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追寻商洛抗战的遗迹”之二
抗战中的商洛支前公路建设
姚怀亮
文章字数:3065
  武关民国二十五年初建公路线
  抗战时期的陕西驿运(资料图片)

  山西、豫西战事吃紧,商洛军民抢修黑灵、洛箭公路
  黑灵公路由西荆公路所经的商县黑龙口起,至河南省灵宝县止,民国26年(1937年)豫陕两省奉令同时修筑。陕段由商县洪门河起,向北过红士岭、大荆镇,越葡萄岭,过永丰镇、洛南县城、石门镇、石坡镇,至豫陕交界的小筒峪出境,全长103.75公里。
  该年11月26日在洛南县成立商洛公路工务所,负责陕段的测设和施工,以袁昶旭、何国熊分别担任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下设工务段4个,第一工务段驻大荆镇,辖22.5公里;第二工务段驻永丰镇,辖27.8公里;第三工务段驻石门镇,辖24.5公里;第四工务段驻石坡镇,辖28.25公里。各段设工程师1人,工务员3人,测工10人。
  路线标准定为:路基宽度越岭地段为5米,沿溪线为7米,路基高出常水位0.5米以上;弯道半径最小20米,最大纵坡10%,土方由当地征用民伕完成,石方、桥涵招商承包或雇工完成。原定12月15日必须全线修通,但商县境内工程因为政府强拉的民伕大部逃散,拖至12月13日方始动工。直到1938年11月中旬才完成土方量的90%。洛南县也于12月10日勉事动工,至翌年1月仅完成工程量的50%。全路石方工程由中华、民生、鸿记三家公司承包,1938年11月共上劳力2800余人。
  民国27年1月施工期间,全国经济委员公路处专派龚志鸿自开封经灵宝进入黑灵路沿路进行视察,龚限定该路务必于1月底完工。为了赶工,确定所有涵洞及无水山沟一律用土填塞,走水山涧溪流暂修过水路基,让溪水从石隙中流走;较宽河流干砌过水路面,汽车勉通即可;沟深岸高河宽非修桥不可者,就地购料由各县雇工自修。路面工程,因征用民伕难于菅理,俟工程完成后再招工承做。
  这条线路终于1938年1月底在极其仓促的情况下终止施工,后因不久灵宝失守遂放弃之,后期工程计划亦成泡影。久而久之,便破烂不堪,也无人问津了。
  洛箭公路,起自洛南县城,东经景村、古城、三要司、鸡头关,至陕豫交界的箭杆岭(亦称铁锁关),全长57公里。
  1938年河南东部国土大部陷于敌手,豫西山区尚未沦陷,河南卢氏遂成为抗日重镇。卢氏可西通陕西,东到洛阳,北至灵宝,皆有公路相通,惟独陕西方向没有公路衔接,给军需运输和商贸物资沟通都造成了不便,国民党政府遂拟修筑洛箭公路,以增强国防交通能力。
  1939年1月,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河南省主席程潜指令陕西、河南两省修筑洛卢公路。陕西省建设厅遂着派技士乔云生率员于2月13日出发,对陕西境内洛箭段进行踏勘测量。踏勘中,又顷接省府通知,说蒋介石令饬再踏勘卢氏至商南间公路,并拟具经费概算,以便与洛卢线进行比较,于其中择一修筑。3月23日,两段线路的勘察报告书即完成报省。
  1943年2月,交通部转来军事委员会令,指示:“由卢氏至西荆公路间必须修一公路接通,以为将来作战之用,希速勘估商县经洛南至卢氏段,或选估其它捷径具报。”省建设厅随后又派工程师程壬会同西荆公路整修临工处主任、工程师杜鸿芳,踏勘了龙驹寨到卢氏的路线,并于当年5月完成了线路勘察报告。踏勘报告报备了5条比较线,即:(1)龙驹寨——卢氏线;(2)武关——卢氏线;(3)清油河——卢氏线;(4)商南——卢氏线;(5)商县——洛南——卢氏线。经过比较,认为商县洪门河至洛南县城间公路已于1938年初步修通,此次只需修通洛南至箭杆岭一段,需款较少,建议选用该段线路。1944年洛箭公路遂予确定修筑,并着即开工。施工力量采取军民并举,军工由36集团军担负,民工由地方征派。由于时间要求急迫,工款有限(仅400万法币),设计标准低,因此所成之路线型不顺,路窄坡陡弯急,加之其时抗战形势已急转而下,豫西大部分地区已陷于日寇铁蹄之下,原先计划的军事补给线的作用业已丧失,该公路遂弃用不置。
  开办战时驿运,拟修商白驮道
  抗战爆发后的两年间,大片国土沦陷,沿海各省皆被日寇侵占,海路交通梗断,各主要战场物资运输受到极大影响,在此情况下,国民政府开始重视以民间运输为主要运力的驿运功用。1939年1月,交通部遵照行政院指示,召开全国公路、水道交通会议,决定设立全国驮运处,开始筹办驮道运输。1940年7月,军事委员会召集川、甘、滇、赣、浙5省建设厅厅长和黔、桂、粤、闽、陕、豫、湘、鄂、宁等10省代表参加会议,专门讨论驮运事宜。9月1日交通部成立驿运总管理处,将全国驮运路线一律改为干线。陕西遂于当年10月11日成立驿运管理处,正式开办驿运业务,并在全省确定开辟驿运支线5条,其中贯通商洛的长坪公路被确定为长坪驿运支线,归商县驿运分段管辖。输送物资主要以第一、第五战区军需品为主,商货次之,业务开展从1941年5月开始。下辖驿站等级分为特、甲、乙、丙4等,各站又有营业站、运输站和中转站之分。长坪驿线下设长安、灞桥、兰田、黑龙口、商县、龙驹寨、商南、西坪等驿站,依据各站业务范围和等级,仓库、车棚、马厩、牛圈、兽医、诊所等设施又各配备不同。驿运运力以民间组织为主,以县为单位按保甲编组,县、乡保长分别担任分队长,在县城20公里以内的为常备队,供紧急军、公运输,随时征用。20公里以外的为预备队,在常备队不敷使用时补充之。在满足军运的情况下,长坪驿运当时最繁忙的商运主要是济豫盐运。抗战时海盐断绝,盐价暴涨,人心恐慌。而陕北三边一带盐源丰裕,政府遂将产于陕、蒙边界“花马诸池”的盐巴,通过长武、彬县、咸阳等地,再经长坪驿线赶运至极度缺盐的豫、鄂等省,以缓解上述两地的盐荒。济豫盐运是当时陕西驿运的一大主要任务,军事委员会亦将此视同军事任务,要求各驿线优先运输,不得延误。
  抗日战争中、后期,陕、豫、鄂三省交界处的秦岭、巴山山区成为阻敌深入的天险和西南、西北防务的天然屏障,战略地位愈显重要。但这一广袤地区山大沟深河多,交通极为不便,贯穿其中的陕西商洛和安康、汉中的西荆、汉(中)白(河)两条公路之间无以沟通,给军运补给造成极大困难。1944年8月25日,蒋介石根据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的报告,手谕陕西省政府主席祝绍周,令其迅速组织人力勘修商白(商县至白河)、长康(长安至安康)、长石(长安至石泉)、周城(周至至城固)、眉留(眉县至留坝)5条驮道,以能通骡马为度,限11月底以前赶修完成。这5条驮道皆系关中通往陕南的古道,因山高石坚路险,历史上曾不断整修,时有兴废。1939年建设厅曾派员勘查,并令饬各县勘修,但因“石方、桥涵工程匪地方人力财力所可办到,惜未付诸实施”。这次整修工程统由各县征用民工,省公路局督办,于1944年10月先后开工,主要是对难以顺利通行骡马的路段进行整修加宽,大部于11月底前后按期完成。其中,商白道沿途经地和里程如下:驮道由商县城南过丹江,经上官坊、下官坊、山阳县城、高坝店、漫川关入湖北境,然后过上津堡、甲河关、老关庙,渡汉江至白河,全长201公里,系沟通陕西东南部秦巴山区,联接长坪、汉白公路的一条捷径。
  战时开办驿运期间,陕省还曾有修筑商县至安康、商南至安康、商县至白河、商南至白河大车道的计划。1944年9月13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电告陕西省政府主席祝绍周,立即对上述几条大车道进行勘估预算,并电请军委会转饬交通部拨款修建。同月22日陕省召开第三十四次委员会进行讨论,决定工程由建设厅主持。建设厅即派工程师蒋启仁、技正杜鸿芳前往勘察。勘后认为工程均属艰巨,用款过多,非短期内所能完成。1945年1月省府决定,先修商白(238公里)、南白(262公里)两条,并将商白线改按驮运道标准修建,但因工款无着,钢钎、炸药也筹凑困难,迟迟未能动工。后因抗日战争胜利而作罢。
  不久,陕西停办驿运,机构撤销,驿道修建整治工程也从此销声匿迹。总而言之,战时驿运和整治驿道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当时铁路和汽车难以适应军事运输需要的非常时期,它对于解决军需民用物资的运输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