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冬时少年成长传
胡伟
文章字数:1449
  过几天就立冬了。冬天意味着白天变短,夜晚变长。冬天还意味着天气变冷,人们不得不忍受几个月的寒冷,直到百花纷扰的春分降临。冬天对乡村人来说,意味着更少的农活,更多的休闲,开始为婚丧嫁娶做好必要的准备,进而为过好春节做好生活准备。
  那时母亲在粮站工作,她的岗位是会计。忙碌的秋收已经结束,国家收购的粮食已颗粒归仓,没有大的工作量了。冬季对职工来说压力不是很大,仅仅需要应付少量正常的城镇居民粮油供应。
  母亲和女同事开始织毛衣。买来五颜六色的毛线,在几根毛衣针的穿梭下,一团团毛线化身成漂亮的毛衣,上面有时还根据男女款式打几朵不同的花。当然,毛裤、手套也在编织之列。上海针织毛衣的画册,不知何时被女士们翻来翻去,都翻卷了边,用手使劲按都按不平,还在继续流转。
  作为少年,我甚至有点喜爱冬天。湖里的冰泛着无聊的光,泥地的浆水变成稍硬的渣滓。如果飞雪开始,打雪仗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我跑得汗唧唧的,头上挂着水滴。回家把羽绒服一脱,母亲赶紧拿干毛巾给我擦背。手背和耳垂被冻出疮难免,先红后黑,遇到高温和热水就痒得要命,擦什么好像都不管用。
  冬季有美食。说来也奇怪,冬天的菜比夏天、秋天菜好吃。我不知道是自己食量开始增大,只道是菜味道好。确实,冬天的蔬菜,萝卜、大白菜、菠菜、莴笋、芹菜,经过霜降的历练,纤维变细,糖分提高,变得甜脆好吃。还有冬天的鱼,脂肪变厚,煮起来鲜美可口。那些秋天开始腌制的萝卜、腊肉,正好可以派上用场。豆制品、米酒、粉蒸、黄花菜、圆子系列,排队上桌。小炭火一烤,热气腾腾,屋外白雪一飞,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不啻神仙生活。
  我有糟心的事,有段时间贪玩,学习成绩不佳。上课时的内容都懂,作业练习不足,考试不会,成绩很不理想。母亲一生气,考虑我提前一年上小学,在上初二时让我留了一级。尴尬是尴尬,日子也得过。重读初二时,就开始如履薄冰。没承想,课程突然变得那么容易,不知不觉做了初二班的数学课代表、学霸。从此,自信心升腾起来。
  冬天总有乏味的时候。这时,就想捣鼓点新鲜事。
  粮站为了防鼠,会在粮仓附近下药。老鼠死了一大片,跑过来吃食的野鸽子和麻雀跟着遭殃。我就常常一个人去粮仓后,找野鸽子。遇到晕乎乎的鸽子,就追。鸽子中毒不久,有的有力气飞,飞出粮站院墙,逃生而去。有的没有力气飞,匍匐到雪地,我就冲上去,一把抓住了。
  那时农村来的同学居多。冬天带火球上学,条件好的带铜火球,条件一般的带泥巴火球。有的同学顺带小红薯,火烤的红薯就是好吃,有时赏我几根吃了,感觉甜粉得无法形容。
  我是在冬天开始看文字版书籍的。小人书已经看了很久,《东周列国志》等传统文化已经熏陶了一遍,电影看过几十场,开始看文字版的故事书。那些绘声绘色的故事,还有《父与子》等幽默漫画比较对胃口,记住了故事忽略了文字营养。偶尔从大人单位淘来的《三侠五义》《说岳全传》,文字虽然多,囫囵吞枣看过。一次,老表串门时带来《神雕侠侣》,让我痴痴看了一周。电视剧开始引领我的周末,《霍元甲》点燃热血,《射雕英雄传》打开我的武侠梦。母亲订阅的《大众电影》《当代》到了,前者画多,我就先看;后者描述多,故事不够精彩,就看得少。作文还是写得一团糟,干巴巴的,从没有上过90分。
  冬天的夜晚,有着特殊的魔力。大雪纷飞时,四下万籁俱寂。吃过晚饭,洗脸洗脚后,我开始写作业,母亲织着毛衣守着我。作业已经不难了,写完困意上头,母亲催着我上床。被窝里有热水袋焐热,钻进来,只能感觉热了一角,但是被窝里很快就热起来。呼呼一觉睡到天亮,不知道冬天里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