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美丽乡村绘诗画
——洛南县“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工作纪实
文章字数:1898
  

李琳 秦涛

  仲夏七月,走进洛南县三要镇罗村,映入眼帘的是村委会门前醒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宣传牌。村文化健身广场上健身器材齐全,村民正在锻炼、孩子们在嬉戏打闹。村委会墙上,善行义举榜展示着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和先进典型,以传统民俗文化、文明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内容的文化墙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群众的文明素养。这些都得益于该县“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工作的开展。
  今年以来,该县坚持把“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十个一”建设为载体,以村风民风建设为重点,着力使创建工作落细落小落实,美丽乡村建设铺开了流光溢彩的画卷。
  改善环境,建设美丽新家园
  为了打造宜居、宜业、宜人的乡村环境,该县把陕南移民搬迁、城镇化建设、危房改造、脱贫攻坚和农村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新建移民小区16个,危房改造1万多户。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院在绿中、路在树中、人在景中”的理念,围绕全域旅游开发,实施村落院落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将生态亮点打造成旅游景点,串联景点成景区,让农村增绿、环境增美、农民增收。目前,46个示范村已累计完成投资5100万元,群众生活条件极大改善。
  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的“脏、乱、差”的实际,该县积极组织实施农村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四清洁”工程,制定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保洁员管理制度等,形成“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目前,46个示范村共计修建垃圾填埋场13处,组建村级环卫队650个,设立垃圾箱2300个,垃圾台370个。通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形成了清洁、优美的村居环境,深受广大群众称赞。
  丰富载体,打造创建新亮点
  在创建工作中,该县不断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建成了以宣传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礼仪和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等为内容的乡村文明一条街、文化墙、宣传栏、村规民约和善行义举榜,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让群众玩有乐趣、学有场所、心有归宿,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全县共建成“文明礼仪墙”430面、“传统文化墙”116面、“善行义举墙”32面、“美德故事墙”38面,设置核心价值观和“二十四节气”灯杆广告457块,建成了保安镇仓圣社区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石坡镇新华村剪纸画一条街、三要镇罗村“善”字形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示范村、古城镇王村“传统节日”宣传画一条路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宣传阵地,使“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活动融入到群众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细节。
  该县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实施内容丰富的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了全县16个镇办文化站、156个文化广场、243个农家书屋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全县243个行政村实现有线电视和广播全覆盖。建成乡村少年宫4所,为青少年搭建了活动平台。先后建成民俗馆2座,编纂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明读本》《文明礼仪知识读本》等乡土教材9万册。在镇村广泛开展元宵灯会、社火巡演、农民运动会、广场舞大赛、“书写核心价值观·为您送平安吉祥”、“新春诗词歌赋吟诵会”等文体活动,每年为农村群众免费送戏曲32场、电影2900场、图书1.6万册。通过寓情于景、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把公益广告融入农村文化建设之中,让群众随时随地了解历史文化、感受文明熏陶、学习政策法规,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教育引导,培育文明新风尚
  建设文明新家园,既要强力推动硬件设施建设,又必须教育培育文明的农村新风尚。该县引导各村立足实际,发动群众讨论制定《村规民约》,通过制度规范的约束,建立公序良俗。组织当地政治强、威望高、有经验、有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退伍复转军人、老教师,组建乡贤文化队,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动员群众广泛参与,积极开展道德讲堂、身边好人评选、好媳妇好公婆评选、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用身边的凡人善举教育引导群众,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全县共开设道德讲堂58个,举办活动340场次,评选出好媳妇121人,好公婆78人,最美家庭575户。广泛开展好人线索征集活动,建立“洛南好人”数据库,推荐好人线索3000多条,罗刚、张丹被评为陕西省道德模范,周新成、薛存虎荣登中国好人榜,王生金、杨月芳等6人获评“陕西好人”,郑粉娥、王新旺等10人获评“商洛好人”。
  从尘土飞扬到窗明几净,从脏乱差臭到春色满园,从酗酒赌博、打架斗殴到邻里互助、和谐谦让,“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让该县农村人居环境和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汉字故里,淳朴乡俗与文明新风互生互融,洛河两岸,美丽山水与健康生活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