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商洛山(上)
王天时
文章字数:2285
  1984年,我有幸进入陕西省教育学院中文系,学习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在这里,开设的一门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阅读文学史的过程中,我意外的发现了古人描写故乡商洛山的文章,这让我喜出望外。古人笔下的商洛山,像出水芙蓉,那么样的清新脱俗。咀嚼这些优美的篇章,自信自豪感也倍增,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正如罗丹大师所说的“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古代文学让我明白了道理,培养了我对故乡的情感,再加上这二三十年来生活历练和磨练,现在的认识比过去则更上一层楼,正因为如此,作为山里人的自卑感已成为过去,一种人生的自信就在心底里扎根生长起来。在我看来,平原有平原的好处,平原也有平原的缺点;山里有山里的缺点,山里也有山里的好处。平原人文明富足,山里人则穷困勤奋,一个人不管生在什么地方,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同样都能干出一番事业。这就像大树,关键是自我的生长,平原上能长成参天大树,山洼洼里也能长出参天大树,你看黄山上的迎客松,在壁立万仞的岩缝中,还生出钢枝铁杆,秀身灵姿呢。
  我惊异于王禹偁笔下故乡商洛山的秀美绝伦。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吟余低头怱惆怅,村桥塬树似吾乡”。(《村行》)在菊花初黄的季节,诗人信马游缰,开始了愉快的历程。在王禹偁的眼里,商州的山河草木,是那样的可爱。这里的山,万籁有声,仿佛千万只手弹奏着优美的乐曲;这里的峰,犹如夕阳中的坐佛,庄严肃穆,万千慈悲;这里的树,层林尽染,胭脂烂漫,把山村河川涂染明艳;这里的庄稼叫荞麦,红秆绿叶开白花,红是嫩红,绿是墨绿,白的雪白。花开时,前山后坡就像落了一层厚雪,空气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醇香。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我们学习的“古代文学史”选本,是上海复旦大学朱东润先生选编的。这个版本是权威教材,全国大部分高校选用。中国上下五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三千多年,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作品要进入文学史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大家高手,名篇佳作,难以入选。宋代诗人杨万里,就是那个写出“漫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人,一生写诗4200多首,文学史读本只选了他三首。陆游一生创作一万一千多首诗,是历代诗人中创作量最大、留存后世最多的一位诗人,文学史选本只选了他十四首。王禹偁入选文学史读本的诗歌有两首,一是描写商洛山水的《村行》,二是自责自省官场生活的《对雪》。散文则有《竹留记》《唐河店妪传》等篇目。而且更为特殊的意义在于,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高峰,王禹偁是作为宋代第一位诗人,第一位文学大家入选的。《村行》也就成为宋代文学入选的第一篇佳作。以描写商洛山水为内容的《村行》,能成为宋代文学的开山之作,这是王禹偁的骄傲和光荣,也是我们商洛的骄傲与光荣。
  我也惊异于韩愈笔下商洛山的奇异与凄美。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前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是韩愈的代表作,也是唐代诗歌的名篇和经典。中国古代文学史选本里有它的身影,而且曾入选高中语文课本。其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已成为千古名句,影响非常深远。
  韩愈,字退之,河南孟县人,幼年丧父,贞元间中进士,任监察御史,唐宪宗元和十年,因上表反对迎佛骨而被贬为潮州刺史。元和年间,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举国大兴佛教,大兴寺庙,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就连迎佛骨这样没有实际意义的闹剧,也愈演愈烈,有人为迎佛骨身上刺字,甚至有人砍断自己一只胳膊,高举着迎佛,以表示忠诚。对于为民请命、为国尽忠的韩愈,自然是忧心忡忡,上书言除弊事,慷慨激昂。结果惹怒皇帝,被贬官潮州。韩愈的委曲,对前途的忧虑,借秦岭落雪的严寒,蓝关路途的艰险,一下子爆发出来。情融于景,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这里还需要补充说明一个问题,这就是韩愈诗中提到的“蓝关”究竟在哪里?它到底于商州地界还是蓝田地界?1995年冬,江泽民主席到商州视察百年不遇的大旱,车过秦岭时,问身边随行的人员说:“小时候读课本上的诗词,对‘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印象特别深刻,现在到了秦岭,不知蓝关在啥地方?“随行的有当时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省长程安东、商洛市委书记陈再生,大家都回答不出来,省长程安东说:“蓝田县城附近有一个蓝关乡,我下乡到过那个地方。”这个回答也不准确。试想,作为一个关口,肯定是两条山脉形成一个山谷,夹出一条峪道,中间有大山阻隔通道,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蓝田县城的平原上,怎么能够称作“蓝关”呢。
  据商洛学院中文系牛树林先生考证,“蓝关”的主体部分在商州境内。蓝关以蓝溪而得名。现在我们乘车西行去西安,翻过秦岭,到达牧护关,关内向西的溪流就是蓝溪。在群山的映衬下,溪水一年四季澄澈碧绿,因此而得名“蓝溪”,蓝溪出峪后流入灞河。顾名思义,“蓝关”泛指一个很大的区域,麻街、黑龙口的峪道,应是蓝关南坡的前沿部分,秦岭主峰,则成为蓝关的关口,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部分,牧护关以下,出峪到蓝田境内,则是蓝关北坡的后续部分。商州和蓝田的分界不以秦岭主峰为界,而是以蓝溪中段划分。牧护关向西三四十里地都属于商州地界,所以说“蓝关的主体部分在商州”的说法是成立的。秦汉时期蓝关被称为“峣关”,于是就有了“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的格言谚语,刘邦率10万大军攻破峣关后才进入关中“沛公军霸上”,就是刘邦军队驻扎在灞河之上的白鹿塬上。唐代改称为“蓝关”,元以后,又改称为牧护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