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用爱撑起一个家
文/图 记者 吉文艳 谢非
文章字数:1825
  寇晓芹搀扶着公公在院子里散步

  15年如一日侍候年老多病的公公,像呵护婴儿般照顾罹患重病的丈夫,命运之手推给她多于常人的苦难,她却以柔弱之躯将一切苦难化解,她叫寇晓芹,今年52岁。真爱无言,她用孝与爱承载生活的艰难,撑起三代人的希望。
  侍候多病公公15年
  早晨8点多,当记者来到商州城区寇晓芹的家时,她正在为公公做早餐。“老人牙口不好,要少食多餐,每隔3个小时就要吃一顿。”寇晓芹边做饭边对记者说。只见她把冬瓜、西蓝花、红萝卜、山药等做熟后,放入料理机里粉碎,再把蔬菜“糊糊”与之前熬好的鸡汤倒入蒸好的米饭中充分搅拌,一碗既美味又软糯可口的营养餐就做成了。做饭的间隙,寇晓芹来到公公的卧室,悉心为老人穿好衣服后扶老人坐在沙发上。老人的耳朵有些背,口齿也不甚清楚,与老人之间的交流需要寇晓芹这个“翻译”。“我爸说欢迎你们,让我给你们倒茶呢。”寇晓芹说,现在家里只有自己能听懂老人说的话,老人一刻也离不了自己。
  寇晓芹的公公今年93岁,自2000年老伴去世后,老人心里倍受打击,身体也每况愈下,从单位下岗不久的寇晓芹便担下了照顾公公的任务,却没想到这一照顾就是15年。
  “2000年我从北新街商场下岗后,本想着租个摊位继续做床上用品营生,就雇了个小保姆照看我爸,但小保姆毕竟年轻,照顾不好,我也就彻底打消了出去干事业的想法,一心在家照顾老人。”寇晓芹说,自己自结婚后一直跟公婆同住,老人待自己如同亲女儿。“公公就是我的爸,我做的这些,都是普通儿女该做的。”婆婆去世后的前几年,老人心脏病严重,几乎每年都要住几次医院,一次至少一个多月,寇晓芹也吃住在医院,日夜守护在病床旁伺候。寇晓芹说,天天躺在病床上的公公常常因为便秘而发脾气,便想尽办法为老人排便。“起初打理的时候,真有些不适应。但再不适应,也不能让公公受那罪呀。”看到寇晓芹忍着异味为老人排便,同病房的病人和家属都以为她是老人的亲女儿。“真是了不得呀,这么孝顺的女子都不多见,更别说儿媳妇了,谁家有个这贤惠儿媳子真是几辈子烧高香啦。”病友们如此夸赞寇晓芹。
  不离不弃守护重病丈夫
  在寇晓芹的精心护理与耐心抚慰下,公公逐渐从婆婆去世的阴影里走了出来,身体也渐渐好转。就在寇晓芹想着终于能松口气的时候,2013年3月26日丈夫却被诊断出脑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后引起了脑部水肿,结果瘫痪了。寇晓芹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了,可她顾不上怨天尤人,只能默默接受命运对她残酷的安排。一边是年迈多病、不能离人的公公,一边是昏迷不醒、瘫痪在床的丈夫,我们无法想象寇小芹是怎样度过那段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晚上在医院陪床,早上赶早回来给我爸把饭做好,到探视时间去陪陪我老公,实在心里难受了就背过人哭一会,还不能让老人知道。”寇晓芹说,那段时间她的体重由150斤骤降到120斤。
  丈夫脱离危险后,考虑到家庭经济能力,寇晓芹便把丈夫接回家中自己护理。在寇晓芹家里,病床、呼吸机、吸痰机等一应俱全,俨然把医院搬回了家。“有多年照顾我爸的经验,护理起老公来倒也得心应手,就连医生都夸我护理的专业。”寇晓芹说。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精心照料,寇晓芹丈夫虽然还不能动,但已经睁开了眼睛,意识也在逐渐恢复。寇晓芹说,有亲戚朋友曾劝过她放弃丈夫,但被寇晓芹一口回绝。“就算他啥也干不了,总还能听我说话,高兴的事可以和他分享,难过的事可以向他倾诉,只要他还有一口气,我就决不放弃。”寇晓芹说。
  言传身教传孝道
  春去秋来,丹江河水依旧默默缓缓地流淌,寇晓芹容颜不再,一年一年地老去。“从小我爸妈就教育我要孝敬老人,连我妈住院她都不让我在跟前照顾,而是叫我尽全力伺候好公公和丈夫,我妈一直都是弟弟和弟媳照料的。”寇晓芹说,孝顺老人在她们家是一件很自然而然的事。
  在寇晓芹夫妇的言传身教下,儿子比别的孩子更加乖巧懂事。“去年毕业后放弃了去日本读研和南方工作的机会,考上了家乡的乡镇公务员,就是想能离我们近点,好照顾家。”说起儿子,寇晓芹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惭愧。“我们这个家拖累了儿子,不能让他去更好的地方工作学习,给娃添了负担。”寇晓芹说。周末回到家,儿子先替妈妈打扫卫生,再按照事先在网上查的营养食谱为爷爷和爸爸做些改样饭食。如果天气好,他还会搀着爷爷去公园溜达。“我儿子和他爷爷特别亲,每天打电话回来都先问候他爷爷,周末回来每次都抱住爷爷的脸亲亲,给爷爷洗澡,跟他爷爷头顶着头睡。”寇晓芹说,“公公健在,老公在旁,儿子也已成才,我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寇晓芹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知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