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难忘家乡收麦忙
王超锋
文章字数:1645
  近日下乡,看到深山区的农民正在收获小麦,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家乡的收麦情景。
  收麦子对农民来说是一年之中比过年还重要的大事。
  记得小时候,在小满前,父亲老早的就到集市上,把收麦用的镰刀、铁叉、扫帚等农具买回来了。接着,就开始整理门前的场面,每下一场雨都要用石碌碡把场面碾一遍,生怕收麦前再不下雨,场地不够平整光趟影响打麦和晒麦。
  小满过后,父亲几乎天天都要到地里转悠,看看自家麦田里的麦子成熟了没有。回来后,手里会拿着几个麦穗,揉搓成粒,对母亲说:“你看,麦粒都发黄发硬了,过两天就能割了。”母亲这时也老早的磨好了够一个麦收季节吃的白米细面,等待着麦收的到来。
  不知不觉就到了芒种。过了芒种,我们家乡的麦收就正式开始了。这时,往日相对寂静的乡村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了,人们的脸上到处洋溢着紧张而又幸福的神情,每家每户的男女老少,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刚刚懂事的孩子,只要能挥动镰刀的,个个都像比赛似的,拿着镰刀,小跑着奔向各自家的麦田开始割麦。
  农谚说的好:麦熟一晌,蚕老一时。人们形象的把收麦喻为“龙口夺食”。麦收季节,如果你在田间地头,四处一望,到处都是弯腰曲背,挥动镰刀的乡亲们。早晨,天还没有亮,人们为了赶进度、图凉快,早早就来到地里,太阳还没出来已经割倒了半块地的麦子。等太阳出来了,绚丽的阳光照在金灿灿的麦穗上,人们回头看着身后成捆成捆已经割倒的麦子,满心的欢喜,更是来了劲,好像从来不知累似的,继续拼命的割麦子。麦收季节正午的太阳已经非常火辣,但是人们根本没有因为怕热而不去割麦的。下午,人们都会把一整天割倒捆好的麦子匆忙运回家,这时乡间的小路热闹非凡,有用架子车拉的,有用扁担挑的、有用背笼背的,还有直接用肩膀扛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家家户户,各自发挥着各自的长处,源源不断地从田地里往回运送割好的麦子。有的家庭因地多劳力少,会一直忙乎到深夜,还有的家庭甚至一夜未眠,第二天又接着到另外的地块开始干和昨天一样的活。这样卖命的干,一切是为了赶进度,生怕下雨耽误时机影响一年的收成,更怕老天爷发怒下冰雹颗粒无收。不几天,家家门前的场面上,就堆成了一个个小山丘似的麦堆子。那时,家乡夜晚的小路上,会不时传来“咯咯吱吱”的车轮声,嘻嘻哈哈的欢笑声构成的丰收旋律。
  割麦子忙,打麦子更忙。有的家庭怕下雨麦子没处放会生芽,会先割一部分后组织亲朋邻里帮忙打一部分,然后继续割麦。大部分家庭会等把麦子全部割完后一起打麦子。我的记忆中,有各家各户用连枷打的,有用牛拉着碌碡碾打的,但更多的是用脱粒机打麦的场景。
  等麦子收割完了,各家各户会连忙备上好酒好菜,请来重要的亲戚,加上不用请也会自己来主动帮忙的邻居,架起几家邻居联合出资购买的脱粒机,利用一个白天或晚上迅速将辛辛苦苦割回来的麦堆子变成粒粒饱满的麦子。打麦子时,男女老少各有各的长处,妇女忙着做饭,男人忙着架机器、收拾场子,邻居中的青壮年劳力帮忙运送麦子搞传递,生怕到自己家打麦时别人帮忙不出力,重要的亲戚帮忙向脱粒机中喂麦子,其他的妇女帮忙掏麦粒、挑麦秸,孩子们在一边帮忙挑麦秸的同时,一边高兴地在搭麦秸垛子。这时的打麦场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笑语连连,整个沉浸在一种团结互助、和睦友好的气氛中。
  打完麦子后,邻居们会相互帮忙扬麦子,亲戚一般都会迅速赶回家去准备自己家打麦子的事情。扬麦子时,人们会比较谁家的麦子多、谁家麦子成份好。不管多与少、成份好不好,这时人们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一年的辛苦终于有了结果和收成,一家大小的口粮终于有了保障。
  如今,在我的家乡已经很难见到二十多年前的收麦场景了。家乡的绝大部分土地都栽上了核桃园,已很难见到大片的麦田,家乡的青壮年人也都各自出门在外,进城的进城,打工的打工,做生意的做生意,原先几百口人的村子现在常住的人不足几十人,人们再也不用起早贪黑的忙乎地里的农活,再也看不到紧张有序的割麦场景了。但可喜的是人们的生活都越来越好了。变了的是人们的生存生活方式,不变的是对家乡的情结,难忘的是家乡的收麦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