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让好家风代代传承
文/图 李治军
文章字数:1709
  2015年全家合影
  刘艳一家2002年全家福
  刘艳一家1982年春节全家合影

  近日,在商南县好家风家教故事演讲赛上,商南职教中心教师刘艳“晒”出了她家的3张照片,照片背后的朴素故事和蕴含的好家风如一股清新的春风荡涤心灵。
  家和万事兴
  刘艳的家在商南县城关镇五里铺村东头组。她家的第一张照片拍摄于1982年,正中间的老太太是她丈夫的祖母,左右两边分别是祖母的儿子、儿媳们,其他是孙子、孙媳和曾孙子等。这个四世同堂、拥有26口人的大家庭,在那个还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里,困难可想而知。作为一家之主,祖母常常对家人说:“一家人过日子,总要和和气气,家和万事兴嘛。”家里老老少少都谨遵她的教诲,虽然有时为了小事争吵过,但最终都能和平解决。那时候,祖母领着儿子、儿媳在大队里干活、挣工分。刘艳的丈夫操锋上山砍柴,3个姑姑打猪草、做家务。曾孙辈下棋、看连环画、读书。大家庭其乐融融。
  33年来,那个26口人的大家庭已成了28个小家庭。不论在哪里,他们都牢记祖母“家和万事兴”的家训,生活和睦幸福,有4个小家庭还被评为“五好家庭”。
  孝顺治顽疾
  第二张照片拍摄于2002年农历正月,阳光照着大地,照片上的每个人面露微笑,但笑得似乎有些勉强。原来一周前,刘艳的婆婆吃饭时感觉喉咙疼,到商南县医院检查后,确诊得了食道癌。她婆婆说:“家里刚盖了新房,也没钱,我都快六十岁了,该享的福也享了,不用治了,活一天算一天吧。”家人很矛盾,做手术吧,成功率只有20%,风险很大。不做手术吧,就等于放弃治疗,婆婆也许只有一年半载的时间。经过几天的咨询和反复商议,大家一致决定:只要有一线希望,砸锅卖铁也要给婆婆治病。到西安做手术前,一家人聚到一起,拍了张照片。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这照片也许是最后的留念。
  之后,刘艳的婆婆在西安做了食道癌切除手术,家里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婆婆吃不下硬东西,每顿饭又不能多吃。刘艳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饭,把各种肉剁成碎沫、把蔬菜水果打成汁给她喝;她丈夫的姐妹们经常搀扶着婆婆散步、晒太阳、锻炼;婆婆化疗时,心情非常烦躁,刘艳的儿子、女儿就给奶奶讲故事、唱歌,哄她开心。就这样,一家人全力以赴悉心照料,3年后婆婆恢复了健康。2010年到西安复查时,癌细胞消失了,医生惊讶地说:“老太太,您真有福气!”如今,婆婆已72岁了,每天在家做家务、种菜,晚上到广场跳舞,还经常和公公出去旅游。
  刘艳的婆婆常对人说:“要不是孩子们孝顺,我坟上怕早已长满了草。”
  务实清廉进取
  第三张照片拍摄于2015年正月初六,这一天是刘艳公公的七十大寿,照片上,家人围在公公身后,喜气洋洋。
  在刘艳家,公公操声扬可是领军人物。他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从小勤奋好学,念初中时,父亲病故,他辍学回家干农活。起初在大队放牛、做窑工,队里的干部看他吃苦耐劳,就让他参加了修建县水库的青年突击队。因表现出色,他被推荐到新庙乡当青年干事,后来担任了龙窝乡乡长、县饮食服务公司经理、县农行人事股股长等职务,2005年从农行退休。
  无论在哪个岗位、身居何职,操声扬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约束自己,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上世纪80年代,私营食堂和小饭馆非常少,商南县所有单位的招待均在县饮食服务公司。公司生意非常红火,在那里当厨师既体面,收入又高。当时,厨房里实行包片负责制,几个手艺好的学徒要转正为厨师。有一个试马镇的小伙子很想转,但学徒时间不够。他就拿了2斤花生油悄悄找到时任经理的操声扬,希望让他早一点转正。操声扬当时就拒绝了,并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只要手艺精,人品好,一定会给你转正。把花生油拿回去,那可是你们家一年吃的油啊。好好跟着师傅学,别想歪门邪道了。”那个学徒后来虚心学艺,创新了几个菜品,半年后被破格转为厨师。
  公公的作风深深影响了家人。刘艳丈夫操锋20岁到农村信用社工作,从基层信贷员干起,到副主任、主任,工作勤勤恳恳。特别是担任信用社主任后,责任重,风险大,每一笔贷款业务都须他审核签字。面对资料不全、资格不符的客户,他坚决按原则办,确保每笔业务透明、公开、合法。刘艳和操锋都是市级先进个人,他们的儿子、女儿分别被评为县级“三好学生”“小孝星”。
  看似3张普通的照片,却记忆着珍贵的往事,记录着优良的家风,传承着一个家庭长久兴盛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