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稻谷香中说丰年
本报记者 胡 蝶
文章字数:1418



  金秋时节,正是水稻逐步成熟并收获的季节。9月21日,山阳县法官镇天气晴好,时不时有凉爽的秋风吹过。在姚湾社区百亩大田和法官庙村、大寺庙村的梯田,勤劳质朴的法官人民正在地里抢收水稻,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稻田与劳作的村民和收割的机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收季节的美丽画卷。
  在位于姚湾社区的陕西丹山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摊晾着大片刚刚收割下来的金黄色的稻谷。“今年水稻收成很好,因为雨水、日照等都很充足,亩产500公斤左右。”陕西丹山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管水稻基地的厂长谌显则说。
  法官镇因法官古庙而得名,位于山阳县城东南部,这里地形地貌奇特,自然风光秀丽,犹如秦岭南麓一颗璀璨的明珠。全镇辖5村1社区、4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91平方公里,共有5218户15424人。这里地处南北地理分界线,一年耕作四季、品种兼南北,形成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
  为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法官镇招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徐文根,投资建成了市级农业园区丹山源农业科技产业园,采取订单发展模式,农户负责生产,企业负责加工销售,主要生产富硒水稻、特色挂面、小磨香油等农副产品,就地让农产品变成了商品,实现了农户和企业双赢。
  “法官镇是水稻适生区。水稻成熟后,大片的稻田非常具有观赏价值,为法官镇这个旅游特色名镇增色不少。”徐文根笑着说。
  2015年5月,徐文根回乡创建陕西丹山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位于法官镇姚湾社区。公司主要种植、加工、销售以艾草为主的中药保健品,原生态绿色米、面、油等农特产品,杂粮类、水果蔬菜类农产品,促进农文旅和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公司产品先后通过了ISO9001、Q/DSY0001S等国家认证,获得了陕西省著名商标、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是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企业。
  公司投资建设的“秦岭原乡·艾香康养小镇”和“商洛市级现代科技农业园区”均位于法官镇。园区已初步建设成为集农文旅、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园区。先后带动法官镇区域内农户570户(其中脱贫户197户)农户增收致富,为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户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法官镇目前共有水稻700多亩、稻油轮作基地500亩。水稻不仅具有观赏价值,经济价值也高,生长期短。我们镇的水稻基本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销售。”法官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站站长陈文斌说,“水稻种植可享受一定的粮食生产补助,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显著提高。农业部门的专业技术干部会定期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不断加强对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科学指导。”
  皮肤晒得黝黑的村民马辉财憨厚地笑着,露出一口白牙。他已经64岁了,通过在水稻基地务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我家离这里不远,从水稻基地建成起就在这里干活了。最近的工作主要是对水稻进行收割和晾晒,工资按天结算,一天能挣100元。”
  “因为是本地人,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情。法官镇2019年招商引资,我就回来投资创业了。种植、收储、加工及后期销售,都由公司进行一体化管理,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务工,从公司获得收益。因为耕作和采收基本都是沿用法官人传统的技术,所以水稻完全属于绿色食品,相对价格也会更高一些。”徐文根说,“在西安市和山阳县城,我们有自己的线下门店;在线上,我们也通过‘832平台’进行销售。因为产量少、品质高,我们目前生产的原生态水稻产品供不应求。”
  徐文根对水稻基地的未来也满怀希望,他想将法官镇的传统农耕文化传承下去的同时,生产出与其他水稻产地有差异化的优质水稻产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