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32载乡邮路
文/图 记者 王涛 吕丽霞
文章字数:2270
  包裹虽小,但段广成知道这里面凝聚着的是老人的期盼和儿女的关怀,无论风雨再大,他总要第一时间将这些包裹送到。
  由最初的木桥,到如今的铁吊桥,32年来,段广成不知道在上面走了多少回。

  在丹凤县武关镇北赵川的田野里,经常有一位汉子骑着摩托车风一样地绕过田间小路,遇到路边的群众,就熟稔的打声招呼,露出温暖的微笑。这位汉子就是武关镇的一位乡村邮递员,叫段广成。32年来,他背绿色的挎包穿梭在乡村道路上,为8个行政村近万村民送去邮件。在他的投递生涯里,骑坏了7辆自行车、1辆摩托车,每日投递路程近100公里。
  32年,沉淀出的淡然
  11月17日,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户外的寒风促使着人们加快了回家的步伐。在武关镇邮政支局,段广成接待完储蓄客户已经是下午1点了,匆匆在储蓄所门口吃了碗面,他便开始清理当日要投递的报纸、信件、包裹、物资。
  武关镇位于丹凤县最东部,素有“三秦要塞”之称,总面积158平方公里,山大沟深。多年来,段广成走遍了这里的沟沟岔岔、家家户户。下午2点左右,段广成已将要投递的邮件全部整理完毕,他负责的是北赵川这一条线路,这一行程,光是报纸,他就装满了两大挎包,再加上杂志、包裹等,摩托车上装载的货物将近百斤。
  由于父亲曾经就是一名邮政系统工作人员,受父亲影响,1984年,16岁的段广成高中毕业以后就成为了武关镇邮政支局的一名临时投递员。那时,按天天工算,每天的工资只有1.5元,却要背着50多斤的包裹走近百公里,为武关河两岸的群众送邮件,往往一个行程下来就是两天时间。有些邮路地处偏僻的自然村,翻山越岭,雨季一来,泥泞不堪,他便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泥泞的小路上,也不知摔了多少跤。
  时至今日,段广成依然是每天晨曦微露,便骑上摩托车开始分送报刊信件,他憨厚老实,不多言多语,但对客户态度和蔼,总是面带微笑,处理事情耐心细致,长年如一日。
  骑坏了7把自行车
  “下这么大雨,还要送啊?”刚出邮政局门口,街上的老乡向段广成打招呼。“那要送么,有人还等着收包裹呢!”说完,段广成就加大了摩托车的油门,向那条熟悉的方向驶去。
  摩托车在蜿蜒起伏的山道上行驶着,山道下面就是滚滚的武关河。因为下雨,段广成一路上骑得很慢,还要不断地把雨披向包裹上盖。半个小时以后,段广成来到了他的第一个投送点,罗家庄。这是一个位于武关河对岸的村庄,有400多人。进入村庄,必须经过一条长100多米的吊桥。为了节省时间,他决定推着摩托车过桥,整个吊桥只有1米多宽,仅能容一个摩托车经过,走在上面晃悠悠的,让人背心直冒冷汗。“以前,上面铺的是木板,摩托车骑在上面直蹦哒,2008年洪灾之后,政府给铺上了铁板,强多了。”段广成一边推着摩托车,一边介绍着曾经的艰辛。
  无论天气如何,一个星期三趟邮路是段广成必须要走的。一开始是步行,后来有了自行车,现在有了摩托车,在他看来,现在的投递情况要比原来好很多。骑自行车是段广成投递生涯时间最长的,20年时间他骑坏了7把自行车。“那时候还没有水泥路,自行车在有些地方也只能推着走。”他还清晰地记得,2004年夏天,他推着自行车过梨园岔河时,走到河中间,往日不到膝盖的河水突然涨到了半人高,混浊的河水冲下来,那一刻,段广成吓蒙了,但他很快镇静下来,包裹里全是信件,绝对不能湿,他赶紧喊河边的人来到河里帮忙稳定住自行车,自己卸掉车上的包裹扛到肩上,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到岸边,然后又扑回河里,和村民一起从汹涌的河水中捞出自行车。
  夏天边河危险,冬天边河更是艰难。段广成说,那个时候老骑自行车,衣服弄湿了就结冰,根本没法穿。每次过河时,他只有脱了鞋袜,挽起裤腿蹚过河,有时河里还结着冰,满河的冰渣,他就光脚踩在上面咬着牙走过,到了河边穿上鞋袜,缓上半天,冻木了的脚才有些知觉,这才骑上车匆匆赶路。
  20多年间,还是那条路,还是那熟悉的邮包,当年青葱少年却被磨成了满目沧桑的中年人,坚持“送邮”,服务群众的心却从未改变。
  成了村民的“家人”
  在武关镇北赵川这条近百公里的公路沿岸,段广成俨然成了“名人”,他的出名不仅是村民对他的熟悉,更是对他热心的赞许。32年的投递生活,很多村民都成了段广成的朋友,有些村民甚至把他当成了家人。
  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像很多地方一样,这里的村庄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都是留守老人。村民赵华福今年已经是72岁了,他住在段广成走的这条邮路的尽头,由于路途远,老人身体不好,每次坐车到镇上还需要15块钱的车费。因此,老人有事总会请段广成帮忙,小到儿女给老人邮寄的包裹、大到低保补助款,每次都有段广成帮他捎回去。久而久之,段广成似乎成了老人倾诉对象,每次到老人的家里,老人都特别激动,拉着段广成的手,家长里短、儿女们在外的生活情况都会向段广成倾诉,两人宛然成了忘年交。
  坪安小学是段广成这条邮路的中转站,每次经过,他都会到这里作短暂的停留,校长徐英明和段广成已经成了老朋友。
  “老段,正准备找你呢,你就来了!”走进一户群众院子时,这名村民正在采摘香菇。他今年种植了1万多袋香菇,正好前几天卖了2万多块钱,他觉得放在家里不安全,就准备交给段广成帮忙存着。听着这话,这户群众的丈母娘也放下了手中的活,告诉段广成,她家里也有刚卖完香菇的2万块钱,也想一块存着,就是还得回家取,有点远。“行,我骑摩托车把你带上回家取。”段广成带着老人很快折返,在群众的院子里,点完现金,用手写了一个存款凭条,告诉他们:“下次来,把正式存款凭条给你们拿来。”群众点点头:“行。”
  就这样,走走停停,已是晚上6点多了,整个乡村漆黑一片,雨也越下越大,而段广成却骑着他的绿色摩托车还奔驰在的路上,身影逐渐远去,却又是那么的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