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5年02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有一种爱叫回家过年
本报记者 王 涛
文章字数:990
  离家在外的人,就像是风筝,不论飞多远,总有扯不断的线,那就是家。又是一年春节到,回家过年的心情更为急切,想着与家人相聚的日子,我们快乐而又幸福。
  家的温度最暖心
  “虽然现代化通讯很发达,电话、QQ或微信视频,都很方便,但是过年回家和家人团聚,还是最让我激动地时刻。”在上海拼搏多年的王鹏说到。
  王鹏的家在商南县赵川镇东岳坡村,19岁从技校毕业以后,就怀揣着梦想独自去了上海。因为在学校时学了钳工、焊工等手艺,起先在一家工厂做技术工人,一个月能拿五六千元的工资。2009年,他改行做白酒销售生意,一度在上海混的风生水起,可是因为“八项规定”,他的生意渐渐不像原来那么兴旺。
  “过年能回来吧?”近日,接到母亲的电话,王鹏决定,忙完手头的事情,就回家过年。他还想,过完年,寻机会在离家近的西安或是商洛找一个工作,闲暇时间还可以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无论身在何地,对于在外闯荡多年的王鹏来说,有亲人的地方才是家,有家的地方才是最温暖的,而过年回家也成了他在外拼搏的最大动力。
  风筝飞远情丝牵
  李梦是商洛人,2010年,大学毕业后,她就去了厦门一家金融公司上班,并在那里和丈夫举行了婚礼。虽然人在厦门,但她始终关心着家乡的变化发展。在网上看到家里遭了洪灾,第一时间就给家里人打电话,让他们注意安全。最近她回家过年的心情更为急切,由于离家太远,开车不方便,就忙着和朋友联系,看能不能蹭上回家乡的便车。
  “什么时间回来?”最近,在西安做工程监理工作的朱敏每天都能接到母亲的电话。朱敏的家在我市农村。虽然离家不是太远,但平日还是很少有机会回家和家人团聚。每天下班,一个人在宿舍就格外想念自己不到一岁的孩子。由于还没有到结工资的时间,最近只能在单位等着公司发工资。“工资一发,我就回来了!”每每接到家里人的电话,朱敏总是这样回答。对朱敏来说,人虽然还在单位,但心早已飞回了家里。
  舌尖上的记忆
  过年的记忆和舌尖上的味道是分不开的。
  想起小时候过年,张海峰还记得,那时候自己还小,平日大人是不允许小孩喝酒的,但是除夕晚上,父亲会亲自为自己倒一杯酒,希望自己来年学习成绩能够上去。虽然当时还品不出酒的味道,但是作为一年一度的特权时刻,他还是很自豪的,因为又长大一岁。
  如今,已经成了孩子父亲的张海峰回到家里,除了能够享受到母亲为自己做的饭菜外,还能享受到左邻右舍的邀请,不仅仅是吃饭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能品尝到母亲带来的温暖和乡亲们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