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南“四借四还”打出产业脱贫“组合拳”
马泽平 孙传卿 段勃
文章字数:1773
  到2018年年底,商南县要首批在全市7县区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年初,市委、市政府对商南下达了“决战令”。
  产业扶贫是贫困户摆脱贫困,实现增收致富的基础。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让既缺资金又缺技术的贫困户稳步走上产业脱贫致富路?商南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打出了“借鹿还茸”“借鸡还蛋”“借苗还果”“借袋还菇”的“四借四还”产业脱贫“组合拳”,让产业扶贫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释放效益。
  “借鹿还茸”激发鹿业产业快发展
  近几年,商南上苍、圣鹿源等梅花鹿养殖龙头企业已发展壮大,鹿茸畅销,但由于鹿的群居和成本高的特点,数量少贫困户养不成,数量多贫困户缺资金买不起,导致很多有意愿的贫困户迟迟参与不进来。
  为此,该县推出了“借鹿还茸”产业发展模式,依托上苍鹿业、圣鹿源公司等龙头企业,按照“包扶干部买鹿、贫困户认领、公司寄养、利益共享”的原则,按4:6的比例利润由公司与贫困户分成,一个贫困户寄养一头鹿一年可获利润1800元。同时,对贫困户自行发展梅花鹿养殖,引进1岁以上的梅花鹿每只一次性补助1000元,新建标准化圈舍每平方米一次性补助25元,并为每只鹿购买200元保险;对存栏基础母鹿百只以上的种鹿场引进成年种公鹿每只一次性补贴2000元。该县将发展养殖专业户300户,带动贫困户发展梅花鹿养殖3000头以上,形成梅花鹿养殖、加工、营销于一体的产业链,使贫困养殖户年均增收1.2万元以上。
  “借鸡还蛋”促使土鸡散养上规模
  商洛生态土鸡、土鸡蛋在市场畅销,但农村大部分还是一家一户分散养殖,规模小,产量低,效益不高,很多贫困户想扩大养殖规模,苦于无发展资金,无专业技术,有风险顾虑,长期制约土鸡养殖产业发展。
  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打消群众顾虑,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商南县推出了“借鸡还蛋”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依托鸿伟生态实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对贫困户养殖蛋鸡的,按每只鸡18元的标准,由包扶单位先行垫付押金提供担保,鸿伟公司统一向贫困户免费配送鸡苗,签订养殖协议,鸡蛋由公司以保护价回收,养殖期满“还鸡”时退还押金;对养殖肉鸡的,包扶单位按每只鸡12元的价格购买鸡苗后交由贫困户养殖,养殖5个月后由鸿伟公司按12元/斤的保底价回收;鸿伟公司无偿提供技术服务、上门回购、防疫等,并统一给养殖户购买保险。
  同时,鸿伟公司每发展1只散养鸡,政府给予3元补贴,用于鸡苗防疫、保险和技术服务。县上将通过这种模式发展散养土鸡养殖户3000户(其中贫困户2000户),年存栏散养土鸡200万只以上,整个产业链年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实现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增收双赢目标。
  “借苗还果”结牢油用牡丹产业链
  牡丹具有高产出、高含油、高品质、低成本、周期短,一年种百年收的特性,商南县大胆引进牡丹种植,发展牡丹产业。由于牡丹属于新型产业,贫困户认知不多,接受慢,大面积种植难以推广。为了结牢牡丹产业链,使之真正成为贫困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该县推出了“借苗还果”模式,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依托商洛市旭初农林产品开发公司,免费给贫困户提供苗木,签订回收协议。同时,对通过“借苗还果”模式发展油用牡丹1亩以上的在册贫困户,从栽植翌年开始,政府连续两年给予每年每亩地200元的管护补贴。在此模式推动下,预计到2020年,全县牡丹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油用牡丹9万亩、观赏牡丹1万亩;建成牡丹精深加工产业园区1个,投产牡丹精油等生产线4条,研发牡丹系列产品10种;形成集观赏、牡丹籽油深加工、产品研发、药用、保健化妆品为一体的牡丹产业化产、供、销链条,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同时,商南将“借苗还果”模式向茶叶、油茶等其他林果项目推广。
  “借袋还菇”助推贫困群众快脱贫
  香菇一直是商南贫困群众普遍认可的“短、平、快”产业项目之一,但对森林资源有较大破坏,加上国家林业政策的制约,没有形成明显主导产业,贫困户发展香菇种植处在两难境地。
  为了使此产业尽快发展壮大,迅速走进千家万户,激发增收动力,该县推出了“借袋还菇”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依托海鑫公司等龙头企业,由公司负责从外县调运苹果树枝作为原料,生产香菇菌袋,与贫困户签订“借袋还菇”合同书,合作社建设香菇大棚交给贫困户管理;海鑫公司回收成品菇和废旧菌袋。“借袋还菇”将培育省级知名香菇品牌,带动贫困户5000户,种植香菇3000万袋,每年户均增收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