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中心村道路“变形记”
本报记者 王江波
文章字数:1292
    宽敞平坦的柏油路穿村而过

  “那时候就只在城里见过柏油路,村里的路杂草丛生,全都是土路,小车都只能沿着坑坑洼洼的路面颠簸而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洛南县四皓街道中心村村民李鹏回忆以前中心村村内道路时说道。
  在他的脑海里,时常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清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父亲骑着自行车,载着满满一筐蔬菜去县城卖。彼时,这个常年与土路相伴的男孩,还不能完全体会自行车上沧桑的身影,到底承担着怎样的生活重担。
  多年后,李鹏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在自家的几亩地上开始小规模种植蔬菜。虽然坑坑洼洼的土路变平了,但每次下过雨,他提着竹筐去菜园摘菜时,往往还没走到菜园,鞋上就已经裹了一层厚厚的泥巴。“路不好,车开不进来,菜运不出去,种菜只能小打小闹。”李鹏说。
  这时,他才真正体会到父亲的艰辛和修路的重要性。“路不好,想要走出村子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李鹏坦言,“那时,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大车能开到田间地头。”
  随着李鹏的成长,中心村的道路也经历了土路、沙石路、水泥路到柏油路的变迁。
  尤其是和村道相连的洛南县城过境公路建成后,中心村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前几年,李鹏将村里一部分闲置土地流转回来,建起了蔬菜种植基地,种上了各式各样的应季蔬菜。
  11月20日,在蔬菜种植基地旁,一辆大货车缓缓停在村道边,李鹏组织着村民将新鲜的蔬菜装车。“自从宽敞笔直的过境北路穿村而过后,我种的10余亩蔬菜再也没愁卖过。”李鹏高兴地说。
  正说着,中心村村民吴红丽提着满满一大筐蔬菜从菜园中“钻”出来。
  “前两年路不好,我们都不敢种植经济作物,怕运不出去,就一直在外面打工。”吴红丽说,“这两年,村里路修好了,也建起了瓜果蔬菜园,我就决定回来在家门口‘上班’,每天不仅有100元的稳定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吴红丽被西红柿映红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说话间,满满一车蔬菜在村民麻利的动作中装载结束,满载新鲜蔬菜的大货车重新发动,在宽敞笔直的过境北路上疾驰而去,几十分钟后就出现在各大超市展柜上。
  看着眼前的景象,李鹏深感欣慰。他给记者算了一笔收入账:“今年种了10亩蔬菜,按目前市场行情,一亩能收入一万多元,今年预计能收入10万元以上哩!”
  “就是,现在路好了,村里还建起了瓜果蔬菜园、观光游乐园和康养生态园,每逢节假日,周边及外地游客都到我们村来打卡呢!”吴红丽接过李鹏的话茬说道。
  如今的中心村,入眼所见,完善的基础设施,繁荣的产业发展,齐全的公共服务,处处都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站在中心村村道与过境北路十字路口,一辆辆客车从村口疾驰而来,停在观光游乐园入口,走进游乐场参观游玩。这条乡间的小路,已成为村民发展产业的致富路,成为游客休闲康养的旅游路,也成为中心村不断发展的奋进路。
  据了解,洛南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186.9公里,全县244个建制村(社区)公路通畅率100%、建制村通客车率100%。如今在洛南,“四好农村路”已不单单是保障通行的交通设施,更是串联产业园区、旅游景点、康养产业,盘活乡村资源,带动路衍经济的重要纽带。
  铺下的是路,连起的是心。一条条遍布洛南城乡的连心路、生态路、产业路、致富路,让新时代的新农村插上腾飞的翅膀,飞向更光辉灿烂的“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