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中村镇里“菇”事多
本报记者 张 英 通讯员 齐 苗
文章字数:924
  眼下,正是滑子菇丰收采摘的时节。
  6月17日,山阳县中村镇沟口社区食用菌种植基地,整齐划一的食用菌大棚格外亮眼,一排排菌棒上朵朵菌菇簇拥而生,村民正小心翼翼地采摘成熟的滑子菇,一派繁忙景象。
  彭存娥从5月份起就天天来这里干活,主要负责滑子菇的管理、采摘、晾晒、装箱等工作。“以我的年纪外出打工很难找到工作,在基地干活每天能挣100元,工作强度不大,还能照顾家里。”彭存娥对家门口的工作很满意。在沟口社区,像彭存娥这样的务工村民有100多人。
  沟口社区发展滑子菇种植产业还得从2021年说起。一次偶然的机遇,沟口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建军结识了食用菌专家王海林,两人志同道合,经过多次商量和尝试,最终认为沟口社区气候条件适宜滑子菇生长。
  说干就干!当年8月,沟口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王海林所在的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免费提供生产技术并帮忙销售,沟口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提供大棚、参与管理,投资共同承担,利润各占一半。这也是商洛首次引进滑子菇产业。
  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种植规模从最初10万袋发展到现在200万袋,年产值1200多万元,衍生产品涵盖鲜滑子菇、滑子菇酱、滑子菇干、滑子菇罐头等,其中60%产品远销日韩和欧洲,40%内销至河北、辽宁、河南等地。如今,滑子菇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中村镇专门成立食用菌产业联合党支部,通过党支部引领、头雁带动,采取“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由公司向农户统一提供菌棒、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回收产品,大力发展以订单种植、带动种植、托管种植等为主的食用菌。
  做强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滑子菇种植产业不仅给当地农户带来不小的收益,还辐射带动高坝店、板岩等周边镇村1000多户农户自主发展食用菌产业,由沟口社区滑子菇产业园提供菌包以及技术,最后统一收购出售。
  “今年我们镇吸引23名中村籍在外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引进食用菌专家及技术员3名,举办新型职业农民专题培训班6期、培训370人,不断夯实产业发展的人才根基。”中村镇镇长王伟表示,镇上计划再投资850万元,建设800平方米食用菌加工厂,建成后可实现年产滑子菇罐头15万瓶、滑子菇酱10万瓶,逐步实现“技术培训—菌袋生产—食用菌种植—产品深加工”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