为了进一步强化治理提效能,市农业农村局全面推行网格(片区)化管理,开发“掌上通”APP,建成市、县、镇、村四级综治视联网系统和“片长+群众”微信群,全市划分片区(网格)27507个,选聘专职片长(网格员)9296人、兼职18211人,着力构建以片区为单元、以片长为基础、以群众为主体、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积极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全市437个村应用积分制、1058个村应用清单制,累计创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县1个、示范镇5个、示范村12个;依托农业农村部“耕耘者振兴计划”,在丹凤县举办乡村治理专题培训,培训乡村治理能人骨干60名,组织106名市、县、镇分管同志参加视频培训,为推进基层治理提供了人才支撑。
  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正面宣传引导为主,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主动性,先后开展宣传教育1万多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万多份,教育引导群众60.4万人次。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小喇叭等,大力宣传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形成了广播有声音、电视有画面、网络有消息、媒体有报道、村内有标语的浓厚氛围。商南县过风楼镇柳树湾村《存储道德 收获幸福》、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五字经工作法”根治农村传统陋习》入选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