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山红嫂
文/刘丹影
文章字数:4859


  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凭着过人的胆识,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巧妙掩护我党的干部从敌人的眼皮底下成功逃脱,演绎出了一个人们口口相传的侠女故事——

  (四)
  为了迷惑敌人,这天清早,梁秀英起得特别早,还将房门早早地打开,把屋子里的灯点亮,把炕洞的火点着,自己来到院子里,这里扫扫,那里抹抹,遇到熟人就高喊着到屋子里烤烤火、喝喝水、抽抽烟什么的,等忙完了这一切,真正坐下来的时候,她才有了困乏感,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后怕。
  梁秀英的男人是第二天上午回来的。男人一到家,她就将鲁县长的事一五一十地说给了他,他虽然不好当面反对,但看得出他的心里仍有微词。梁秀英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目下最要紧的事,是如何帮鲁县长逃离峦庄。
  一连几天,梁秀英都在极度紧张的状况下过日子,因为黑狗子一直没有抓到鲁县长,李彪子受到了上级的责难,发疯般三天两头地搜查。而梁秀英的男人是个爱钻钱眼的人,他要趁着春闲时间多卖些酒,又一次出了远门。
  面对着李彪子的反复搜查,梁秀英表面装得平静而沉着,内心却十分害怕。一旦被李彪子搜出来,鲁县长和她都是要杀头的,每每想起此事,她就十分恐惧。
  她把上楼的梯子故意放在藏人的这边,自己则坐在台阶上,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时不时地与搜查路过的黑狗子打着招呼,同时寻思着送走鲁县长的办法。当她猛然想到在乡公所干事的侄子林怡忠后,一下子有了主意。
  那天晚上,她做了几个好吃的菜,捎话给怡忠,说他叔父不在家,让他晚上来家里帮忙,有几件重活需要他做。梁秀英一生未育,所以她十分喜欢孩子,尤其对怡忠特别喜爱,只要家里做好吃的,都要喊怡忠来吃。怡忠从小就爱二妈,听说二妈要他来家里帮忙,二话没说就赶了过来。等他吃饱喝足了,要回乡公所时,二妈才说有要事相求。怡忠打着饱嗝说,只要能办到,一定帮忙。
  梁秀英将自己要开路条的事说给了怡忠,不过,她说是给一个表哥开的。怡忠满口答应给找机会,又说他不会模仿乡长阮开玉的笔迹,怎么办?梁秀英说这个你不用操心,你只负责盖上乡公所的印章就行了。
  送走了林怡忠,梁秀英关上房门,熄灭了煤油灯后,小心翼翼地上到楼上,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了鲁县长,鲁县长觉得可行,就同意了。当天晚上,他就模仿阮乡长的笔迹,开好了路条。第二天中午,林怡忠从二妈手里拿走了路条,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等待的日子是漫长的。鲁县长白天藏在楼上,吃喝拉撒都由梁秀英料理,只有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才能悄没声息地来到楼下,活动活动发僵的身子骨。到了第六天中午,梁秀英和鲁县长终于盼来了好消息,乡长阮开玉被国民党军部带走了,说是让他协助国军筹集粮款。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林怡忠没费多大劲,就从乡公所里偷到了印章。
  光有路条还不行,为了迷惑敌人,梁秀英对鲁县长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化妆打扮。她将鲁县长的长发剃去,给他留了光头,又修理了胡须,换上自己男人的衣服,还准备了一副货郎担子,这样一来,鲁县长就成了地地道道的生意人。
  做好这一切,已到了中午。事不宜迟,梁秀英将家里仅有的40块银元全部给了鲁县长,然后找来两个自家人,答应给每人一担包谷、两匹土布为酬劳,让他们连夜把鲁县长送出了峦庄。
  (五)
  送走了鲁县长,梁秀英心中悬着的一块巨石落了地,她为自己的举动感到无比兴奋与自豪。但她却不知道,另一场灾难正在悄悄向她降临。
  梁秀英的义举不但感动了鲁县长,也理应受到人们的尊敬与爱戴。但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岁月,梁秀英无奈之下将共产党的县长说成是自己的“表哥”,正是这一伏笔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磨难。试想,一个年轻的少妇,在自己男人不在家的时候,却把一个来路不明的男人藏在自己的家里达6天6夜,最后还花钱雇人护送,这在旧中国封建闭塞的农村,是让人无法理解的,更是要遭人唾骂的。因此,梁秀英的坏名声一下子传遍了峦庄,各种风言风语劈头盖脸地砸向了她,她就是有一千张嘴也无法说清,她就是有一万张嘴也讨不回公道。一时间,家里人责难她,亲戚不再搭理她,村里人开始冷淡孤立她,连最好的朋友也躲开了她,她真的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人言可畏呀!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鲁县长的身上。在她看来,鲁县长不管做了多大的官,都不应该忘记她梁秀英的救命之恩。于是,刚一解放,她就托人不停地给鲁县长写信,但所写的每一封信都石沉大海。莫非他的官职做大了,已经不记得她了?
  其实,梁秀英错怪了鲁县长,他并非“贵人多忘事”,而是遭受了人生的另一场劫难。原来,鲁县长被梁秀英搭救后逃出了商洛山,回到了湖北应城老家,但国民党仍然没有放弃对他的搜捕,到处抓他,他只好先躲藏起来,暗中和一些进步人士往来,以便观察时局的变化。这期间,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变故是,他的一位在国民党里干事的叔父,自以为是保护侄子,私自以他的名义在报纸上登了一篇“自首声明”,而他却还蒙在鼓里。这样,新中国成立后,他这个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英雄县长”非但没有成为革命的有功之臣,却成了一名叛徒。虽然后来党组织弄清了自首书不是他自己所为,但仍对他缺乏信任,加上1957年反右时,他因给单位的领导提了意见,又被错划成右派,经历了长时间的抑郁、孤独之后,于1962年含恨去世。梁秀英写给他的那些信件,一封不少都被装进了他的档案里。
  特别不幸的是,解放不久,梁秀英的男人突然去世,一时间她万念俱灭,想悬梁自尽一了百了。就在她刚靠近死神的时候,一位河南来的客人搭救了她。原来,河南客人是做炮仗营生的,来峦庄已有半年时间了,听说过她的一些风言风语,但经过他对梁秀英的观察,觉得她是个蛮不错的人,即使以前有什么过错,也不应该受到人身攻击。那天,他去她家借镰刀砍柴,刚好遇到了她轻生的举动,便把她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没想到,他与她因此结下了秦晋之好。
  有了心灵的依托,梁秀英从人生的阴霾里走了出来,开始了新的生活。
  然而,就在梁秀英满怀激情地撞憬着未来之时,丈夫出去卖炮仗时却遭遇意外,再也没有回来,梁秀英不得已又过起了独身生活。
  (六)
  “阳光总在风雨后”,这句歌词道出了一条真理。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迎来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明媚春天,也给大山深处的梁秀英老人带来了温暖。
  那是1985年的春夏之交,丹凤县党史办的同志调查豫鄂陕边区二分区下的卢洛县的情况时,在河南郑州找到了当年在峦庄打游击的卢洛县委书记张子明先生,从张先生的口中得知,当时的县长叫鲁孚若,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被国民党军队冲散后,因峦庄的一位年轻农妇把他藏到自家楼上而脱险,最后又经她乔装打扮送出了峦庄。
  这一重大发现,让党史办的同志兴奋不已,他们按照张子明先生提供的线索,迅速赶到了湖北应城,通过大量的人员走访和档案查阅得知,鲁孚若同志是黄林司令员手下一个机智勇敢的指挥员,为卢洛县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令人遗憾的是,鲁县长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让人无限崇敬无比怀念。
  从湖北应城回来后,党史办同志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峦庄,在河口村的一所旧瓦房里见到了梁秀英老人。经过几天的接触、交谈,老人讲述了她传奇而坎坷的一生,那种可歌可泣的侠肝义胆,震撼了调查组的同志。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女人,为了中国的富强与独立,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她的胆识和气魄应该大书而特书,她的精神应该成为教育和激励后人的典范。于是,他们将她的故事整理成了珍贵的党史资料,刊发在他们编辑的《血与火的道路》中,后被收入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原解放军北路突围与豫鄂陕革命根据地》一书中,成为丹凤乃至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同时,她还被丹凤县委、县政府列为革命有功人员,每月享受政府的定额生活补贴。至此,梁秀英的不白之冤才得到了伸雪,人们才知道了梁秀英的英雄义举,她舍身营救共产党县长的英勇事迹,在丹凤广为传颂,当地政府每年都要前往老人家里慰问。2008年10月,老人无疾而终。
  (七)
  在峦庄采访时,笔者见到了梁秀英的侄媳、林怡忠的老伴余老太太。老人虽已是80多岁的高龄,当我提到梁秀英的名字时,她的情绪异常激动,反复地对我说,二妈是个不简单的女人。从她那一字一句的叙说中,我感受到了老人对梁秀英的钦佩与崇敬。
  采访归来,车子行走在光滑的水泥大道上,遥望着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山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丹凤,在商洛,在陕西乃至全国各地,还有多少个像梁秀英一样的老人,他们的英雄事迹或许已经埋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但他们坚定的信仰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无疑值得我们一代代后人学习与传承。
  安息吧,“商山红嫂”梁秀英老人!



    下,巧妙掩护我党的干部从敌人的眼皮底下成功逃脱,演绎出了一个人们口口相传的侠女故事——
    为了迷惑敌人,这天清早,梁秀英起得特别早,还将房门早早地打开,把屋子里的灯点亮,把炕洞的火点着,自己来到院子里,这里扫扫,那里抹抹,遇到熟人就高喊着到屋子里烤烤火、喝喝水、抽抽烟什么的,等忙完了这一切,真正坐下来的时候,她才有了困乏感,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后怕。
    梁秀英的男人是第二天上午回来的。男人一到家,她就将鲁县长的事一五一十地说给了他,他虽然不好当面反对,但看得出他的心里仍有微词。梁秀英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目下最要紧的事,是如何帮鲁县长逃离峦庄。
    一连几天,梁秀英都在极度紧张的状况下过日子,因为黑狗子一直没有抓到鲁县长,李彪子受到了上级的责难,发疯般三天两头地搜查。而梁秀英的男人是个爱钻钱眼的人,他要趁着春闲时间多卖些酒,又一次出了远门。
    面对着李彪子的反复搜查,梁秀英表面装得平静而沉着,内心却十分害怕。一旦被李彪子搜出来,鲁县长和她都是要杀头的,每每想起此事,她就十分恐惧。
    她把上楼的梯子故意放在藏人的这边,自己则坐在台阶上,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时不时地与搜查路过的黑狗子打着招呼,同时寻思着送走鲁县长的办法。当她猛然想到在乡公所干事的侄子林怡忠后,一下子有了主意。
    那天晚上,她做了几个好吃的菜,捎话给怡忠,说他叔父不在家,让他晚上来家里帮忙,有几件重活需要他做。梁秀英一生未育,所以她十分喜欢孩子,尤其对怡忠特别喜爱,只要家里做好吃的,都要喊怡忠来吃。怡忠从小就爱二妈,听说二妈要他来家里帮忙,二话没说就赶了过来。等他吃饱喝足了,要回乡公所时,二妈才说有要事相求。怡忠打着饱嗝说,只要能办到,一定帮忙。
    梁秀英将自己要开路条的事说给了怡忠,不过,她说是给一个表哥开的。怡忠满口答应给找机会,又说他不会模仿乡长阮开玉的笔迹,怎么办?梁秀英说这个你不用操心,你只负责盖上乡公所的印章就行了。
    送走了林怡忠,梁秀英关上房门,熄灭了煤油灯后,小心翼翼地上到楼上,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了鲁县长,鲁县长觉得可行,就同意了。当天晚上,他就模仿阮乡长的笔迹,开好了路条。第二天中午,林怡忠从二妈手里拿走了路条,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等待的日子是漫长的。鲁县长白天藏在楼上,吃喝拉撒都由梁秀英料理,只有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才能悄没声息地来到楼下,活动活动发僵的身子骨。到了第六天中午,梁秀英和鲁县长终于盼来了好消息,乡长阮开玉被国民党军部带走了,说是让他协助国军筹集粮款。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林怡忠没费多大劲,就从乡公所里偷到了印章。
    光有路条还不行,为了迷惑敌人,梁秀英对鲁县长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化妆打扮。她将鲁县长的长发剃去,给他留了光头,又修理了胡须,换上自己男人的衣服,还准备了一副货郎担子,这样一来,鲁县长就成了地地道道的生意人。
    做好这一切,已到了中午。事不宜迟,梁秀英将家里仅有的40块银元全部给了鲁县长,然后找来两个自家人,答应给每人一担包谷、两匹土布为酬劳,让他们连夜把鲁县长送出了峦庄。
    在峦庄采访时,笔者见到了梁秀英的侄媳、林怡忠的老伴余老太太。老人虽已是80多岁的高龄,当我提到梁秀英的名字时,她的情绪异常激动,反复地对我说,二妈是个不简单的女人。从她那一字一句的叙说中,我感受到了老人对梁秀英的钦佩与崇敬。
    采访归来,车子行走在光滑的水泥大道上,遥望着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山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丹凤,在商洛,在陕西乃至全国各地,还有多少个像梁秀英一样的老人,他们的英雄事迹或许已经埋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但他们坚定的信仰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无疑值得我们一代代后人学习与传承。
    安息吧,“商山红嫂”梁秀英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