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农家酿酒师
文/图记者吉文艳左京
文章字数:1546
农家土法酿酒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农家土法酿制的包谷酒也找到了新市场。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在商洛山中的农家村落里,总有不少家庭式的酿酒作坊和高水平的酿酒师傅,酿酒手艺代代相传,自然承袭,酿出的酒香飘十里,令人陶醉。家住商南县试马水库下荆家河村的蔡让仁是家族第三代酿酒传人,16岁便跟着父亲学酿酒,有一手独门酿酒的好技艺,酿出的酒远近闻名,受到顾客的交口称赞。
  粮食到酒的升华
  蔡家的土法酿酒可是大有来头,据说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怎样才能酿成一碗靠谱负责任的白酒?蔡师傅说,山泉水和酒曲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酒曲就靠自己的土制蒸馏锅制作,然后再用传统的酿制工艺制造。
  蔡家世代都居住在荆家河村茅塘,村里大多数老人都跟蔡师傅一样,习惯了这里原生态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犬相闻,老牛耕田。小路旁常见到随意摆放的古石磨、石碾和石缸。对他们来说,古村是一处居所,更是他们深深的根。
  从粮食到酒的过程是繁琐而耗时的,却也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蔡让仁自酿的白酒使用玉米、高粱等粮食酿造,从粮食的采购、粉粹,到制曲、发酵、蒸馏等环节都需要蔡让仁亲自操作完成。
  “所有粮食都需要经过淘洗、浸泡一夜的处理,等第二天一早,再将粉碎后的各种粮食按比例搅拌,然后上蒸笼蒸熟。”说起酿酒,蔡让仁侃侃而谈,蒸透的粮食还要经过拌曲、发酵、蒸馏的环节。蔡让仁说,粮食的发酵期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个阶段是酿酒中最为关键,也最难以把握的部分。“酿酒难学,粮食的发酵、酒曲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经验,不是看看书就能学会的。”蔡让仁解释称,因为发酵室内的温度要始终保持在20℃至25℃,温度上、时间上稍有偏差,酿出的酒口感上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感知与把握温度是衡量酿酒师手艺好坏的关键。按照祖传的工艺,蔡仁国酿的酒每一百斤粮食能酿造四五十斤酒。蔡让仁说,最好的酒是中秋前后以野菊花为酒曲酿的酒,独有一种香味,口感愈加醇绵,让人回味无穷,出酒的时候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提着酒瓶来家里灌酒。
  瓶装酒冲击“土酒”市场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乡村酒坊里纯粮酿造的农家酒是广大老百姓口中的琼浆玉液。“那时候不少农家自己都有简单酿造白酒的手艺,劳作一天的农家汉也爱温上几两酒,解乏又助眠。但瓶装酒的出现迅速改变了这一切。“农村人也逐渐有钱了,瓶装白酒品质更稳定,包装也更精美,送礼也方便、显得高档,自酿酒就越来越不行了。”蔡让仁说,尤其是一些低端瓶装白酒出现后,自酿白酒遭遇了不上不下的市场尴尬。上有品牌瓶装酒,下有勾兑散酒,低端消费者喜欢自酿白酒,又会觉得价格不如低端瓶装白酒实惠;中高端消费者觉得自酿白酒没品牌,没面子,不愿意接受,瓶装酒就这样彻底打败了烟熏火燎的传统手艺。
  乡村酒坊纷纷倒闭,酿酒师傅或是赋闲在家或是转行另寻他路,酿酒的手艺也几近失传。即使是在如今纯粮酒铺已占领一片市场的当下,酿酒的过程也很少被外人了解,酿造工艺显得神秘而遥远。
  乡村游火了农家酒
  依托于试马水库景区和荆家河美丽乡村建设,一批批农家乐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绿色、健康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尝特色农家菜、品地道农家酒成为很多乡村游旅客的首选,蔡仁国的自酿白酒终于开始摆脱尴尬的境地,成为试马水库农家乐里炙手可热的稀罕物。“我这酒采用传统工艺酿造,整个过程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是纯天然的,口感也很地道,喝起来口感纯正。”蔡仁国介绍,近几年自酿白酒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中高端消费者接受,在一些非正式场合,这些消费者更愿意喝自酿的纯粮食酒,而不是精致的瓶装白酒。一些低端消费者也在尝试转变对酒的选择。现在,蔡仁国的自酿酒是周边20多家农家乐争相抢购的对象:“从我这订酒是15元一斤,在农家乐能卖到30元,对半的利润,可不是要争着订嘛。”蔡让仁爽朗的笑声洒在景色宜人的试马水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