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新的一年
崔文
文章字数:1337
  好长时间没写东西,明明很虚度,却一脸无辜的告诉自己没有灵感,硬憋出来还是一种负担。刚才一发小微信里问我,最近咋不给自留地(博客)松土呢,写的东西很接地气,有点老贾的风格了。我苦笑,确实有点懒了,荒草都快把庄稼罩严了。她安慰我说,偶尔偷懒也挺好,就当是放松了。
  说实话,从上次刊发散文至今,多半年都过去了。之所以迟迟没能提笔,没从自身找原因,却借口写不好就别强求,索性懒性发作,自己却嗤之以鼻、百般狡赖。清早起来刷牙,望着镜子里连自己都不愿多看一眼的脸,沧桑感顿时蔓延全身,心态也显得苍老多了,是什么让自己的激情如此颓废呢?扪心自问,认定这是自己脑瓜出了问题,得好好治疗,不治恐怕将益深了。人常说,“思路决定出路”,人思想这个“总开关”要是偏出一寸,行动上就会跟着跃出一丈,再好的出路都会堵死,再美好的理想也遥不可及。
  这几年,随着自己工作发生变化,先前对文学的那种痴迷,在匆忙的时光中慢慢怯歇了,或许是功利思想作祟,颅脑被灌入浆糊,整个人的精神呈沉睡状,宛若远古开天辟地前的混沌景象。工作之余,那大把大把的时间,都被我挥霍于丹江桥头的夕照、湖畔坝堤的杨柳、滨北公园的戏亭,反倒蹉跎了最适合自己的情感释放方式。搁在以前,奶奶又该说我虚度光阴了。想到这,不觉想起我那年迈的奶奶,这些年我在外工作,很少腾出时间陪她,丢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守着那操持了大半辈子的家,我对不起她呀。
  奶奶无疑是有着传统美德意义的家庭妇女。上世纪60年代初不畏世俗、不远千里从青岛老家随爷爷转业回洛,50多年如一日,精心地照料着家里的里里外外,特别是爷爷疾病缠身这十多年里,从县医院到家不到二里的路程,她不知往返了多少个风雨雪夜,却从未在我面前喊过累。2012年爷爷不幸驾鹤西去,她背地里嚎啕大哭,在我面前始终表现出自己无比坚强的一面,还一再安慰我:爷爷那是享福去了。我续了几天假在家陪她,头七都没过她就催着让我去上班,说公家的事情要紧,家里让我不要操心。她那种任劳任怨、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我们这些小字辈的一生都未必能做到的。最令我感动的,是她一直保留着勤俭持家的高尚风范。家里的自来水平日总被一个小油漆桶套住锁着,除做饭外用的几乎都是井水。那时我还暗笑她的迂,都什么年代了还用井水洗碗淘菜,她看出我的心思后,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内地水少,再说水费也贵呀。年前把她接上来,饭后她总跟我抢着刷碗,不让她刷,见执拗不过我,就嘟着嘴陪孩子玩去了。我知道她肉皮不好,一沾冷水手指老是裂纹,我心疼她呀。年没过完,她就嚷着回去,说家里没人,偌大的院子没灯亮着,爷爷回来进不了门,该到哪找她呀。说着说着,她眼眶就红了起来,我只好岔开了话题。
  这些都是我必须倍加感恩戴德的呀。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奶奶的故事,记述她平日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每当我提起笔,总能明显感觉自己语言贫瘠、遣词笨拙,或许是她真的是太伟大了,无论怎样运笔我都难以穷尽她对我的爱。想到这,我不禁惆怅起来,这几年虚度过的光阴,感觉自己像是犯了罪一样。
  新的一年,我告诉自己,应尽快从这种沉沦的状态中利索地走出来,回到我想要的生活中。闲暇之余,用笔端的情感把自己的业余生活充盈起来,做自己想做的事,随意而不随便,为了以后少些遗憾,在梦想抛锚的地方挥斥方遒,不负人间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