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生命至上 青山作证
——山阳“8·12”突发特大山体滑坡大救援纪实
文章字数:11394

  午夜惊魂烟家沟
  山阳县银花河畔的中村镇,近年因为钒矿产业的崛起而出名,被称为“中国钒都”。镇子对面偏僻宁静的烟家沟,就有采矿企业的作业生活区。8月11日晚,小山沟像往日一样安宁静谧,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大多进入了香甜的梦乡。矿工张业宏往日和其他工友在山下面的宿舍休息,这一晚他到半山坡上的工棚照看给矿工做饭的妻子章淑芳,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无意间的选择让他幸运地躲过一劫。
  12日零时30分许,“轰隆隆——”一阵闷雷般的巨响打破了山沟的宁静。“快跑呀,山坡垮塌啦——”一声声惊叫撕破长夜。
  呼喊声惊醒了工友唐开勋、彭少斌等人,他们撒脚就跑,岩石咔嚓响,山上掉石头,惊慌中有朝上跑的,有朝下跑的,不顾脚被石头划伤、砸伤,只是拼命地逃跑。
  几乎在同一时刻,住在半山坡上的张业宏拉着妻子就跑,碎石砸到脚上钻心的疼,夫妇俩不顾一切拼命地奔跑。
  周围漆黑一片,只听到巨石滚动发出的恐怖声音。
  居住离矿区不远的71岁老人陈喜莲入睡较晚,她被轰隆隆的声音惊醒后,看到不少人惊叫着向她家屋后跑去,就稀里糊涂跟着别人跑,等她累得跑不动跪在石头上,拿手电照着回头看时,才发现铺天盖地的山石把她家的房子、猪圈都吞没了,她一下子被吓得瘫软在地,不省人事。
  一位皮卡车司机惊叫着发动了工棚院子里的皮卡车,从落石中冲出来的瞬间,皮卡车被巨石砸翻,他从变形的车窗里爬了出来,顷刻间,垮塌下来的巨石碎土吞噬了陕西五洲矿业公司职工宿舍、民房,以及数十名的矿工、村民……惊魂未定的他拨通了110救援电话。
  一时间,烟家沟突发山体滑坡的消息瞬间通过110、119、市县各级政府值班室、应急办等各种渠道传向四面八方。
  争分夺秒大搜救
  灾情就是命令!凌晨1时27分,山阳县110接警后,迅即报告县委、县政府和指挥中心,同时通知消防、交巡警和辖区派出所,县委、县政府火速启动应急预案,县委书记李继斌、县长袁良善当即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赶赴现场。公安干警、消防官兵、武警官兵、医务工作者和市、县、镇、村各级干部、群众迅疾向烟家沟聚集。
  一场和时间赛跑的生命大救援当即展开……
  时间就是生命!这一晚,烟家沟警灯闪烁,公安消防武警官兵与生命赛跑。这一晚,各路抢险救援人员、设备,彻夜从省城、市区、县上汇聚中村。
  1时40分许,中村派出所的7名民警率先抵近滑坡地段。断了电的夜晚似乎更显漆黑,山沟里什么都看不见,只能听到时有时无的垮塌声。所长户良钦立即向上级汇报灾情,安排民警分组调查搜救,设立警戒线、摸清灾害情况,没有专业的装备,小伙子们只能借着微弱的手电光,在散乱滚落的乱石堆上摸着攀爬,异常艰难地开展救援。
  1时47分,商洛市公安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到灾情信息后,立即调派山阳、商州、洛南3个消防大队60名消防官兵,携带生命探测仪、破拆、救生等救援装备火速奔赴现场救援。
  2时30分,山阳县公安局和交警队值班领导带领民警火速到达中村镇,当即对通往滑坡灾情现场的道路实行交通管制,现场实施维稳措施,确保救灾车辆顺利通行,确保生命绿色通道随时畅通无阻。
  3时19分,山阳县消防大队21名官兵到达灾害现场,3辆消防车照明灯组打开。4时许,山阳消防中队指导员郑强带领的第一搜救小组,踩着雨后湿滑土石,翻越滚石到达塌方腹地。
  “快!这里有被困人员!”10名矿工蜷缩在一起,见到消防官兵像见到了救星,消防官兵拿着探照灯,搀扶着受伤矿工,紧急向山下安全的地方疏散转移。4时36分,10名受困矿工被成功救出。
  几分钟后,救援人员获知,还有4名老人困在3间被掩埋民房附近。此时,山坡依然零星落石,战士们唯有一个念头:尽快组织被困人员撤离灾害现场。“山上有人吗?听到了喊一声——”四处呼喊无人应答。郑强带领搜救小组冒险再次穿过乱石,终于在一处悬崖峭壁下发现了4名老人,一位80多岁的老人昏迷不醒,两个70多岁的老太婆惊吓过度,肢体颤抖不能行走。他们连忙背起老人在乱石堆中磕磕拌拌地绕着前行。
  此时,中村供电所张勇等5名电工攀爬悬崖,赶到滑坡现场,安装起了3盏应急照明灯,设法寻找线路恢复矿区照明。
  5时东方微明,增援力量相继赶到现场,在乱石丛中,消防官兵冒着滑坡和滚石的危险,搀扶着、背着、用担架抬着几位不能行走的老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下转移。
  凌晨2时许接到救援命令的商洛市武警支队,78名官兵紧急出动,经过摩托化开进,5时30分左右赶到事发地点,成为第一支到达任务区域的部队官兵。8时05分,支队参谋长吴彦保、政治处主任高运锋带领第二梯队和机关前指60名救援官兵赶赴灾区,全面展开救援工作。官兵一身泥,一身水,一身土、一身汗,使整个救援工作有序开展。经过紧张救援,到上午10时许,成功转移群众和伤员14人。
  灾情牵动中南海
  5时30分,天空大亮,忙着搜救的人员这才发现,巨大的滑坡触目惊心:一座山体沿主脊撕开整体垮塌,滑坡土石将山沟里往日空旷的三角地带一下憋满,方量目测超过数百万方。各路信息汇聚初算,滑坡面积达9.64万平方米,滑坡方量118万方、堆积方量约168万方,滑坡掩埋陕西五洲矿业公司职工宿舍15间、民房3间,造成65人失踪。重大滑坡造成的灾害之大是近年少有的。
  百姓安危高于天。第一时间获知灾害信息后,党中央、国务院心系受灾群众生命安危,高度重视抢险救灾工作。
  当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组织搜救被埋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防范次生灾害发生,做好失踪人员亲属和受灾人员的安抚安置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要求全力开展搜救,排查周边地质灾害隐患,尽快转移受威胁群众,防止发生新的灾害并查明原因,妥为善后处置;要督促各地举一反三,切实加强各类灾害防范和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张高丽副总理,国务委员杨晶、郭声琨、王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全力做好救援工作,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国土资源部姜大明部长、汪民副部长先后率领国务院工作组和国家顶级地质灾害专家,赶赴现场,查看灾情、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当夜,正在宝鸡调研的省委书记赵正永获知灾情后,批示全力以赴做好抢险救援工作,并要求前方指挥搜救的有关部门,全力组织搜救,千方百计减少人员伤亡,对遇难人员做好善后工作。稍后第二次批示:生命至上,救人第一,强调要认真落实好总书记、总理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做好抢险救援工作。
  正在铜川调研的省长娄勤俭立即赶赴现场,在车上电话调动抢险救援力量,并召开救援工作专题会,强调要科学制定救援方案,不惜一切代价搜救受灾人员,同时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副省长庄长兴从渭南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按照省委书记赵正永和省长娄勤俭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在山阳县成立了省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副省长庄长兴担任总指挥,省军区副司令员戚智学、省武警总队司令员王春新担任救援部队总协调,坐阵指挥抢险救援。
  商洛市委、市政府在凌晨2时40分接到灾情报告后,市委书记胡润泽、市长陈俊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召开紧急救援会议,紧急成立救援指挥部,组织开展工作;第一时间了解情况,掌控应急处置,明确要求责任,组织力量营救被困群众,疏散撤离危险区域群众;第一时间安排救治受伤人员,保障救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第一时间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I级应急响应和自然灾害救助II级应急响应,迅速成立了市县联合应急抢险指挥部,设立了综合协调、现场搜救、交通管制、善后安置、次灾防治、社会维稳、医疗救护、后勤保障等10个工作组,市委书记胡润泽任第一总指挥、市长陈俊任总指挥,常务副市长高健任现场总指挥,动员全市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各路精锐齐出动
  65个失踪人员的生命安危,时刻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群众的心。65个乡亲的生命,无数国人为之揪心!
  “生命至上,搜救第一,要抢抓黄金72小时,不惜一切力量救援失踪人员。”现场指挥救援的副省长庄长兴对武警官兵下了硬命令。
  12日凌晨5时,省公安消防总队接到报告,总队长王增华立即安排部署抢险救援工作,命令西安消防支队重型搜救队和搜救犬中队随时准备增援,咸阳、渭南、铜川消防轻型搜救队集结待命。
  5时40分,具有丰富地质勘探和监测经验的武警黄金第五支队接到抢险指令,支队长付国锋带队出动,第一梯队30名战士、30余套救援装备、13台救援车辆赶赴现场。
  上午10时许,陕西省消防总队全勤指挥部和西安消防支队重型搜救队、搜救犬中队、战勤保障大队90名官兵,携带12辆消防车、搜救犬和雷达、音频生命探测仪等装备赶到了灾害现场,组织指挥现场150余名消防官兵开展救援工作。
  与此同时,由国务院专家组组成的地质监测专家、由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卫华带领的省地调院、省测绘局、长安大学、中核集团等专家队伍也先后抵达滑坡现场,指导制定救援方案,密切监视次生灾害,实地排查隐患,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科学、高效、安全展开。
  40年前为我国首次精确测定珠峰高度的英雄的国测一大队也临危受命,所有成员带着精密仪器,快速地为抢险救援提供一手资料。
  武警交通五支队是国内外应急抢险救援的精锐王牌之师,先后圆满完成汶川、玉树、舟曲地震以及云南巧家特大泥石流等30余次抢险救灾任务,近日才参加完尼泊尔大地震救援工作,部队官兵还没来得及休整,8月12日接到命令后,从西安机动200多公里,14时30分许,由支队副参谋长凌建红率领的4人小分队赶赴现场,勘察滑坡地带地貌灾情,研判救援力量。当天出动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救援车辆8台,随后又派出18台车辆连夜赶赴救灾现场。武警战士、佤族青年岩嘎远在偏僻的家乡普沵市孟连县医院照顾刚生小孩的妻子,接到归队参与救援命令后,他将产妇托付给父母,一刻也不敢耽误,自己花1000元雇车一路狂奔赶赴普沵,坐飞机赶昆明赶西安,连夜晚安装设备,次日投入现场救援。从事发当日起,烟家沟十多里的山沟里,就到处停放和穿梭着各种工程车辆,四处飘动着非常抢眼的“消防红”“橄榄绿”“防护蓝”和卫生医护人员的白大褂。
  四级警士长李世民是武警交通五支队的挖掘机手,得知山阳县突发重大山体滑坡险情后,撇下刚到连队探亲的妻女主动请战。13日凌晨刚抵达灾区,就接到5岁女儿胳膊摔伤的消息。当他听到女儿在电话里说“爸爸,你好好救人,我没事,只是哭了一小下”时,心中既自责又为女儿的懂事而骄傲。
  推土机操作手邢艳军,从尼泊尔救灾回来耳垂附近长了一个囊肿,医生告诉他需要手术治疗。接到救援命令后,邢艳军坚决要求上一线,他在驾驶室一待十几个小时,顾不上吃饭喝水,让人把饭带到塌方作业面来吃。连续的太阳暴晒,胸前出现一大片红肿,他依然带伤作战。
  每天头顶巨石,冒着危险挖掘作业的武警交通五支队官兵们盼望着生命奇迹的出现。13日过去了,14日过去了,15日过去了,生命救援72小时伴随着救援人员的心脏跳动,在一分一秒地消失……
  16日17时30分,救援人员发现第一具遇难者遗体。“小心一点,再小心一点。”素有连队“王牌操作手”之称的34岁老兵王鑫小心翼翼地用挖掘机刨去压在遇难者身体上的巨石后,武警商洛支队长王平迅速带领10名官兵跳下土坑,强忍刺鼻的气味,用双手将遇难者从土石中抠刨清理出来,收敛完毕,放上担架,救援人员轻手轻脚将遗体抬下山坡,似乎不愿惊扰逝者的魂灵,此后先后发现9名遇难者遗体。18日由于大雨天气,救援终止,仍有56人失踪。
  科学施救稳军心
  “这是一起深层特大型滑坡灾害,救援难度超乎人们想象。”国家减灾专家组、国土资源部应急专家组专家赵法锁说:“根据国测一大队航拍测量计算,滑坡后产生的堆积量达168万方,冲击后其东南面的山体异常活跃。”据专家组现场观察,滑坡形成的堆积体下部是土,上面是石,最高厚约50米,滑坡体极不稳定,遇雨后上万方堆积物还有可能二次垮落,抢救作业十分危险。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亟需确定被埋矿区工棚位置;滑坡区域山体异常活跃,次生灾害随时都有可能危急救援人员安全;救援作业面狭窄,大量的土石方如何处置转移?不稳定的小气候天气,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高……这一切都倒逼着科学施救刻不容缓!
  12日11时38分,陕西测绘局绘制的灾区1:5万地形图、最新卫星影像图等资料紧急送往灾区指挥部;12时40分,第二批次灾前地理信息图件制作完成,1:1万地形图、调绘片、DOM、DLG、DEM数据,紧急送达灾区现场;16时30分,实施的首个架次无人机飞行完成,获取到150幅0.15米高分辨率影像。在与秦岭测图工程获取的最新影像数据叠加比对分析后,精确展示出当地矿山坑口、矿区房屋建筑、山体滑坡区和可能产生的积水区、塌方危险区等信息。
  12日15时,滑坡现场第一张三维地形图完成。在外界看来,这只是一张普通地图罢了,普通人想象不到这张图背后付出的艰辛,更想不到这张图对救援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国内顶尖专业地质勘探部队的武警黄金支队,支队长付国锋太清楚要绘制现场三维地形图的巨大危险。当时滑坡山体仍处于松动状态,他们头顶随时滚落的石头,登上海拔1260米的滑坡顶端,带上三维激光扫描仪等专业设备,对滑坡现场和周围山体进行测量和勘察,及时绘制三维图,给指挥部开展全方位科学救援提供基础性的依据。
  8月13日晚,国测一大队一行8人携带合成孔径雷达监测分队赶到山阳县。14日18时30分,在武警黄金部队20多位战士的全力配合下,合成孔径雷达装备艰难搬运上山并成功架设,19点49分,开始对最近距离仅百米、高差348米的釆空区不稳定山体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据了解,这是合成孔径雷达首次应用于地质灾害救援,目前这套设备全国仅有3套。
  现场救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挖掘机、推土机的繁忙作业全面展开。但是,狭窄的Y字形沟边上两个陡峭山体、不稳定的塌方区域、落差达146米的滑坡堆积区的稳定性令人十分揪心,如果再发山体垮塌,将直接严重危胁滑坡现场800多名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8月14日起,国测一大队队长肖学年等8名观测人员驻扎北面山上,面对距离仅百米的不稳定山体,时刻监测,用测绘高技术手段为现场数百名人员和大量工程设备救援工作保驾护航。听说要到十分活跃的悬崖上布设必要监测点,武警黄金支队原总工程师、老党员、大校杨栓海即将退休离伍,关键时刻挺身而上,主动带队爬山。“监测点布设不好,就会影响滑坡体的监测,就不能准确排查掉次生灾害隐患点,就可能给救援官兵和干部带来伤害,所以监测工作丝毫不能马虎。”中队长李辉他们寻找地裂缝监测点时,在垂直的悬崖上把士兵用绳索降下去,砍伐树木、杂草,快结束时,地裂缝检测仪连续响起两次撤离警报。指挥部临时决定紧急撤离,所有的人员和设备都撤离危险区,可八位武警战士还在最危险的山体上安装设备。直到下面的战友大声呐喊,他们才放弃空降设备撤离到安全区。
  为了定好一个必要监测点,花费了两个多小时,战士郭金枭让胡蜂蛰了,雒海中暑了,在荆棘丛里穿梭,战士们个个都被划伤。在他们的密切监测下,及时发现了一座山体位移长达9厘米,随时有发生垮塌的危险。为指挥部科学、安全、有序安排抢险救灾提供了准确的参考。
  随着救援的进一步展开,监测隐患山体、为搜救人员护航工作担子更重。其他人员夜晚期间全部撤离,但监测队员必须冒着危险,24小时坚守在灾害现场。据不完全统计,承担地质监测的224名专业测绘人员,多次深入滑坡现场调查取证,深入采矿平硐,了解井下平硐和采矿场变形情况,收集研究滑坡区域各类技术资料。对滑坡体周边7.68平方公里区域次生灾害隐患进行了多轮次的排查,动用全国最先进的地裂缝检测仪1台,出动20多架次无人机,地裂监测仪20多台套,组织57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周边3个山体和滑坡体进行次生灾害隐患排查,对搜救现场进行适时监测,做到每天航拍航测,每天出具航拍图纸,每天研判分析,每天报告山体变化情况,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24个,搬迁撤离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35户。加班完成了调查报告的编制工作。“在最紧张繁忙的前两天,技术人员连续奋战近50小时。”地测专家肖学年说,“大灾面前,不能不为。”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刻,各路技术专家精诚团结、通力合作,用毫无保留的付出,科学严谨的担当,守护着救援人员的安全。
  为了生命更尊严
  救护车蓝灯闪烁,在狭窄的山路上一路颠簸。随着“8·12”特大山体滑坡的发生,各项抢险救援工作相继紧急展开,医疗救护、灾区防疫迅急跟进,电力恢复线路照明,电信、移动部门现场开通应急通信车,基站扩容,以最短的时间将搜救信息传递出去……
  当晚山阳县医院、中医院多辆“120”救护车及时赶到现场,救护警灯照亮了烟家沟,获救的伤病员被紧急转往中村镇卫生院。市卫计局局长寒冰获得信息后,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带领市、县医疗专家赶赴事发现场。
  清晨六点多,省市18名医疗专家火速驰往中村镇,一边开展医疗救护工作,一边设置了医疗救援卫生应急处置指挥部,组建流病组、消毒组、后勤保障组,设立3个现场医疗救援工作队、三个救护工作点,确定了市、县、镇三级4所定点医院,夯实工作措施,医疗救治与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
  83岁的老人苏汉福患有肺心病,受惊吓后精神恍惚。镇卫生院对老人进行吸氧、输液救治,护士朱玲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精心照顾,抚慰老人。商洛市中心医院业务院长李银山带领医护人员没日没夜的照顾伤病员。“直到住进医院,我才安下心来,觉得一条老命保住了。”71岁的陈喜莲感激地说。“省上的专家对我们可细心了,每天都要仔细询问,还给我们做心理安慰。”紧急逃生时脚部受伤的章淑芳已无大碍。8月14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接到指令,精神心理专家马现仓院长带领团队赶赴中村,对情绪激动的遇难者家属一一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从恐惧中走出来。在省市县镇四级医护人员的细心照顾下,56位伤病员先后出院。
  8月16日下午3点多,滑坡灾害现场第一具遇难者遗体找到后,意味着医疗卫生部门的又一场看不见的战斗打响了。在市卫计局的安排下,市县疾控人员组成三个应急队,卫生防疫部门每天出动消毒人员18人、车辆4台,出动应急车2台、消毒车2台,对现场指挥部、工作区、生活区、挖掘现场及整个河道等重点区域进行消毒消杀,累计消毒面积达10万平方米。
  靠前指挥安人心
  一灾牵动万人心。大灾大难的处置往往显示着地方党政领导的执政能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次灾害抢险救援工作,省委书记赵正永两次批示后,13日亲临受灾现场实地查看灾情,慰问救援人员,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抢险救援。省长娄勤俭连续3天多次深入受灾现场,听取灾情汇报,3次召开救援工作会议。庄长兴副省长12日上午从渭南赶赴现场,连续10天10夜坚守一线指挥,12次到现场查看,先后召开了10次协调会商会议。姚引良、杜航伟、姜锋三位副省长也先后作了批示和安排。省军区戚智学副司令员、省武警总队王春新司令员、朱世保副司令员亲临一线、协同指挥,武警、黄金、交通、消防四支部队480余人火速奔赴现场投入抢险救援,充分发挥了人民子弟兵的主力军作用。省国土、公安、安监、卫计、民政、交通、测绘、地调院等相关部门也抽调强有力的工作力量,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抢险救援工作,在较短时间内集结了800多人的抢险救援大军,形成了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抢险救灾的强大合力。
  山阳突发重大滑坡后,市委书记胡润泽千斤重担一肩挑,从始至终坚守在一线,坐镇指挥,带病工作,全力组织领导抢险救援工作,慰问一线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坚持每天听取汇报、安排布置,每天深入现场指导搜寻搜救,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8月16日一天4次进入抢险滑坡区,连现场的武警官兵也为他的安全而操心,一次硬生生地把他挡在了警戒区外。每天研判工作进展情况,仅有2-3个小时休息时间,连轴转、不下套,始终穿梭在救援一线靠前指挥,两脚尘土,脸面晒得黑黢黢,连日熬夜,双目微红,却总是充满坚毅的眼神,用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的模范形象。
  市委常委、副市长高健作为现场总指挥,每日几上几下,在巨大的滑坡体间翻爬,一会向领导汇报,一会进现场决策,多日被骄阳烤晒得满脸油泥,额头布满细密的汗珠,鼻子上抹坨黑灰,裤管沾满泥土,皮鞋已看不出颜色,连现场的武警官兵也为之感动。市级宣传、组织、政法、公安、纪检、国土、民政、卫生、安监、水利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主动担责、全力配合。
  烟家沟里一时涌来抢险救援各种车辆,商洛交警按照“第一时间到位、最后一个撤离”的救援抢险道路保畅要求,接到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指令后,支队长常建荣立即带领办公室民警驱车赶赴现场,电话指令迅速启动全市交警应对突发事件道路交通管理应急预案,当晚就近集结山阳大队和高交西山中队130名警力、25辆警车,制定了救援抢险道路交通安保方案,组织民警分六组迅速赶赴各重要路段开展救援道路交通安保工作。山阳交警大队队长景小平正在住院,闻讯后拔掉针头带领交警投入保畅。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遇难者亲属等待着亲人的消息,焦急上火生气甚至心生埋怨。维护救援生命通道的公安交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负责事故现场桥头的第一道执勤点的曹卫锋第一天执勤,一站就是18个小时,期间没有休息,吃的是方便面,很多干警连热带累双目发红、解不出小便。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用自己的红脸、汗脸、泥脸换来了群众的好脸,宁可自己辛苦多流汗水,也要换得群众理解少流泪水。
  稳妥善后暖民心
  8月16日,72小时救援黄金时间已经过去,大家都知道还有65名“失踪”意味着什么。鉴于滑坡区及外围存在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现场搜救面临重大危险的实际情况,抢险救援指挥部研究决定,从22日起抢险救援工作重点转为善后安置和灾后治理。
  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遇难者亲属安置迅速提上议事日程。和冒险救援战斗相比,家属安抚安置都在幕后,这也是一场暖民心、输不起的战斗!
  市上对65名失踪人员逐人建立包括家属、亲属在内的个人信息表,按照“分县接待、分散安置”的原则,落实辖区一把手责任制和1名政府人员、1名企业人员、1名所在地村组干部具体负责的“三对一”模式,由相关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队进驻山阳,对失踪人员家属进行对口接待和耐心细致、感同身受的安抚。同时,组织人社部门和相关法律专家,制订了失踪人员和遇难人员善后救助补偿协议,明确了补偿标准,筹措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兑现。
  中村镇是本次滑坡的核心区域,共有5户家庭的10人遇难。一直进行遇难者家属安抚工作的中村镇人大主席沙仁贵,经历了人生中最劳累的10天10夜。医疗救治、住宿吃饭、行程安排、思想沟通、协商补偿、款项安排……一环套一环,每一环都是精神、意志、爱心、理解力的考验,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无异于给遇难者家属的伤口上撒盐。直到中村镇涉及的5户10名遇难者家属全部足额拿到了补偿款项,沙仁贵疲惫的身心才稍微放松一点。
  “8·12”特大滑坡中,柞水县有19人遇难,善后安置压力最大。一位全程参与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随时都处在遇难者亲属的怒吼和悲愤之中。“有时刚谈妥一些,一个家属突然哭闹着不行。于是,前功尽弃,协商只有停止。”帮着流泪、一同煎熬、劝说重谈,陪家属再到现场祭奠,签字……那位工作人员说“直到现在还做梦遇难者家属上我家闹事。”
  8月18日,在山阳“8·12”特大山体滑坡灾害遇难者“头七”的日子,市委、市政府为遇难人员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群众700多人肃立默哀,敬献了花圈、鲜花。市委书记胡润泽沉重表示:“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全力以赴进行搜救,妥善安置失踪人员和遇难者家属,让他们感受温暖……”这既是党委政府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大灾面前的庄重承诺,像一颗定心丸慰藉着每一个遇难家属的受伤心灵。“省、市领导冒雨献花悼念,举行这么庄重的仪式,这是对逝者的尊重,也让悲伤的家属得到心理安慰,让人感动。”中村镇联通公司职工张伟道出了在场群众的心声。“救援人员确实尽力了,给了我们很大的安慰。”一位从柞水赶来帮助料理侄子后事的亲属告诉记者:“就算找不到,我们也心存感谢!”
  大难无情,人间有爱。山阳突发特大山体滑坡后,在和时间赛跑的救援背后,还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用涌动的爱心抚平着遇难者家属的心灵创伤。
  灾害发生后,省市民政部门协调财政方面紧急下拨救灾应急资金50万元,调拨睡袋1000条、彩条布20件4000米、棉被820床、折叠床225张以及雨衣、手套、方便面等救灾物资驰往灾区,有力地保证了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山阳民政局成立了指挥协调、城区接待安抚、中村镇救援现场生活保障和物资调配等4个工作组。在县城和中村镇设立了3个遇难者家属接待点,每个点安排了一名局领导具体负责,抽调干部150人,做好遇难者家属亲属的接待安抚工作,先后累计接待遇难者家属亲属400余人;在金狮剑矿部和碾沟初小安置灾区群众50多户。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市县多家爱心企业和社会爱心团体纷纷捐款捐物,奔赴灾区,慰问武警官兵和受灾群众。我市著名青年歌手周澎在演出骨折的情况下,架拐赶赴中村慰问抢险公安干警,给抢险救灾官兵以巨大鼓舞,给灾区群众受伤的心理以慰藉。”中村镇下湾村群众自发成立救灾义务服务点,佩戴“红袖章”在街道搭起凉棚,请来医生免费为被困群众家属和抢险救援人员义诊,为外来人员做导引;山阳县志愿者协会、丹凤县团中央西部计划项目志愿者一行6人,冒雨走进救灾军营、灾民安置点,为官兵和受灾群众端茶倒水,发放矿泉水,收拾碗筷,打扫卫生。
  移民搬迁建新区
  8月28日,参与抢险的部队官兵渐次离去,喧嚣多日的中村镇复归平静。持续多日的抢险救援虽然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但科学的灾后治理才刚刚出台。市县镇都把受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第一位,积极超前,同步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县上本着“认真负责、消除隐患、群众至上、保障生活”的原则,迅速拿出了板岩以南工矿区域群众移民搬迁方案,在中村规划建设一个容纳5000多人的移民新区,已抓紧规划设计,尽快开工建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对山大沟深的生态脆弱区实施整体移民搬迁是科学发展的最佳选择。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卫华介绍说,在陕南的国土面积中,中高级易发地质灾害占到60%,商洛占到65%,山阳占到72%,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陷、裂缝多种类型,抵御的办法就是跑、治、搬,而尤以搬迁效果最为显著,凡是集中搬迁安置的几乎没有再发生过地质灾害。按照省上的安排,市上已决定将滑坡区现场封闭,并在滑坡体上游修建纪念碑和广场,刻上遇难人员名单,以供家属与社会各界人士祭拜,让逝者安息,生者安慰,世人受到警示。
  大灾示警,疼定思痛。大难过后除了撕心裂肺的痛楚离殇,历史注定铭记这一刻的悲怆和诸多感动,8月29日,市委书记胡润泽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专程带领市发改、国土、规划、水务、农业、林业、移民办等部门负责人,到山阳县中村镇检查避灾移民搬迁工作。在中村镇召开的移民新区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上,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山阳县“8·12”突发特大山体滑坡灾害后续工作的“八条意见”,全力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和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尤其要深刻吸取教训,高度重视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着力在防、避、治上下功夫,坚决把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搬迁到安全地带,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力以赴加快移民新区建设,确保灾区群众早日住上新房子、过上新生活,变灾区为新区。这无疑彰显出了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崇高理念,绽放着人性最本能的光辉和色彩。
  多难兴邦。自然给我们敲响了沉重的警钟,生老病死,天灾人祸是大自然的规律,面对自然的惩罚,我们没有难得糊涂,而是以从来未有过的清醒,深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使灾区干部群众倍受鼓舞;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深刻关怀;是武警官兵、公安消防、民兵预备役部队抢险不怕牺牲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情、军民一家亲的光荣传统;是国内顶级地质专家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每一个地质灾害点勘察监测,24小时不间断监测,准确提供监测信息,为现场科学施救提供了坚强支撑;是省市县、地方和专家、政府和群众、指挥部10个工作组之间衔接顺畅、配合有力,才实现了高效安全救援目标。这充分说明我们党的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人民军队的坚强有力。充分证明各级党和政府,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务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群众15个日日夜夜凝聚的大爱和力量,将彻底涤荡受灾群众的心底阴霾,所激发的临危不惧、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抢险救援精神,将激励我市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更加坚定!
  生命至上,青山作证,历史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