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让生态“高颜值”变经济“高价值”
本报记者 黄朝梅
文章字数:3893
  商洛森林覆盖率近70%,重要水源地植被覆盖率超过90%,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个村都被绿色簇拥着,翠绿、深绿、墨绿,层叠丰饶、生机勃勃。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绿色是最美的风景,也是商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如何将“无价”的绿水青山转化为“有价”的“金山银山”?作为全国首批、西北唯一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商洛思路明确、目标清晰——
  近年来,商洛立足生态优势本底,坚持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之路,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化路径,推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制度,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提供“支撑点”和“风向标”。结合全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进程和实际,制定印发《商洛市GEP年度综合考评办法(试行)》,在全市启动实施GDP、GEP双考核工作,通过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励各级各部门主动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形成协同推进的整体合力。
  借绿生金“青山”变“金山”
  金秋时节,走进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入眼便是错落有致的民宿,沿途的土墙篱笆、石磨瓦罐、柴垛耕具,青瓦泥墙的古朴村庄与厚重的秦岭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
  一半诗情画意,一半烟火人间。“这儿离牛背梁很近,搬一把椅子,捧一杯茶,静静地坐在这儿,看着广阔的树林和流淌的河水,闻着泥土的清香,是一种很放松的现代乡村体验。”从西安自驾到朱家湾游玩的林女士说。
  朱家湾村生态环境优越,秦岭山脉东段最高峰牛背梁坐落于村内,秦岭原始风貌在这里随处可见。随着交通、民宿等设施的完善,朱家湾村摘下“面纱”,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这里,尽享绿水青山。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生态,在大城市旅游,不可能看到这么美丽的自然风光。”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毛家锋说。好生态带来了好生意,依托牛背梁和终南山寨景区,朱家湾村深挖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32个涉旅项目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70%的村民被镶嵌在旅游产业链上,全村发展农家乐的有200多家,村里的56个民宿,到了旺季常常一房难求,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2003年的5200元增长到2023年的31495元。
  绿水青山就是村里人的致富靠山。为了让村民端好“生态碗”,吃好“生态饭”,坐拥丰富山水资源的朱家湾村大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旅游产业发展之路,形成了一条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条。
  如今,村里年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5000多人,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
  这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优质的生态产品可带动区域内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全面提升。 
  好山好水好空气“明码标价”在商洛并不稀奇。但要为大自然定价却非易事,要让人们心悦诚服地为生态买单,科学核算生态产品价值是关键。
  近年来,商洛坚持在“扬生态优势、补发展短板”上发力,不断创新探索建立考评机制,科学设定指标覆盖范围,多种评分方法相结合客观赋分,探索出台了《商洛市GEP年度综合考评办法(试行)》,并将GEP专项考核结果运用到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商洛市GEP年度综合考评办法(试行)》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中的生态产品分类,结合《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办法》中的生态产品分类,构成全市“生态供给服务、生态调节服务、生态文化服务、双增长双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5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95个三级指标的综合考评体系。同时,创新提出将绿色园区、绿色矿山、绿色工厂、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新增3A级以上景区、绿色家庭、绿色建筑等绿色创建,EOD项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等工作纳入考核指标体系。经核算,商洛GEP达到3132亿元,是同期GDP的4.2倍。
  守绿换金“碳票”变钞票
  3月4日,商洛市首批林业碳汇达成交易,市交投公司与中碳(福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完成价值400多万元的1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交易。
  这是商洛建成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后完成的首笔交易,标志着我市正式解锁“碳交易”,实现了陕西省CCER林业碳汇交易“零”的突破。
  从评估、核算到实现碳交易,商洛的气候生态资源,正在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经济效益。
  截至目前,全市符合现行方法学开发条件的林业碳汇资源约78.5万亩,首批可产生二氧化碳减排量约53万吨。到年底前,完成项目签发后,可产生经济价值2000多万元。
  8月10日,全市首张林业碳票成功发行。林业碳票的持有人为商州区二龙山国有林场和商州区陈塬街道凤山村村民委员会,其中二龙山林场占80%、凤山村村民委员会占20%,涉及林地面积1500亩,监测期为2008年10月1日至2024年8月8日,监测期二氧化碳减排量2025.48吨,预计将产生经济价值约8.5万元。
  首张林业碳票探索、发行的过程,是我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市场机制,将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为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路径,标志着我市在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基础上形成了多元化的林业碳汇开发模式。
  绿色,是生态底色,也是发展本色。商洛的最大优势就是生态,商洛的现在和未来就是要牢牢端住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
  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不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持续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严格保护森林资源,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森林“碳库”效能,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8.68万亩、飞播造林29.11万亩、退化林修复40.87万亩、森林抚育33.8万亩,建成森林碳库试点示范基地4个,布设碳汇监测样地19组,不断实现林业碳汇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同时,全面摸清全市资源潜力,抓好CCER项目策划实施,实现点绿成金,解锁“碳交易”,真正让林区群众在碳汇开发中得到实惠。
  商洛首张林业碳票的发行是绿色发展的新起点,在经济绿色转型的当下,我市将以碳汇经济为突破口,以林业碳票为“碳路者”,持续向绿色转型要出路,向生态产业要动力,不断擦亮“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品牌底色,进一步完善林业碳汇项目的监测和核算体系,积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碳汇价值实现方式,让山林间的绿色存量借助一张张碳票加快转化为更大的“金山银山”。
  点绿成金 开启价值转化“金钥匙”
  深秋时节,走进商州区三岔河镇国渔三岔河水产养殖示范园区,一排排陆上养殖池波光粼粼,鱼儿自由游弋。
  “这里面养的是虹鳟鱼、金鳟鱼和鲟鱼,都属于冷水鱼,选址在三岔河主要看重这里的好山好水好气候。”养殖示范园负责人赵海蒙说。
  三岔河镇位于秦岭腹地,沟壑纵横、谷岭相间,是典型的山地立体气候。这里的山泉水冬暖夏凉,水体溶氧充足、水质呈弱碱性,是冷水鱼养殖的“天然渔场”。
  “我们还建了网红民宿,游客可在这里听鸟鸣山涧、看溪水潺潺,将心中的田园梦想安放于此。挖掘特色气候资源优势,我们把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结合起来,将自然资源转化为高产值的生态产品。”三岔河镇镇长孙为艳说。
  如今,三岔河镇冷水鱼养殖场成为老百姓致富增收的“热产业”。这一示范园项目于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全面投产后年产量可达到15万公斤,将实现产值1200万元,带动周边8个村集体年收入不少于110万元。
  商州区依托优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数字产业,让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合作,在三岔河镇黄鱼沟村建成全市首个智慧渔业工厂,形成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共生养殖系统,实现产业迭代升级,成为商洛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范例。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充分挖掘生态资源价值,努力做好“生态+”文章,一个个生态产业链正从商洛的绿水青山间“长出来”。
  “葡萄酒好不好,七分看原料,三分看酿造。”陕西丹凤葡萄酒销售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谢小龙说,葡萄喜温,而丹凤恰处于秦岭东段南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早晚温差大,同时年日照时数2000多个小时。这里种的葡萄,香味、果粉和糖度都很不错。因此,该公司在丹凤县棣花镇许家源村和陈家沟村,与村集体合作,利用流转的农民土地,种植了龙眼、玫瑰香、摩尔多瓦等10多个葡萄品种,面积达1万亩。
  “良好的气候地理条件,再加上特有的百年葡萄酒酿造技艺,让丹凤葡萄酒总带着一丝独特香气,深受消费者喜爱。”谢小龙说。
  丹凤县坚持把丹凤葡萄酒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形成“龙头企业(酒庄)+景区+农户+市场”发展格局和葡萄酒全产业链网络体系。全县种植优质酿酒葡萄2.1万亩,葡萄酒年生产能力达到3万多吨,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走出了一条集葡萄种植、观光、采摘,葡萄酒酿造、储藏、销售以及葡萄酒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发展之路,让传统“老字号”焕发时尚新活力。
  金融赋值是开启生态价值转化的一把“金钥匙”。商洛积极发展气候金融产业,联合银保监等部门探索制定气候友好型企业信贷政策,出台《金融支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一条措施》《创新推行“生态贷”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拓展绿色信贷、生态保险、绿色担保等多元绿色金融渠道,开发出“气候贷”“生态贷”“两山贷”等新产品,今年发放“生态贷”15.6亿元。开展“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项目,稳步推进林业碳汇开发,第一批9万亩碳汇开发项目与瑞士摩科瑞能源集团签订意向购买协议,已在VCS平台开户。
  下一步,我市将深挖气候生态资源优势,扎实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快构建生态产品价值GEP、VEP和碳汇评估平台,探索林权、水权、林业碳汇等生态产品交易,不断提升生态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升级,做精一产优化供应链,做强二产壮大产业链,深化一二三产融合提升价值链,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永续化、可量化、金融化、市场化、多元化、系统化协同发展,把生态价值更好附着在有形的物质产品上,努力实现生态更美、经济更强、群众更富。

Copyright 2001-2021 商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陕ICP备12003132号 本站禁止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