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02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山里人的早餐
周银祥
文章字数:877
  生活在商南县南部新开岭山区的群众,多年来延续着一种生活习惯,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煮一罐子茶,吃自家蒸的或烙的馍馍,这是一天的早餐。山里长寿老人多,除居住环境清静外,可能与这种清淡的生活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对于吃馍馍,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吃法:年轻人将馍馍放在火炉边烤得焦黄,随着嘴里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咀嚼着生活的滋味;老年人由于牙齿功能退化,无法食用烤馍,就用白开水泡馍。
  今年80多岁的蔡伯伯从小生活在山里,改革开放几十年了早餐仍是白开水泡馍。我多次劝他:有养老金、低保,自家种的有粮食,喂的有鸡、猪,种的有菜园子,完全可以把生活质量提高一下,如今又不是困难时期,况且集镇上卖的样样都有,何必省这几个钱?蔡伯伯却说,他是从困难年代过来的人,受过饿肚子的苦,对生活要求不高,只要能吃饱就行;白开水泡馍他已吃了几十年,习惯了,吃其他的胃肠不接受。是啊,蔡伯伯夫妇不喝奶粉,不吃油腻的东西,却对杂粮和酸菜情有独钟。如今80多岁了,依然精神矍铄,身体非常硬朗,整天上山打柴,下地种田,还喂有牲畜,其秘诀就是清淡的生活。
  白开水泡馍,寡淡无味,家乡的老年人却吃了一辈子,用单纯的“节俭”二字来诠释,还不足以理解其深意。这些父老乡亲吃的白开水泡馍,传给我们的是一种勤俭的家风。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一些人的节俭意识却淡薄了,君不见马路旁边、行道树下、垃圾桶里常有被丢弃的食品,单位昼夜不关的长明灯、哗哗流淌的自来水,浪费现象还很多,每年舌尖上浪费的何止千万!校园里小学生一边朗读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边将老师刚发的营养早餐随手扔进垃圾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像这随手丢弃的食品一样,被一些人抛弃了。让我们感到鼓舞的是,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全国上下崇尚节俭、反对浪费蔚然成风。提倡“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家乡岁数大的人用白开水泡馍的生活方式,虽然在年轻人眼里不合时宜了,但节俭的精神永不过时,老一辈传下来的艰苦奋斗精神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