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孙见喜素描
冉学东
文章字数:1701
  孙见喜老师恰似文学浩渺苍穹中熠熠闪耀的星辰,在文学广袤天地里的成就令人敬佩。他的散文创作,行文恰似行云流水般自然畅达,笔触灵动,妙笔生花;他既是传统文化的虔诚守护者,更是评论领域的大家。与他的初次邂逅,源于对其散文佳作的品味,而后研读那部《贾平凹传》,使得我对他的尊崇与仰慕之情愈发深沉。相识已十余年,他的文学才情与人格魅力令我心生敬仰。每次相逢,我皆会笑意盈盈地说:“我与您可是老乡哟!”有人则面露疑惑之色:“孙见喜老师乃是商州人士,你怎宣称与他是老乡?”实则,此言论绝非妄言。
  若要追溯与孙见喜老师的老乡渊源,古老的古栎阳必然得被提及。在先秦时期,商鞅于此徙木立信,大力推行变法,促使秦国日渐昌盛,最终成功统一天下。商鞅变法之地位于阎良,其封地则在商州。如此看来,商鞅仿若一条隐匿的丝带,将阎良与商州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无独有偶,历史如此,今之文化名人亦不例外。孙见喜老师曾言,他的故乡若回溯至两百年前,就在荆山塬的孙家庄。这般说来,我与孙见喜老师是老乡,绝非无稽之谈。
  孙见喜老师为人很热心。商洛诗歌学会成立时,远洲邀请了孙老师,孙老师爽快地应承下来,并帮忙从省上邀请嘉宾。他邀来了西北大学的杨乐生等人,诗人杨莹也在受邀之列。那日,他在西安召集了一车人,出城后到加油站加油,刚行驶一段路程,便望见前方有一美女笑靥如花,优雅且斯文地朝他挥手。他好奇地探头观看,与车上的作家们戏谑道:“瞧瞧,人家美女冲我笑呢,莫不是对我暗送秋波?”美女见他目不转睛地看自己,便开口说道:“师傅,您可别走神哟,您的油箱盖还没盖好,这样开车实在危险。”孙见喜老师这才恍然大悟,人家美女对他笑,并非因为他的英俊。孙老师自我解嘲道:“看来我的英俊还未达到夺目的程度,人家美女瞧不上咱哟。”他那诙谐的话语,逗得作家们哄堂大笑。作家们与他同行的这一路,皆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在他的鼓励与支持下,商洛诗歌学会成立大会办得有声有色。他还带领作家们前往自己家乡,让众人品尝了一顿饱含温情的家常饭。此次活动,众人皆心满意足,欢乐无尽。此刻,无人再抱怨被孙见喜“忽悠”到商州这一回事了!
  孙见喜老师牵头创立了真元文学社,社员遍布陕南地区与西安市。他为真元文学社会员搭建了对外交流的平台。去年寒冬,他组织文学社成员前往铜川市的和谷文学馆开展文学创作交流活动。我虽并非文学社成员,但有幸参与了此次交流。在他的激励与鼓舞之下,众多文学爱好者在写作之途不懈努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最近,我与孙见喜老师一同参与文学活动。在采风中,我们看到庄稼地边有一棵辣椒,枝繁叶茂,郁郁苍苍。孙见喜老师心生好奇,摘下一个匀称秀美的红辣椒。此时,一位中年女作家款步走来,他微微一笑,拿出红辣椒说道:“此辣椒鲜嫩至极,是冉学东给你的。”女作家含笑回应:“孙老特意相赠的红辣椒,我怎可拒绝?不然,我可就得罪人了,这个亏我可吃不起哟!”孙见喜老师抛出此有趣的“包袱”,女作家接得恰到好处,二人犹如说相声一般,一唱一和,几句俏皮的玩笑话,让众人开怀许久。同行的女歌唱家业余热衷于写作,对孙见喜老师崇拜至极,故而在卧龙山庄采风时,便热情似火地拥抱了孙见喜老师,这一幕被人抓拍下来。我“趁火打劫”,索来照片,说道:“此张照片颇有看点,我欲发至朋友圈。”孙见喜老师赶忙阻拦。我说:“要我不发也行,您须给我两幅作品,此事便可作罢。”他道:“学东呀,你这分明是在敲诈我呀!”众人皆笑。孙见喜老师言此地无写字的条件,他这人向来不喜欠人情,今日他唱一首陕南民歌,就算还了我人情,就此两清。这一“敲诈”,换来孙见喜老师主动亮嗓,他的歌声抒情且饱含深情,让人惊艳。我方知晓,他时常与汉唐古乐社的成员交流,且他还是一位词作家,对歌曲的领悟比常人深刻许多。与孙见喜老师这样多才多艺的作家一同采风,收获满满。
  孙见喜老师喜欢讲笑话,时常逗得大家捧腹大笑。他的幽默不单是为了引人发笑,更是一种处世态度,让他在面对艰难险阻时能够从容淡定,乐观豁达。此外,孙见喜老师还对年轻作家的成长关怀备至,总是激励我们勤读勤写,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他的指引与建议让我受益良多,也让我在文学之路上愈发坚定,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