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千亩烤烟好“丰”景
本报通讯员 陈维智 陈少斌
文章字数:2337
  6月12日,笔者站在镇安县铁厂镇庄河村烤烟地的山梁上,放眼望去,一道道笔直或如棋盘格一样的烟田风景线,带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透着勃勃生机。不远处,几个烟农身背药箱,在烤烟丛中来回穿梭,熟练地喷洒着农药,尽管汗水湿透了衣背,却影响不了他们丰收的喜悦。
  今年以来,镇安县在土地流转上“破题”、激发生产动力中“解题”、扩大规模种植中“答题”,把落实2024年烤烟种植任务与“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和土地、产业、农户”深度绑定,写好土地管理、减工降本、务工创收、合作共赢、群众增收“五篇文章”,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回家种烟,成为烤烟种植的主力军、产业稳定发展的“新引擎”。
  小烟苗变身致富“黄金叶”
  镇安县针对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土地之困、市场之困、用工之困、增收之困“四大难题”,统筹烟田与基本烟田、烟叶生产与粮经作物、烟农增收与乡村振兴“三个关系”,以烟草公司为龙头,发展合作社23个,实行订单收购,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确保“种”与“收”无缝对接。
  在月河镇罗家营村,一垄垄烤烟纵横笔直、一株株茁壮的烟苗像绿营兵一样矗立着,一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
  老宋是益兴村的种植大户,今年种植了38亩烤烟,从整地到种植再到采收,一年到头忙得不可开交。“要想烟质好,多往烟地跑。种烤烟可闲不得,种烟、锄草、追肥、打药、打杈各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靠着勤劳能干的双手,老宋每年可以实现净利润10万多元,最忙时要雇佣10多名村民参与务工,发放务工工资6万元左右,实现从一棵小烟苗到致富“黄金叶”的蜕变。
  “现在我们的1500亩烤烟已全部种植完成,下一步就要进行除草打枝。”烤烟是当地的传统支柱型产业,全村100多户村民种植烤烟,预计7月至9月即可烤烟、收烟。
  走进联盟、光明、丰河等烤烟田园综合体示范基地,三五成群的烟农在绿油油的烟地中来回奔走,手法娴熟地将一株株盛开的烟花掐掉,再小心翼翼地把抑芽药涂抹在烟顶,整个操作流程一气呵成。一片片烟叶硕大翠绿,一株株烤烟枝繁叶茂。放眼望去,连片种植的烤烟郁郁葱葱,长势喜人,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
  走出农业现代化新路子
  米粮镇光明村率先推行“反租倒包”模式,明确一名党支部委员分管烤烟产业,主要负责将农户闲置土地返租回来,集中改造提升、统一规划布局,再承包给种植大户,通过“闭环式”流转方式,让“荒产”变“丰产”。
  在镇安,“绿色”成了烟叶产业发展的底色。
  编杆、烘烤、分级、打包……每到烟叶丰收时节,月河镇烟叶工厂便是一派繁忙景象。
  “烘烤是个技术活,温度、烘烤的时长、含水量等都会影响到烟叶的质量。”月河镇镇长贺鹏表示,与分散式作坊作业相比,集中烘烤更加规范化、专业化,便于管理调配。
  更为重要的是,集中烘烤实现了绿色化生产。
  “我们使用的烘烤原料是生物颗粒。”贺鹏介绍,这样生产出的烟叶“生态、优质、安全”。
  为了推动烟叶产业绿色发展,2023年,镇安县共新建改造生物质烤房200个,大力推进烟叶清洁烘烤,全面治理烤烟面源污染。
  与此同时,深入推广生物防虫技术和病毒制剂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率达100%,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促进了烟叶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烤房内,烟叶烘烤践行绿色、生态理念;烟田里,翻耕机、起垄机等替代人工作业,无人机在空中精准植保作业,尽显“智能化”。
  开展土地整治,实施高标准烟田建设;持续完善烟叶生产设施设备,加快推进烟叶基地设施转型升级;加大高效植保机械、无人机等农机推广应用,通过农艺标准化带动作业机械化……聚焦产业现代化,镇安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子。
  据悉,镇安县将烤烟产业定位为乡村振兴的托底稳定产业,全县发展烤烟3.1万亩,产业规模排全市第二、全省第三,预计年产烟叶7万担,实现产值9000万元,财政收入1800万元,带动1600多户6000多人就业,加速推进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托起烟农“稳稳的幸福”。
  助力农户过上好日子
  镇安县按照“大镇、大村、大片、大户”的生产布局,取缔近年来病害严重烟田、刀把拐角田、树下田等不宜烟田643亩,轮作倒茬9452亩,大力发展新烟农、增加新烟田、配套新设施,让烟区农民牢牢守住“米袋子”、稳固“金叶子”、充盈“钱袋子”,助力农户过上好日子。
  实现了从“个体”到“集体”的主体转变。土地流转由农户之间的“换地”变成了以村委会为主体的土地集中长期流转,明确了烟田管理主体,实行全周期管理,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价值,烟区、烟田稳定发展。
  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组织转变。统筹规划明确“种什么、在哪种、种多少”,让烤烟种植实现由分散种植向集中连片种植转变、械作业由原先的单打独斗向农机统一作业服务转变。
  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的模式转变。烟区由原先只抓一产种植,通过烟草产业带动,延伸产业链,打造闭环式、循环式全产业链条,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
  实现了从“专业化”到“产业化”的服务转变。通过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引导基层组织集中富余劳动力、季节性闲散劳动力分类组建专业队,定流程、定岗位、定职责,形成既有重点攻关、又覆盖多个环节的产业工人队伍,实现服务从“专业化”向“产业化”转变,提高专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我们两口子以前都在外地打零工,得自己找活干,非常不稳定。娃娃也上初中了,我们就听村上号召,承包了50亩土地,尝试在家种植烤烟,我们还加入了产业工人队伍,保守估计今年能有20万元以上的收入。”联盟村的新烟农樊海滨开心地说,“以前以为种烟很难,没有想到现在专业化服务如此周到,技术难题找烟叶技术员,用工难题找服务队,什么都有。”
  镇安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德平表示,将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线,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推广烟叶种植,加强技术指导,提升农户科学种植、管理和烘烤水平,努力实现生态优美和百姓富裕相融合,让“绿油油”的烟叶真正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黄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