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日新月异谱新篇
——从商洛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变化看发展
文章字数:1569
    现在的丹江立交桥(本报记者 杨 鑫    摄)

    20世纪80年代的丹江桥

    商县汽车站(1969年摄)

    商洛剧院与市中心广场     (本报记者 杨 鑫    摄)

    20世纪90年代的商洛影剧院

    商洛市汽车客运站 (本报记者 杨 鑫 摄)

    莲湖公园旧貌

    莲湖公园新貌    (本报记者 杨 鑫 摄)

  本报通讯员 杨丽媛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喜庆节日。1949年到2024年,在这75年时间里,中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商洛也始终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跟随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步伐,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工业从无到有,城市从小到大,旅游从弱到强,收入从少到多,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洛人民用智慧和勤劳谱写出新时代发展崭新篇章。在城市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商洛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的变化是最耀眼的。
  丹江是商洛的母亲河,丹江桥是连接城南城北的重要交通枢纽。20世纪50年代,为了便于通行,相关部门修建了一座石墩台木面的丹江桥。20世纪60年代,木面桥桥面腐朽,结构松动,虽经几次维修,但不能耐久,已经不能满足当时来往行人和交通运输的需要。1968年9月,经省交通厅批准对原石墩台木面的丹江桥进行改建,利用之前的旧墩台加宽,改造为钢筋混凝土T型简支梁结构。
  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丹江桥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风化严重且年久失修,部分路段已有损毁,已成危桥。在省交通厅的支持下,2009年8月20日,丹江立交桥开工建设,于2010年4月26日正式通车。新建成的立交桥主线实现南北上下行分离,在原有丹江立交桥东侧新增了一座桥梁并增加两个匝道桥,共长238米。丹江桥的变化是逐步的,也是巨大的,是商州人民出行便利的一个缩影,从以前的木桥到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丹江桥是时代发展的见证,也是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的象征。
  提起商洛影剧院,它跟商洛剧团脱不了关系。早在1949年7月,商县解放后,中共商洛地方委员会、商洛军分区根据相关文件批准,筹备成立了“商洛分区文艺工作团”。1961年9月在商县北门外建新剧场“商洛剧院”,并独立对外办公。2022年12月,结合本土文化历史,按照市政改造要求,商洛影剧院前的空地经过改造成为中心城区首座戏曲文化主题广场。商洛影剧院与戏曲文化广场相得益彰,不仅有效传承和弘扬了商洛戏剧文化,而且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
  莲湖公园作为商州城区的主要公园,也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变化。此公园明时为牛氏私人庄院花园,俗称“花园泉”,其地势低洼,每逢秋雨,积水成潭。民国27年(1938)国民党陆军预备第一师继九十五师开拔之后移防商县,陆续修治,使昔日荒凉的花园角焕然一新,并正式命名为“商县莲湖公园”。1949年后,为了适应商州人民的休闲娱乐及健身要求,莲湖公园几经扩建,于2012年又建起了莲湖公园商业步行街,集餐饮美食、休闲娱乐、时尚购物、商务办公于一体,是人们锻炼、纳凉、观赏美景的好地方。
  提起商州城区最大的变化,就不能不提到北新街。它位于原商县北城墙遗址北侧,东起东店子,西至构峪桥,是商县当年城区最长的一条东西走向主干道路。20世纪90年代以后,北新街两边建起了很多楼房,商铺林立,沿街而建的小区代替了之前老旧的民房和低矮的建筑群,是商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又一具体体现。
  通过丹江桥、商洛影剧院、莲湖公园、北新街等旧貌换新颜、规模发生的巨大变化,能够看到1949年以来,从城市建设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公路破冰,循环经济弄潮,绿色发展逐浪,全域旅游起航……商洛经济不仅实现了总量跨越式增长,更是走出了一条具有商洛特色的发展之路。
  75年,一幕幕感人的变迁;75年,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组成了商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力增强、民生改善的壮丽篇章。在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上,全市上下正在凝心聚力、追赶超越,加快打造“一都四区”,全力推进商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商洛还将交出一份漂亮答卷。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商洛市档案馆提供)

Copyright 2001-2021 商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陕ICP备12003132号 本站禁止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