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鸡冠岭上养护工
文/图 记者 马泽平
文章字数:1465
  狂风过后,散落的砂石需要陈玉兰反复的清扫。
  冰雪地里,劳动出汗了,陈安民就把棉衣纽扣散着。

  冬季,经常行走在307省道的司机朋友都知道,鸡冠岭的风雪大是出了名的。特别是严冬时节,刺骨寒风呼啸,山坡砂砾飞落。即使再恶劣的天气,鸡冠岭上的两位养护工却天天守护这条交通要道,确保道路畅通。而他们背后的艰辛,却很少有人知道。近日,记者走基层,得以了解他们护路背后的故事。
  “风大时,只能退着走”
  2月24日上午,记者驱车行走在鸡冠岭上,在阳光照耀下,山上皑皑白雪十分耀眼,路边狂风呜呜作响。在鸡冠岭K156处,身穿橘红色马甲的养护工陈玉兰,正在机械地做着同一个动作,不停地清扫路边的砂砾,灰白的头发不时被山风挂得乱舞。
  “鸡冠岭路两边都是这种砂砾岩,风一吹砂石就往下落,这几天几乎天天扫。”陈玉兰说完,用粗糙的手指捋了捋散乱的白发。陈玉兰今年52岁,家住商州区杨斜镇黄柏岔村六组,负责307省道鸡冠岭K155+800至K157+600共2.8公里道路水沟、路面、绿化带的养护。陈玉兰的老公和孩子都在西安搞搬运,两年前,村里的一个养路工嫌辛苦不做了,她就接手干了起来,每月工资1200元。
  在陈玉兰的记忆中,养护工最辛苦的是在严寒时节,但这条道路在他的养护下从来都没有因恶劣天气致使交通中断。“春节前后风雪那么大,我照样每天在道路上养护。”陈玉兰说,为了保证道路畅通,正月初一她都在路上扫雪除冰,有时遇上突发天气,她还得加班加点。最辛苦的是正月十五日,由于前一天的大雪,她连觉都没睡好,一早就上路扫雪。“一整天我累得体内出汗,外面冰冷。在岭头帮人推车,结束之后下岭时风大得迎风走呼吸都困难,只能退着下来。”
  看到精心养护下的省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干净、整洁,陈玉兰绛紫色、爬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寂寞时,听听秦腔”
  当天,记者驱车翻过鸡冠岭进入柞水段,正遇到陈安民穿着红色马甲,故意散着棉衣纽扣,低头挥舞着铁锹在水沟铲雪,还不时用衣袖擦掉额头上的汗。衣兜里,飘出一声声秦腔,老陈还不时附和着哼几句。
  “寂寞时,就打开收音机,听听秦腔。”陈安民拿出破旧的收音机说:“我在这岭上当了6年养护工,这收音机一直陪着。”陈安民负责307省道商州段界牌到K160+600米共3公里的养护任务,他的养护起点刚好就是陈玉兰的养护终点。从2010年起,家住柞水县红岩寺镇盘龙寺村六组的陈安民,就开始了这段道路的养护。每天早上一早,他吃过早饭就上路,一直干到下午5点,中途不吃饭,渴了就在路边村民家或者河沟里喝口冷水。
  “这天气看着有太阳,但是大风下站在路边就冷,可干起活来就热得不行。”陈安民说,当养护工最辛苦的就是清除水沟,不但累,而且一整天鞋都是湿的。老陈介绍,自己一家五口人,住在高寒山区,他辛苦都无所谓,总是着急儿子都28岁了还找不到媳妇。虽然一个月就1000来块钱,但他一直把养路工资存着,希望儿子娶媳妇能派上用场。
  今年正月十五,鸡冠岭道路上冻了。一大清早,老陈拉回10吨盐,一把一把撒在3公里的路上。“正月初几和十五那几天,我撒盐时双手冻得不管事,好像手都不是自己身上的。但是看到打滑的车不得上岭,手出不上力,就用自己的肩扛着往上推。”老陈说,一个正月,他帮路上司机推车、挂链子次数太多了,有时要请周围的乡亲一起帮助司机,遇上好心的司机给他钱,但他从来都不要。”看到每个司机安全驶过,我心里总是热乎乎的。”
  鸡冠岭段K155到K160不到六公里的路,是307省道海拔最高、最险峻的一段,但这个春节一直畅通,这和岭前岭后两位50多岁养护工的辛苦接力密不可分。多少个日子,他们风里来雨里去,默默守护着交通要道。当记者问,他们苦不苦时,都微笑着说,“劳作的哪个不苦?都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