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石磨面粉
文/图 记者 左京 李小龙
文章字数:1496
  棣花社区石磨面粉合作社加工车间

  新春走基层,记者来到丹凤县棣花社区综合办公楼右侧的厂房内,数台石磨正运作着,新生产的石磨面粉依靠口口相传的良好口碑,在周边县城及村庄热销。
  为群众找条致富路
  2015年5月,丹凤县棣花镇原棣花村、西街村、贾塬村3村完成合并,成立了棣花社区。新成立的棣花社区管辖1299户,5000多口人。棣花社区负责人雷福朝告诉记者,群众支持景区建设,原来村里的地几乎都被征用了。为了让贫困群众富起来,社区想了很多项目,其中石磨面粉加工这一项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这种新型的石磨面粉加工机,具有低速低温运转的优良特性,不破坏小麦自身的营养成分,推出来的面粉不发热,质量好。项目确定,社区干部便一家一家动员贫困户加入石磨面粉合作社。优良的项目计划加上干部的诚心,很快吸引了30户贫困户的加入。社区将拨付的精准扶贫款项与群众自筹的资金,迅速购置了10台磨面机,并开始运营加工。
  45岁的刘军盈是原贾塬村3组的村民,家中共有3口人。由于自身腿有残疾,没法出远门打工挣钱,家里的经济一度只能靠低保和妻子绣手工棉鞋维持。“村里照顾我,让我加入合作社,还让我在这儿干活,家里的生活有盼头了。”操作车间里,刘军盈穿着工服一边搬运面粉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
  传统挂面的新生
  原棣花镇西街村本就有吊挂面的悠久历史,曾经村里的村民家家户户都会吊挂面,吊挂面的高手云集。但由于分散的手工作业效率低,销路不畅,如今只有七八户人还在坚持着这门营生,但收入并不客观。棣花社区成立石磨面粉合作社之初便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为村民提供了一种新的经营模式,由合作社提供加工挂面的原料——面粉,由村民提供吊挂面的技术,每斤挂面3块钱手工费,然后再由合作社统一销售。
  “我特别支持这种经营模式。村民单打独斗力量还是太弱了,有了政府牵头,光景肯定不一样。”今年50岁的雷春启是西街村村民,他告诉记者,他现在都能记得父辈吊挂面的场景,每天4点多起床,忙碌不停。等到他们这一代人成为村里吊挂面的主力,红火了那几年,如今也都在走下坡路。“谁都知道吊挂面辛苦,还不挣钱。大多数人宁愿选择出去打工,收入多嘛。”由于两个孩子都在读初中,家里需要人照顾,雷春启没有外出务工,还在坚持传承祖辈们传下来的手艺。如今,合作社开起来,雷春启特别高兴,他说,干得好了可能会有更多的村民加入吊挂面的队伍,村里的这门老手艺还能发扬光大。
  口口相传立信于民
  在棣花社区的石磨面粉合作社里,记者看到新鲜的面粉被统一装袋后,整齐地码着。社区干部薛喜平告诉记者,别看面粉的包装都差不多,其实里面装着好几种面粉呢,有白面、黑面,还有豆面,这都是根据群众的口味和健康需要开发的。“我们的石磨面粉刚生产没有多长时间,好口碑就传开了,好多村民都赶着来购买面粉。”薛喜平说。
  雷立厚是原西街村人,常年在西安做生意。最近回乡时听说棣花办起了自己的石磨面粉合作社,就赶来参观了一番,临走时他带走了100斤白面、200斤黑面、100斤豆面,想先放在自己的土特产店里销售着试一试。结果这一试销售情况十分喜人,很多人吃了好还来买,供不应求。最近,雷立厚将电话打回社区,还要预定500斤的面粉。
  “我们的面粉坚持绝对纯天然,不加任何添加剂。可能颜色没有那些放了添加剂的面粉好看,但是味道好,吃起来健康。咱们这本来就是扶贫项目,销售的对象都是咱的群众,要对得起群众的信任。”雷福朝说,随着石磨面粉合作社的进一步成熟,他们还设想去关中等地区收购品质好的小麦、玉米、大麦、荞麦和高粱,加工更多品种的面粉。同时,随着产业链的进一步深化,还将大力发展社区的养殖业。“面粉加工安置30人,吊挂面30人,养殖40人,争取到今年使全社区三分之一的贫困户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