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文章字数:7006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它蕴含着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体现了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近年来,我市深刻领会“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科学方法和宝贵经验,围绕“一都四区”,实施西商融合、“双对标、双50”战略,打好“四提攻坚战”,实现“六个做示范”,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锚定建设特色农业强市目标,抓实抓好“七个扎实推动”,推进农业“四化”提质。坚守“确保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协调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行动,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秦岭山水乡村,全力推动“千万工程”经验在商洛落地转化。
  “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我市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逐渐普及,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青山绿水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乡村旅游也蓬勃发展,也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彩,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它不仅改变了乡村的外在形态,更激发了乡村的内在活力,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闫坪村 谱 写 乡 风文 明 篇 章

  商州区三岔河镇闫坪村坚持物质、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紧抓党建引领、阵地建设、评优树模,育乡风、塑家风、淳民风,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获评国家级苏陕协作典型村、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坚持党建引领,聚力打造“感恩奋进作示范、三强三美促振兴”党建品牌,引领物质、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发挥党员模范,党员以身作则,想在前、干在前、做示范,孕育“崇尚实干、力行实干”的社会风气;选育能人带动,培育选用了一批有奉献精神、有经济头脑、有致富本领、有公道之心、有群众威望、有廉洁意识的“六有”农村带头人,为乡村带来文明和谐。
  强化阵地建设,打造家风教育馆,宣扬老一辈革命家、历史名人、闫坪村先辈的家风家训,弘扬中国传统“家规家训”;打造清廉文化墙,推选监督村风民风、收集民意的清廉观察员,开展清廉家风参观学习教育活动;创建妇女儿童工作站,组建妇联工作队伍,建立妇女儿童之家,倡导尊老爱幼,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打造文娱小节点,引进经营主体打造田园综合体、无动力乐园,创办农耕体验、研学基地。
  注重评优树模,定期开展“星级文
明户”“好媳妇”“好公婆”“五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表彰活动,用好“红黑榜”,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示范户”评比。发动群众参与,推举退休老干部、党员群众、老师等乡贤建立四会组织,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广泛调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建立善行义举榜,传颂群众善行善举,弘扬社会正气;开展板凳会、故事会、宣传队“两会一队”活动,收集、宣扬群众身边的文明事迹。

  户家塬社区 三产融合联农带农

  山阳县户家塬镇户家塬社区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持续发展茶叶、猕猴桃两个主导产业,紧扣三产融合示范区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业态转型,让更多的群众走上农旅融合致富之路。
  在推动“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过程中,户家塬社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三产融合发展为抓手,积极探索出联农带农的新模式。按照“每个产业都有一个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思路,构建“山上种植高端茶,山下栽植猕猴桃”的规划布局,改造原有低产茶园1500亩。依托本土企业家,创建山阳县天蓬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标准化猕猴桃基地1200亩。按照“链条化、精细化、品牌化”的发展思路,一体化推进“产加销”,做好茶叶、猕猴桃产业延链补链和“接二连三”,围绕有机茶的开发,建成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茶叶加工厂1个。围绕猕猴桃产业,配套建设育苗基地猕猴桃加工厂,研发猕猴桃汁、猕猴桃果酒等农特产品。依托茶叶、猕猴桃产业发展基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乡村游、生态游,实现农村变景区、产业变景点、农房变民宿、农产品变商品。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农户出租”的方式打造高端民宿11家,新建特色民宿酒店1个。采取“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实现农户在产业基地、企业务工,从事农旅服务等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开展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通过苏陕协作资金、彩票公益金入股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71万元,自主发展200亩茶叶可实现年经营收入20万元。

  许家塬村 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丹凤县棣花镇许家塬村坚持做精一产、做强二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面完善建强基础设施、全域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发展,实现了农工贸、农文旅无缝衔接、有机结合,集智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许家塬村依托葡萄、核桃、樱桃种植优生区优势,建成了千亩核桃、千亩葡萄、千亩樱桃产业布局,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800余户群众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创新发展数字农业,将全村优化为37个片区,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推动了葡萄、核桃等农业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建成猕猴桃园500亩、樱桃园1000亩、葡萄园1200亩,科管果园3000亩,链接带动620户群众在特色产业链上稳定增收致富。
  引进陕西夏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天宇润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聘请罗铁柱食用菌研究团队、周广仁葡萄酒酿造团队等高端人才,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建成双孢菇现代化产业园、核桃主题公园、万亩葡萄基地等产业园区,年出口双孢菇创汇4000余万元,年销售核桃分心木养生茶、核桃休闲食品和“一升核桃”等文创产品500余万元,年销售葡萄酒800吨2400万元,二产综合产值突破6900万元。依托临近4A级景区资源优势,探索发展丹凤葡萄酒庄品鉴游、核桃主题公园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配套发展了酿酒作坊、垂钓园、露营地等产业,开发了核桃先生民宿、青衣舍茶室等新业态,形成了走商於古道、看平凹老家、赏民俗风情、乐荷塘月色、品葡萄美酒、观原乡风貌的旅游体系,成为了游客来棣花旅游的重要板块、最热打卡地,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综合收入超500万元。

  七星村 打造特色民宿品牌

  商州区三岔河镇七星村瞄准“农旅樱谷·水美三岔河”目标定位,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民宿产业为支撑,以田园农业、农家体验、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辅助,倾力打造“北斗山居”特色民宿,被评为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七星村突出党建引领,紧扣民宿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成立民宿产业建设推进专班,重点围绕土地流转、坟墓迁移、用地规划等重点难点,深入开展政策宣传、走访入户、实地勘察各项工作,为项目整体规划与开工实施凝聚了强大合力。坚持把培育人才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工作,实施“致富带头人”工程,创办“理论课堂”“工程课堂”“施工课堂”三个课堂,打造了上至项目规划,下至工程建设的全流程、全链条民宿项目建设人才队伍。经过多次对接洽谈,引进陕西城外云光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北斗山居”民宿项目施工方,以“北斗七星”为设计理念,共建设天枢廊桥、天环院、开阳院等7个主体建筑,形成5个房屋院落和18套居住客房,项目于2024年2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24年7月31日建成,国庆节前投入运营,预计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增收4.8万元。以“北斗山居”特色民宿产业为中心,建设景观廊桥、河流水系、萌宠牧场、咖啡书吧、特色餐饮、露天营地等配套设施。同时,围绕大棚设施樱桃产业园和坡塬樱桃种植林,把樱桃采摘体验活动纳入以民宿产业为主的农旅融合整体规划,不断增强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努力把七星村打造成为公共开放的“乡村客厅”、感受商洛文化的“温润展厅”、秦岭腹地“乐山乐水”的归隐之地。

  陆家湾村 聚力打造山水画廊

  山阳县色河铺镇陆家湾村把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打造“和美康养地 恋恋陆家湾”农旅康养品牌,实现了农村变景区、产业变景点、农房变民宿、农产品变商品。
  俯瞰陆家湾像一幅太极图,盛产“九眼莲”,被称为“九眼莲之乡”。近年来,该村围绕“和美康养地 恋恋陆家湾”主题,重点布局农业观光、民俗体验、民宿康养等业态设施,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按照“农田景点化、农业景观化、农村景区化”思路,村企联建,总投资5亿元构造农文旅康养综合体。以休闲农业为核心,布局田野“打卡点”30余处,开发九眼莲、富硒大米、高端圣女果等农土特产,探索发展以农产品加工、手工制作、文化创作为核心的特色加工产业,大力发展节会产业,谋划筹备垂钓大赛、汉服文化节等赛事节会,年吸引游客10万人以上,促进集体经济收入22.6万元以上,将330户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依托党员、乡贤、创客“三股力量”缔造山水画廊,带动全村300余户村民自发整治人居环境,投资度假酒店、水上乐园、森林氧吧等项目,使得业态发展突飞猛进。探索“党建+便民服务+游客服务+企业服务+特产展销”模式,建设党群客创中心1处,依托“智慧乡村+智慧旅游”建设,设置门禁、监控、大屏设备强化技术监测。大力落实市场化,培育乡村CEO,推行“线上推广+线下运营”模式,实现资产变资金、民房变民宿、农民变管家、流量变留量。

  白川社区 自觉看齐共倡新风

  洛南县四皓街道白川社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在改善人居环境、业态培育、提升治理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白川社区科学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科学支撑。坚持补短强弱,争取1780万元,先后建成主干路1.9公里、入户路50条1.7公里等,深化“网格化”管理机制,划定四级网格员28个,每个片区由1名公益性岗位保洁员负责清洁管护。同时,突出业态培育,规划建设农户菜(果)园,鼓励9户群众开办农家乐、烧烤营地,户均增加2.5万元。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强化联农带农取得显著成效。扎实开展户厕改造,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垃圾污水整治,定时对群众生活垃圾进行清运,实现垃圾日清日处。建成污水管网1.9公里,有效提升了农村水环境质量。开展“清洁庭院、整治三堆六乱、美化绿化”三大行动,先后评选“五美庭院”20户,补植补栽绿化苗木507株,整修河道1.8公里。积极推行村级“民主协商议事”制度,
  成立由党员、群众代表等为成员的民主协商议事小组,制定修订村规民约14条,协商落实基础建设实事5件。落实“有事你找我”信访矛盾化解机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累计化解矛盾纠纷8件,化解隐患问题6个,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广泛开展“四种陋习”整治,表彰奖励孝老爱亲、美丽庭院15户,推动移风易俗深入民心。红榜表彰21户,黑榜警告2户,激励引导广大群众对标先进、自觉看齐、共倡新风。

  朱家湾村 乡愁唤醒“诗与远方”

  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依托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把民宿产业培育和民宿经济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主体、多元参与”的民宿发展和生态价值转换新路径。
  朱家湾村充分利用国家宅基地改革政策优势,探索出“村民+企业”的合作模式,鼓励农民流转房屋和土地等闲置资产入股集体经济参与民宿开发经营,按照全域景区化发展思路,全面补齐道路交通、水电、污水处理、旅游标识牌等基础设施短板,依托“终南宿集”民宿品牌,积极培育中高端民宿。依托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和终南山寨两个景区优势资源,采取“业态公司+农户+企业”发展模式共同发展阳坡院子、花锦园等民宿集群56处。引入资本推动民宿产业发展,对有意愿独立发展特色民宿的农户,由村上统一培训、统一指导。同时,通过发展民宿产业,让群众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赚租金、就近务工赚薪金、自主创业赚现金等多种方式增收,每年每户可实现增收5至10万元,企业通过发展民宿产业每年可实现营利100至500万元。民宿产业的发展也让游客把城市的观念、理念、信息带到乡村,逐步推动形成了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等3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并获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认定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渔坪村 实现乡村“深耕善治”

  镇安县高峰镇渔坪村坚持把提升乡村善治水平作为深化“千万工程”的突破口,创新实行“135”乡村治理模式,即建好一个中心、建强三支队伍、健全五项机制,社会治理成效日益凸显,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人居生活环境增“颜”提“质”。
  建好一个中心。建成渔坪村便民服务中心,内设“人盯人+”社会治理指挥室、便民服务室、“和为贵调解室”、综治司法信访窗口等“三室一窗口”,突出多元化服务,破解了乡村治理基层活动无阵地问题。
  建强三支队伍。选派5名干部组成工作队的同时配强村“两委”班子,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强“五老”乡贤队伍,开展文艺会演,调解矛盾纠纷,组织关爱青少年儿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健全五项机制。五长管理夯基础,将全村划分14个片区,选定8名生态护林员担任林长,选定4名组长担任田长,选定村委会主任担任河长,选定34名公益性岗位担任路长,各自负责相关工作。五治融合强治理。推行“党建+社会治理”模式,积极构建政治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的乡村治理体系。五级联动调纠纷,建立了片长、组长、村干部、驻村干部、镇包村干部的五级联动调解机制,实行“坐诊式”矛盾化解。五进活动强法治,组建宣传队开展进校园、进农户、进院落、进企业、进田间地头的五进法治宣传活动。五件实事暖民心,结合党建承诺践诺活动,为民办好农网改造、基础设施改善、传统种植养殖、劳务输出、冷水鱼特色养殖等实事。

  仓圣社区 “三融发展”彰显特色

  洛南县保安镇仓圣社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农文商旅融合,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社区。
  仓圣社区狠抓动态监测,坚持周排查、周研判,严守防返贫底线;狠抓核心指标,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严格政策兑现;狠抓民生底线,对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落实兜底措施,做到应保尽保。建美人居环境,建好基础设施,建强公共服务,深度挖掘仓颉造字文化资源,提升建成灵龟负书、仓颉授书处、洛惠渠指挥所等文化点位,推动形成以仓颉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发展经济带;盘活土地资源,建成500亩集中连片夏草莓农旅观光产业示范园和1230亩北五味子种植示范基地;盘活房产资源,建成酒店客房40套,开办农家乐7家,建成特色商业商贸街区。
  推动文旅融合,依托4A级景区仓颉小镇、社区周边较大移民搬迁人口和本地独具特色的非遗产业文化,不断加大“麦秆画”等本地特色非遗文化的激活与开发、汇聚与转化,招引本地非遗传承人7人自主率先开店,建成非遗门店2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建成地方特色饮食门店44家,使街区与4A级景区仓颉小镇配套呼应;推动农旅融合,建成全县最大农业原材料手工就业创业基地,带动周边搬迁群众2300余人就近就地就业,实现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推动农文商旅融合,深刻把脉市场空间,做优做精特色门店,较大推动集镇人流聚集和商圈形成,为实现生态产品及美学价值,建成特色镇区经济、美丽经济注入强大动力。

  老庵寺村 宜居宜业和善和美

  柞水县下梁镇老庵寺村在建乡村、优环境、增收入、促融合上下功夫,不断完善设施、强化乡村治理,实现了“宜居宜业、和善和美”新蝶变。
  “三先”建乡村。坚持规划先行,依据村庄特色、地形地貌制定村庄规划编制。坚持基础先变,积极争取各行业部门项目资金3000万元,大力实施“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农房品质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三大行动”。坚持服务先优,挖掘唐代寺庙文化,建设历史文化公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三推”优环境。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完成302户农户厕所改造。推进污水垃圾治理,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有序规范推进村庄风貌提升,依托水库资源打造生态水系。对村内公共区域、公路沿线进行了美化,并对群众的庭院进行了提升改造。
  “三倍”增收入。集体经济体量倍增,成立村集体经济企业2家。主导产业规模倍增,建设香菇种植大棚185个、木耳种植基地11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240亩。市场主体数量倍增,引进龙头企业6家,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发展民宿8家。
  “三小”促融合。“小制度”培养“大规矩”,通过“红黄”牌评比、“曝光台”晾晒等方式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小片长”支撑“大治理”,配备片长30人,合力推进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将村级公共事务细化量化为积分项目,群众通过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激励群众积极投身到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中。

  油坊岭村 “四联四促”激活动能

  商南县富水镇油坊岭村以“四联四促”为抓手,推动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挑大梁”、党员在增收致富中“唱大戏”、企业在产业振兴中“做龙头”,实现产业蓬勃发展、村庄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产业联营促发展。按照“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互利共赢”的发展思路,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茶园1.1万多亩、猕猴桃1200亩,引进茶企11家。创新茶企、茶农利益联结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让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资金入股分“红金”、基地务工挣“薪金”、带动创业赚“资金”、兑现补贴得“现金”等模式增收。
  茶旅联动促振兴。按照“园区承载、龙头带头、抱团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思路,聚焦“生态茶城”发展目标和茶产业“三延伸三提升”发展思路,以茶促旅、以旅兴茶、茶旅融合、文旅互动。
  组织联建促领航。大力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营、村社联促、村户联帮、店户联结”的“五联”模式,提高村级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村党支部根据茶产业发展实际划分若干党小组,有效服务茶叶产业需求。
  文明联创促治理。坚持文明创建,以德治教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以自治强基,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以智治支撑,开展数字化乡村建设,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