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哪里有险情灾情,哪里就有党旗飘扬
本报记者 李小龙 通讯员 周成全 李 娜
文章字数:1771
  流金铄石,步履不停歇;浊浪排空,映照党旗红。
  7月19日暴雨来袭,导致柞水县多条河流水位暴涨、山洪暴发,曹坪、红岩寺、瓦房口等镇道路冲毁、房屋受损、通信中断,柞水县灾情严重。
  连日来,在重灾区涌现了一大批在平凡岗位上带头工作,在急难险重中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他们闻“汛”而动、向险而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肩挑背扛,送去“救命粮”
  “方便面、水,还有衣物,再清点一遍,大家一起出发,路上注意安全。来,再给我加一箱方便面……”7月20日,曹坪镇副镇长徐彬带领着10多名党员干部,背上装得满满当当的背篓,徒步为东沟村村民运送物资。
  曹坪镇东沟村道路一夜之间通途变天堑,沟里还有一个临时避灾安置点,40多个村民被困里面。
  徐彬紧锁眉头:“年轻人还可以撑一撑,关键还有老人、孩子,我们要尽快把食物和急需药品送到他们手里。”
  通往东沟村的路全部冲毁,多处山体垮塌、树木横倒,满是泥泞,徐彬带领着这支临时组建的物资小队,一个拉着一个蹚过没过膝的河水、爬过山壁石崖,在满是砂浆淤泥的路上一脚深一脚浅地行走着,他们气喘吁吁,却步履不停。
  “我们稍微加快脚步吧,上面的百姓还等着咱们呢。”徐彬咂巴下干裂的嘴唇,一边擦汗一边说。
  徒步5个多小时,他们终于到达集中安置点。接过生活物资,看到一个个满身泥巴的干部,村民们既高兴又心疼。“这么危险,这么远的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很多人泪眼婆娑地说。
  放下物资,徐彬又带着队员们挨家挨户查看灾情,详细记录受灾情况。
  这支小队连续作战50多小时,3次徒步40多公里给东沟村运送方便面、矿泉水160多箱(件),先后转移安置群众60户170人,标记潜在风险隐患点12处,配合转运伤员3人。
  “苦点累点算啥,危难时刻,我们党员干部就是村民的主心骨。”说着,徐彬又背上背篓、搂起裤腿,组织小队第4次出发。
  做好保障,撑起“半边天”
  在曹坪镇政府院内,有一群忙碌的身影,她们顶着酷暑,步履匆匆,晒得黝黑。她们用勇敢坚韧、温柔体贴,撑起抢险救灾“半边天”。 
  灾情发生后,镇妇联主席余彩莉主动请战,以“迅”应“汛”,带领着10多名女党员负责登记、接收、搬运、分发救灾物资。同时,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接待,安排志愿者为道路受阻的边远地区背送物资等工作。
  7月25日凌晨2:00,一辆大卡车缓缓驶进镇政府院子,余彩莉用沙哑的嗓音吆喝着,招呼其他女同志搬卸物资,她也强忍着胳膊上伤口的疼痛参与进来,一直到3:30才忙完。
  大家都劝她歇一歇,她抹抹脸上的汗珠说:“受灾群众太可怜了,我想让他们早一点儿吃上饭、喝上水。”
  “刚来个群众,说家里有个不到一岁多的娃,还等着喝奶呢。记一下,还需要采购奶粉、牙刷、一次性饭盒……”说完,余彩莉又去忙活了。群众的每一个需求、每一个反馈,她都牢牢记在心里。
  “把责任扛在肩上,是一名党员该有的担当,我们女同志也有力量。”余彩莉斩钉截铁地说。
  排险自救,拉起“安全线”
  一条毛巾、一双胶鞋、一把铁锨,红岩寺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徐鹏总是清晨而出,夜深而归。连日来,他带领村“四支队伍”坚守在本地湾移民安置点,帮助村民逐户清理院落及屋内的淤泥。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洪水不退、我们不退,险情不除、我们不停。这抢险救灾任务还重着呢。”7月21日,徐鹏弯着腰,双手紧紧握着铁锨,卖力用铁锹铲着淤泥。
  天气放晴,气温骤升,徐鹏带领着党员干部两人一组、三人一队,一趟又一趟用推车拉走淤泥与杂物,泥水溅了一身,原本白皙的皮肤晒得黑黝黝还泛了红。
  70多岁的村民陈守芳赶忙递给徐鹏一瓶矿泉水,心疼地说:“孩子,别干了,看着都心疼,长这么大没吃过这样的苦吧!”徐鹏拍了拍胸脯说:“婶子,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洪水冲下来的时候,我正带着镇村党员干部在河堤上拉警戒线,眼看着水位暴涨,就赶紧安排3名女同志沿街逐户敲门,我们2名男同志组织大家撤离。”徐鹏红着眼回忆道:“当时啥也顾不上想了,就怕脚下的路塌了,拼命喊着让大家往后退,退到山坡上去。我们一边后退,一边就听见身后垮塌的声音,现在想来有点后怕。那一夜漫长又煎熬,还好大家都平安。”
  目前,柞水全县389个基层党组织、4687名党员,组建263支党员突击队,冲锋在防汛救灾第一线。哪里有险情灾情,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
  河道边、山坡下、院落前,党员干部依旧忙碌着,骄阳下有他们的坚守,星光下有他们的脚步,他们筑起了防汛救灾的坚强战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