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好山好水好气候 商洛如何借“绿”生“金”?
中国气象报记者 张格苗 通讯员 刘 娜 周焕成 杨 涛 赵 雷
文章字数:2233
    在丹凤县棣花古镇,游客泛舟千亩荷塘。    (本报记者 杨 鑫 摄)

    6月18日,国渔三岔河水产养殖示范园捕鱼工抱起刚捕捉到的冷水鱼。     (本报通讯员 唐宇琨 摄)

  盛夏,一片热浪。从西安开车接连穿过秦岭隧道,便见云雾缭绕山间,有凉意袭来。行至商洛,走进木王森林公园,沉浸在湿润的空气里,深呼吸几口,清新之感更甚。
  2020年春,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商洛柞水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近年来,商洛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挖气候资源价值,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等国家级气候生态品牌。
  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困扰,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干劲,商洛作为全国首个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闯出一条“美促富”“富带美”的新路子。
  评估 点“绿”成“金”第一步
  秦岭山脉是南北方的界山。生活在秦岭腹地的商洛老百姓,都知道这座山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好,还有核桃、木耳、茶叶、中药材……数不尽的山珍。
  千好万好,但抵不过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眼看着山外面都富起来了,山里还是穷沟沟,小伙子说不上媳妇,大多数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
  穷则思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商洛市市长王青峰表示。
  点“绿”成“金”第一步,是科学的认证和评价。必须搞清楚怎么好、为什么好。商洛市气象局局长张向荣介绍,商洛气象部门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构建了商洛气候生态监测站网,还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共享卫星遥感和生态站网数据。
  数据显示,商洛全年平均气温12.9℃,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平均气温22℃,属于气象温湿指数“最舒适区”;森林覆盖率70%,重要水源地植被覆盖率超过90%;中心城区年均空气优良天数340天以上,空气负氧离子平均含量达到每立方厘米5577个。
  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加上紧靠西安、武汉、郑州三大经济中心的区位优势,发展气候康养产业、打造“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品牌的思路就此形成。
  持续完善生态观测站网、明确康养产业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曾经的商洛,处处是“天堑”,现在县县通高速;曾经大山深处可望而难及的美景,如今可以选择驾车、坐缆车,还能在附近住上一住。
  今年初,商洛4县区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2县获得“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称号,两个景区获得“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至此,“中国天然氧吧”几乎覆盖商洛全域。
  路径 从品牌效应到“千万工程”
  “以前睡得总是不安稳,没想到来这里睡得特别香!”在木王森林公园跑马梁上,67岁的游客韩丽萍向记者展现智能手环上显示的数据,“我准备住一段时间再回西安,希望以后能带着孩子常来。”
  今年木王国家森林公园获得“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后,仅清明节假期,客流量就达到了2023年全年的客流量。“预计今年能超过20万人次!”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主任齐承立说。
  2023年,商洛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农业、休闲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让一个个小山村换了新颜。
  山阳县陆家湾村气候湿润,水土资源好,盛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九眼莲;水稻生长周期长,每公斤含266微克硒的大米很受欢迎。只见村子休闲步道上,三五成群的游客络绎不绝。
  “农田景点化、农业景观化、农村景区化,构建农文旅康养综合体。”山阳县色河铺镇镇长马蔷薇说,陆家湾预计年吸引游客超过10万人次,促进集体收入超
  过60万元。
  在镇安县月河镇罗家营村、商州区三岔河镇七星村、山阳县户家塬镇、丹凤县棣花镇,记者看到大山间豁然开朗的“江南水乡”、房前屋后郁郁葱葱的植被,感受到夏天穿堂而过的凉风,领略作家贾平凹笔下
  家乡的风土人情……
  显眼处,一栋栋高端民宿拔地而起,一筐筐山货和农产品成了“抢手货”。实际上,变化最大的,是群众的精气神。
  眺望 保护与发展的商洛答卷
  在商州区三岔河镇国渔三岔河水产养殖示范园里,山泉水缓缓流入,清澈见底的鱼池里,虹鳟鱼、金鳟鱼和鲟鱼自由游弋。园区智慧管理平台上,每一条鱼的编号和游动轨迹清晰可见。
  难以想象,占地43亩的园区,只有3名工作人员。
  负责人赵海蒙表示,配合园区气象部门架设的两个自动气象站数据,利用AI技术,能实时调节鱼池环境。例如,如果高温,就增大山泉水或井水降温;如果因下雨缺氧,就自动加大液氧释放度。就连投喂饵料,都是靠无人机。
  这样满满的“科技感”,还体现在百年丹凤葡萄酒的酿造中、现代物联网控制的设施农业大棚里。科学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为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手抓提供了新的空间,让这片山水田园变成了发家致富的“香饽饽”。
  从气候好、生态美到经济强、生活富,生态产品的价值如何度量?一直是“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难题。商洛市委、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希望能探索给出商洛答案。
  气象部门作为重要骨干参与其中。商洛市生态监测服务中心主任赵世发介绍,依托生态观测指标和观测内容最全面的综合生态站,商洛建成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今年3月4日,商洛市首批林业碳汇交易签约仪式在商州举行,市交投公司与中碳(福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交易二氧化碳减排量10万吨,总资金400多万元。
  从评估、核算到实现碳交易,商洛的气候生态资源,正在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等高铁通了,到西安就不到半小时了!”行至各处,记者总能听到当地人这样期盼着。爱秦岭、爱家乡的商洛人,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