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商州知州罗文思勤政清廉故事
本报通讯员 李 勇
文章字数:4017
  罗文思,字睿,号勉夫,四川合江人。清乾隆三年(1738)举人,后为进士。乾隆十年(1745)任白河县知县,乾隆十一年(1746)任商南县知县兼任洛南县知县,乾隆十三年(1748)任蒲城县知县,乾隆十八年(1753)任商州知州。乾隆十九年(1754),其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奏请升署直隶商州,奉旨准其实授。乾隆二十八年调任贵州石阡知府郡守,乾隆二十九年升任贵州石阡府知府,八十九岁卒于家。其著有《半亭文集》、《乐志园诗集》、《罗氏家训》、《商南县志》等。
  罗文思为任一方,心系一方百姓。他在任商州知州的十二年里,为官清廉,敢于直言,克己奉公,致力于修路架桥、兴学教化、劝课农桑、开渠筑堰、减轻徭役、编修志书等,政绩斐然。陕西巡抚陈弘谋来商巡视时,曾亲笔为他题写有“一尘不染,百废俱兴”八个大字。
  修路筑桥为便民
  据清乾隆年间撰修的《续商州志》和20世纪90年代编修的《丹凤县志》记载,罗文思曾先后捐银540两在州城以西十里处修筑两座石桥和州城以东四十里处修建碥路一段,还在今丹凤县境龙驹寨主持捐资,于西古城岭修筑石桥一座。
  商州城西十里,丹江上有两座木桥,经年累月,雨蚀风化,木朽桥塌,往来行人多有不便。罗文思便于乾隆二十一年十月捐银60两,改建成石桥。乾隆二十二年到龙驹寨巡视时,主持捐资,在西古城岭泗渠上修筑石桥一座。此桥虽历经多次维修重修,但其沿用180多年,直到20世纪70年代修公路时拆除。
  商州城东四十里霸王寨有处铜佛龛碥路,缘延半壁,仄径凌空,下临丹江,奔流箭激。宽不到三尺,长五六里,路面石骨呈露,不见寸土,多生青苔。秋季水落时,商旅往来于江滩。夏季水涨时,人马均需走此碥路,马蹄蹴之如履镜面,执鞭者侧足夹持以走,骡驮行李多有坠岩落水。罗文思在商南县任知县时,因公往返于州县之间,常常能够目睹商旅之惊状,便立志修治此路。到商州任知州就筹划修路,因境内需办之事甚多,遂节廉俸,于乾隆二十二年四月,捐银480两,请工匠开工建造。乾隆二十二年十月建成,平宽七八尺,外凿石为栏,内石壁凿有石穴,容纳10多人,供行人休息,商旅往来者多额手称庆,呼为“罗公碥”。
  迁修书院兴教化
  罗文思秉承办学兴教之旨,他认为兴学校是为国家储梁选才之用,“媲美三代”,意义深远。在任商南知县时曾建青山书院,又在场、试马寨为贫困学子建社学二处,后到蒲城任知县,捐金创办了尧山书院。
  到商州任知州后,看到位于城外上寺坡由明代嘉靖年间抚治郗元洪创建的商山书院,后经苏浚、清王如玖等多次修葺或扩建,因年久渐毁,且狭小无法容纳众多学子,又偏僻学子往来多有不便,遂考虑选地修建。于乾隆十九年捐俸银240两,在州城东门内购得武生王林梅宅基地3.2亩,连房屋16间。又捐银48两,买得民人冀建都等旱地6亩。乾隆二十年,又捐银120两,在原基整修扩建,移址至州治之东。书院建成后,纳州及四邑(洛南、商南、山阳、镇安)学子读书,并补贴学子伙食。另有,因文庙经风雨剩饰,多有残毁,于乾隆二十一年捐俸重加修理,辉以金碧,饰以丹垩。
  随后,为解决商州考棚人文日盛,号舍不敷,临时必搭盖席棚,取办桌凳,殊累行户的问题。他于乾隆二十二年在原厂上下隙地添建东西瓦棚共8间,置办器具,所有费用除执事铺设外由五地均摊,解决了众生应试的考场问题。又出文规定按照主持考试官分配入试童生名额,每年文试童生商州入学15名,四县各8名;武试童生商州入学12名,四县亦各8名;科试亦如之。规定每遇考校,一切修理、置办、日用、夫马、杂费供应由四县各出银50两,不足俱由商州垫补,一改过去由一州四县均摊,每股至60-70两不等,拖之不缴,费用难济的局面。同时,规定“所有过多、一州文武童生入学,较一县加倍,所用亦当倍出。本州出银100两,再有不敷本州赔垫,永以为例。”因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办学经费问题。
  其在治学上“不徙以文词相夸许,而重名教,崇实学”,亲拟“揭课仕大纲”,考核士子,撰写《相题论》、《惜字引》,刻石碑镶砌学校屏门左右,以励士子。他还亲自教授解惑,要求学子以“道德为本,文艺为末”。同时,邀请商州学士王学逊、陈模楷和海宁才子钟麟书来书院执教,并发给俸银。因其亲授“官课”,一时士人云集,文风丕变,书院盛况空前,名士济济而出。后商州教育一时间得到很大发展,为地方培养了大批人才。
  劝课农桑兴农业
  罗文思到任商州正直前数年自然灾害,土地荒芜,加之课赋堪重老百姓生活极其困难。他即奉檄查荒,“各乡团练禀称,并无荒地。”其亲自到乡间查荒,逐一体访查勘,发现四乡丢弃荒地甚多,有四五亩连片的,有六七十亩连片的,按原额统计荒地竟达641顷之多。遂劝民开垦,在东乡长岗岭、谷山,南乡流岭、黑山,西北两乡边家山、泥峪山、上庄、高岭等,共开熟地五十余处。
  教授水稻插播新法。商州历史上习惯直播水稻,既浪费种子,又长势不好,产量很低。于是,他就在静泉山下亲临教授,改直播为育苗移栽。插秧时节,又下田示范,教以倒退插秧法。自此,育苗移栽倒退插秧法,在商州普遍推广。
  他一面发展农业生产,一面建仓储粮,以备灾荒,赈济灾民。至乾隆二十二年底,州境粮仓内储粮除数年支给囚犯、流民口粮460多石外,常平仓贮粮增加到21010多石,社仓贮粮增加到6110石。
  开渠筑堰灌农田
  罗文思根据“州境田亩岸高土松,不能车水掘井”的实际情况,效法前任知州许惟权教民引水灌田,民已获利的经验。在巩固丹江、南秦河、大荆川、瓜峪河、大黄川、泉村河、泥峪川等311道水渠基础之上,采取“因势利导,随时制宜”的办法,教民在蒲峪沟、惠峪沟、塔寺沟、棣花铺、流峪沟、三十里铺、野人沟、胭脂关、史家店、十九河、桃岔沟、砚瓦石开水渠11道、修水田120多亩、灌溉410亩。棣花铺在康熙年间就凿石引水,因上下游村民争执未修成。罗文思得知后,亲自到棣花“勘明,倡捐工本,谕令协力修通,公议均分水利约”,解决撂置了多年的纠纷,使数百亩旱地得以灌溉。
  禀轻徭役减民负
  商州系僻处山乡,坵段零星,砂土间杂,烟户稀少,家畜无几,乡民多贫。他从实情出发,多次申报上级禀明实情,以减轻徭役,恢复民力。乾隆二十一年,上文“又查定例,零星不成坵段在五亩以下者永免升科。”又过去省布政使每年给商州派500匹军需骡马,屡为办军需,将庄农家养用于农耕骡马充于军需,后大半挑退,或全数退回。一方面造成脚价赔累,脚力空劳往返;一方面使得农耕乏力,耕种越时。因而,于乾隆二十二年其上文禀明后获批:“凡遇派雇马骡等事,於该州属向派四厘二毫之内,再为酌减一厘二毫。”二十三年由获陕甘总督甘抚部院批:“前司呈报该州属凡遇军需派雇马骡等事再为酌减。”
  罗文思由于“实心行实政,未若后世,徒托空文”,使百姓负担减轻,生活改善,安居乐业。
  设寨治矿壮商业
  罗文思以龙驹寨距州城较远,地界又广,系水陆码头,商贾络绎不绝,人杂事频,“然而一人之耳目心思,实有鞭长莫及之势”,于乾隆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三次以文详陈呈报。在乾隆二十六年,批准设州同于龙驹寨。从而,境内外商贩接踵而至,栈行、铺店、会馆,布满五里长街。商贸昌盛,秩序井然,税收增加(年税额达15万两),百姓广受其益。又因陕省鼓铸钱文,每年从楚采买铅点,自汉口运送襄阳,换船运至龙驹寨,雇骡再运抵省城。官铅得集中运送且时间较长,船商借机藏匿船只,漫天提价,造成运送官铅、客货相互冲突。罗文思以官客同船运送,运费不变的变通之法,提请与襄阳磋商,解决货物运送遇阻问题。
  罗文思到任后,发现商州矿厂多为私自开采,既为官方批准开采者,也有滥开滥采、隐瞒不报矿产贩卖外地,或濒临绝产之境,更甚者为盗矿纵横,造成资源严重浪费,遂即进行勘验核实,加以整治。经多次严查督率,整治矿厂秩序,他深感“开矿之说亦难矣哉!”
  修葺山景得游处
  静泉山在州城东五里,俗名菩萨洞,山腰有泉,名曰静泉山。罗文思任商南知县时,常往返于州县,“每南望一峰特起,蔚然深秀,中有朱楼石洞,隐隐在目,心知其非凡境,未获一造选其胜。”在任商州知州后,于乾隆二十年登览其上,“恍置蓬岛,飘飘乎遗世而独立也。”因而,诗兴大发,就静泉山八景,漫成八律。他认为:“从来名胜之境,天地生之,而人成之。”虽然,静泉山原有景物,因年久失修,建筑颓圮荒芜,但山上“大美已具,然山口缺,缺者必补;山半有平地丈余,以为修憩之所,宜亭;泉之东有龙神阁遗迹尚在,宜修复。”为此,于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三年十一月和二十四年二月多次对静泉山进行修葺和补建。他带头捐俸银100两,并号召志向与他相同的人,“各输其力以见志”。购买陈家土、地二亩五分,立户为静泉山产。
  在他倡导下,捐资捐力,先后修复了龙神阁,重修了菩萨洞阁和七星楼,新修了百居阁、补山阁、甘雨亭和僧舍、作坊。凿修了登山道路,栽植了松、杉、竹、柏、桃、杏、槐、柳等树木,山下立坊,大书颜其额。罗文思还为补山阁撰联曰:“想世界五岳四溟,那外眼前光景,泉也奇,石也奇;看民间青藤绿亩,都合心上意思,吾亦乐,人亦乐。”经过几年修葺,楼阁亭榭,洞泉花木,相映成趣,使静泉山风景面貌焕然一新。完工之后,罗文思应乡绅名流之请,撰写《静泉山工毕记》一文,他在文中把整修静泉山之功,归于当地人士,以激励当地人士勤谨修业,永葆朴质之风,长得游乐之兴。从此,静泉山成了商州近郊名副其实的游览胜地。杨俊烈在《甘雨亭记》中写道:“亭不朽,而数十百世登此亭者,想见刺史之心,即想见刺史之政。而刺史之心与政亦为不朽,此吾商人意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罗文思修静泉山之功,把补山阁改为罗公祠。
  编修志书留后世
  罗文思在任商南知县期间,曾编纂《商南县志》四卷。后升任商州知州的数年中,以亲身经历,收集翔实的资料,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将商州的地理形势、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古迹名胜、名山大川、艺文典故等辑成《续商州志》十卷,为商洛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该志于2007年由商洛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校注刊印。
  罗文思在任期间,体察民情,体恤民力,怜鳏恤孤的善举不胜枚举。他去后,商民为彰其功,于东正街、静泉山、铜佛龛、龙驹寨建造祠堂,塑其肖像,以颂扬其功,每年二月初四演戏祝其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