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的教师父亲
杨经纬
文章字数:1220

  1950年10月,父亲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加入了新中国的教师队伍,直到1985年7月病逝,在教坛辛勤耕耘了35个春秋。他不论在哪个学校工作,都恪尽职守,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父亲勤学博览,追求新知,上衣口袋里经常装着一个小本子,遇到书中一些佳词锦句或在外边看到一些内容好的对联,随时记下来学习借鉴。由于父亲严谨笃学,善于采撷和积累,使他在语文、历史课的教学中厚积薄发,讲课引经据典,语言生动诙谐,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听他的课。
  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先后带我在他任教的西关中学和石坡中学读书,好多次我在午夜醒来,都见父亲在灯下伏案工作,不是备写教案,就是批改作业。他那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我年少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父亲执教的30多年间,几乎年年都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既操心又费时,许多教师宁愿多带几节课也不愿当班主任,但父亲却以学校工作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毫无怨言地挑起了这副担子。这些年,父亲早年教过的许多学生见到我,都深情地回忆起父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县二中和洛南师范执教时,经常蹚着洛河齐腰深的大水或冒着大雪前往一些学生家中做家访的情景。好多人动情地对我说:“当时我们家庭贫困,大人不让我上学了,要不是杨老师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我早就辍学了,也不会有今天的体面生活,是杨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啊!”
  在石坡中学工作时,父亲在盛夏带领高三学生到县城参加高考,每次都对学生再三叮咛,让他们注意交通安全,保管好自己的钱物,不要吃街道生冷食品。有几次我也在场,埋怨他婆婆妈妈说的太多。父亲说:“乡里的学生不常到县城来,学校派我带他们来县上参加高考,我就要对他们完全负责,一个家庭把学生供养到高中是很不容易的。”父亲在住院的前几天,还一直给高三学生做考前辅导,并参与组织摸拟测试和试后讲评,身带重病仍奋战在三尺讲台上。当学校领导动员他去县上检查治疗时,他却说自己只是一点小毛病,不必小题大做。1985年7月初,父亲的病情已十分严重,扩散的癌细胞折磨得他疼痛难忍,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但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还念念不忘学校的工作,忍着病痛,向前去西安医院看望他的同志询问学生的升学考试情况,并对搞好教学工作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最近,我先后见到父亲上世纪五十年代教过的几名学生,尽管时隔50多年了,但他们一提起父亲都深情满怀。一位年逾七旬的学生说,她在上学期间生了病,因离家较远临时住在一个亲戚家,父亲曾多次前去看望她,而且在自己经济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还给她钱和粮票,像慈父一样关心她,父亲是他一生最敬重的人。还有一个学生说,他上学时体质较差,学习精力不足,父亲就鼓励他多运动,并亲自带他跑步锻炼达半年时间,使他逐渐恢复了体力,完成了学业。他以感恩的口气对我说:“要不是杨老师当年的殷殷关怀,我现在的身体就不会有这么好。”
  父亲为了党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积劳成疾,刚满60岁就倒在了教学岗位上,但他为国育才的耿耿丹心和勤勉敬业的精神风范值得我们永远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