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自强不息好少年
王倩 吉文艳
文章字数:1594
  “也许我们不能选择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也许我们选择不了出生的家庭,但我们可以选择积极为家庭做出改变,努力使它变得好起来。”这句话是芦晓苇一直以来的人生信条。积极乐观,是他身上表现出来最为明显的特征。由于家庭的原因,这个18岁的少年,看起来比同龄人更多了一份成熟和勇敢,他也正在用自己的努力不断为自己的人生画上美丽的图画。
  少时丧父
  晓苇出生在一个和谐幸福的三口之家,虽然日子清贫一家人却和和睦睦。父亲在外打工维持家用,母亲从制革厂下岗后到处打零工贴补家里,就在家里的光景慢慢好起来的时候,2005年,晓苇刚七岁,父亲查出来患了尿毒症,自此家里的天塌了。最初两年,依靠药物维持,父亲生活还能自理,为了方便父亲看病,他们在城里租了一间房子,母亲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四处打工挣钱,芦晓苇便被送到了寄宿学校。后来父亲病情严重,只能卧床由人照顾,医药花费也越来越大,母亲将老家大荆镇的房子卖了为父亲治病。“现在只记得那时候,一直搬家,我妈在哪打工我们就搬到哪里住,家里用的东西都是亲戚朋友送的。”小时候的记忆,于芦晓苇来说是深刻的。母亲忙的没时间照顾他,他在很早就学会了自己洗衣服,自己照顾自己,也懂得照顾父亲,也正是那些经历让现在的他比别人更多一份成熟。没坚持到三年,父亲的病情恶化,家里欠下了几十万元的外债,还是没能留住父亲的生命。父亲走了,留给晓苇的是男子汉的担当和责任,他不仅要上学念书还要照顾好妈妈,打理好整个家。“那时我刚学会骑自行车,为了给爸爸买药,冬天下着雪,我从城东的药店一直找到最西边,就只是为了那家的便宜两块钱。回来时还摔了一跤,我永远记得这件事,每当遇到困境时,我都会想想这件事以勉励自己。”芦晓苇说道。
  自力更生
  日子是人过的。虽然家里的情况一直没有好转,母亲为了供应他上学一直打工,寄宿学校的学费不断上涨,母亲就给他转到另外一家。学习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而这并没有影响芦晓苇的学习,三年前,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商洛中学的全脑思维班。到了高中阶段,他学习更加认真刻苦。为了给母亲减轻负担,他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做家教、发传单,虽然收入不多,但也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由于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优秀,奖学金、助学金年年都没少过,他不但上学期间没让母亲操心,有时还将自己获取的奖金拿给母亲还债。家庭的不幸并没有让芦晓苇消沉悲观,反而使他在面对困难时,更积极乐观。他性格开朗,也乐于助人,有很多朋友。他的同学马晨阳说:“我们都很佩服晓苇,也都喜欢和他做朋友,他总能带着人积极向前,遇事很有想法。”对于芦晓苇来说,同学们对他的关爱他都感知得到,他特别提道,他现在用的手机是一个同学送的,虽然不是新的,但是他真的很感谢,以后有了自己的手机一定会还给同学。
  圆梦大学
  今年暑假,芦晓苇格外的兴奋和忙碌。他在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心里嚯地亮了。”他说,母亲看到他被心仪的大学录取,激动地当场流泪了,母子两人对未来的生活多了一份希望。接到通知书之前,芦晓苇就没闲着,他先在一个打印店给人帮忙打字做设计,后来又早晨给一个补课班代数学课,下午代初中家教,晚上摆地摊卖些小物件。“天天都风风火火地出门,晚上回来就很晚了,看着娃实在心疼。想想让娃跟着我吃了这么多苦,娃承担了比大人还多的责任,我这心里难受。”母亲王惠娥说道,芦晓苇不仅做完前面的活,还抽空去一个网吧画壁画,一画就是几个小时,胳膊一直保持一个姿势,“有天回来,娃对我说胳膊实在疼的抬不起来,吃饭筷子都拿不住。”王惠娥说着悄悄抹起了泪。芦晓苇拉起母亲的手轻声安慰着她。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芦晓苇笑着说他一点都不担心,他已经联系好了在北京的学长学姐,他们会给他介绍兼职和勤工俭学的工作,他会在学好自己的专业之外,打工养活自己,不让母亲担忧。“以后毕业了,我要好好工作尽快帮母亲还完债,还想给母亲买套房子,不让她再住租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