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科学绘就新蓝图 追赶超越谱新篇
文章字数:5164

    未来五年,镇安县将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文旅融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带四联”决战脱贫攻坚
    今后五年,镇安将突出易地搬迁挪穷窝、产业扶贫拔穷根两个重点,强力推进“三带四联”,奋力打好“五大战役”,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打好“整体战”,“三带四联”破穷局。坚定不移把“三带四联”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路径,通过大户带、企业带、“三社”带和联产、联业、联股、联营,切实把贫困户牢牢地捆绑在产业链上,把产业链牢牢地捆绑在经济组织上,让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就业得薪金、资金扶持得股金、订单生产得定金、旅游服务得酬金,努力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脱贫格局。健全完善脱贫攻坚军令状和督查推进机制,建立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制度,促使各级干部切实把脱贫攻坚放在心上、拿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
    打好“持久战”,培育产业拔穷根。强化产业支撑,重点建好“两个园区”,着力打造“四个产业带”。即以县域工业集中区为依托、建设“三带四联”脱贫攻坚产业示范园,以花园中小企业孵化园为依托、建设“三带四联”脱贫攻坚企业孵化园。打造旅游服务产业带、特色种植产业带、特色养殖产业带、立体农业产业带。到2018年,旅游三产和特色产业收入占贫困户总收入75%以上。
    打好“正面战”,易地搬迁挪穷窝。坚持把易地搬迁作为脱贫攻坚治本之策,按照“四化同步”要求,夯实目标任务,精准搬迁对象,统筹谋划推进,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科学制定搬迁规划,严格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的要求,合理安排搬迁任务,科学确定安置地点,让群众想来、愿来、能来。不断完善基础配套,坚持基础设施与集中安置点同步规划、一体建设,优先保障水、电、路、视、讯等“小配套”和幼儿园、学校、社区服务中心、物业公司、文化健身广场等“大配套”建设,让搬迁群众享有与城镇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妥善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养老统筹、医疗保险、子女上学等问题,真正让搬迁群众安下心、扎下根,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打好“阵地战”,改善基础变穷貌。着力实施道路通达、农田水利、电网覆盖、教育扶智、就业促进等五项工程,打通贫困村“断头路”“梗阻路”,做好3000多公里通村水泥路改造提升。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小流域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切实改善农村面貌。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用“信息高速公路”把田间地头与城市市场无缝对接。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对贫困群众自主创业及吸纳贫困群众就业企业给予政策倾斜。
    打好“歼灭战”,社会兜底脱穷境。注重脱贫政策的延续性,对已脱贫的群众,设立两年巩固期,保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扶上马、送一程。建立弱势群体的关爱机制,关注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的生产生活,构筑贫困群众基本医保、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道防线,减轻贫困群众医疗负担,防止因病返贫。完善五保户集中供养,改进城乡低保工作,加快“两灾户”搬迁和农村石板房改造,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两灾户”的搬迁,2018年年底前完成居住石板房群众的搬迁和改造。建立自然灾害、恶性事故救助机制,防止贫困户脱贫又返贫。
    全域旅游助推转型发展
    坚持不懈地实施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按照“全域规划、全景打造、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总体思路,加快旅游资源、配套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全方位、系统化提升,努力形成“农业围绕旅游增价值,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服务业围绕旅游成规模”的新格局,奋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
    突出文旅融合,全力打造精品景区。积极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化资源,赋予旅游丰富的文化底蕴,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强力推进金台山、塔云山、木王山、云盖寺古镇、黑龙观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提名叫响“密境金台、仙境塔云、画境木王、佳境云盖、圣境黑龙”文化旅游品牌。以金台山文化旅游区为核心,以禅意小镇、禅修中心、民俗体验园等为主要业态,将镇云文化旅游长廊打造成中国第一禅谷。以生态民俗文化为主题,加快推进木王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实施塔云山景区提质拓展工程,做好乡村旅游、祈福文化、地质文化旅游综合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黑龙观·道文化景区建设,建成辐射带动“两省三县”的精品文化旅游景区。
    突出人文优势,全力打造精美县城。围绕“安隐休闲慢城”目标定位,加快县城会客厅建设。持续实施城镇提升工程,统筹城市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布局,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开展“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县”创建,完善城市功能,创新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持续推进县城民居改造提升,建成一批功能完备、休闲生态的民居、民宿、酒店。加快道路、河堤、停车场、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影剧院等文化场馆建设,集中展示县城历史文脉和现代文明,打造集历史文化、休闲旅游、生态宜居、商贸服务于一体的城镇核心区,建成西安第二生活区。
    突出地域风情,全力打造特色小镇。以全国重点镇、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和市县级重点镇为抓手,建成一批具有浓郁地域风情的特色小镇。围绕镇云文化旅游长廊建设,加快建设云盖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围绕少数民族文化和北阳山地质公园建设,打造西口民族风情小镇、茅坪边贸物流小镇。围绕木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打造文家石头小镇、木王森林小镇、达仁禅茶小镇。围绕黑龙观景区建设,打造米粮野山文化小镇,真正将特色小镇建成带动全县、影响周边的精品景点,成为镶嵌在全县“一个中心、两大环线”旅游线路上的璀璨明珠。
    突出乡土原真,全力打造美丽乡村。以云镇、丰收、桂林、安山等村为重点,精心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大力发展民族风情游、乡村民俗文化游、古村古寨探秘游、农业观光游、生态体验游,开发一批具有镇安特色的高山农产,建设一批集展示、体验、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一批有特色、能体验、耐回味的旅游项目,真正实现吃在农家、住在农家、乐在农家、购在农家。力争到2020年,建成2个“全国美丽乡村”、15个“秦岭美丽乡村”、50个“特色美丽乡村”。
    突出山水特色,全力打造生态镇安。始终把保护好、建设好镇安的青山绿水作为神圣使命,着力推进资源开发绿色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生活方式低碳化。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以及丹江水源地生态建设保护等工程,保持青山常在、天蓝地绿,真正把镇安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结合镇安抽水蓄能电站、旬河梯级电站、云镇水库的有序建设,全方位加强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开发,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
    镇安县把民之所盼作为施政所向,从广大群众最迫切的要求出发,从惠及广大群众最直接的实事着手,从社会治理最薄弱的环节抓起,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多样、优质发展。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综合医改“六大体系”建设,建立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现代养老事业,加快构建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养一批戏曲、民歌、刺绣、厨艺等地方优秀文化传承人,建设一批文艺采风基地,实施一批文化下乡项目,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深化“法治镇安”“平安镇安”建设,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不断加快信访制度改革,化解矛盾、定分止争,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努力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全县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发挥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全力支持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强化国防教育,支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加快群团工作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侨办、台办、关工委、慈善协会、老科协、老年学会等人民团体、新的社会组织和省市驻镇各单位开展各项工作,重视做好保密、党校、老干、档案、编制、史志研究等工作,最大程度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搭建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破解制度性障碍,切实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深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由市场决定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交易平台。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借助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外向度,切实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实力。
    从严从实加强党的建设
    未来五年,镇安县将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为加快镇安追赶超越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建立健全中心组学习和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继续办好“镇安大讲堂”,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完善“两级会诊、三级联学、四级会考”工作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对经济、科技、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注重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新风尚,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素质教育,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舆论宣传鼓舞人心、凝聚合力、助推发展的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全社会营造和衷共济、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
    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省市出台的“三项机制”,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政治上有地位、精神上有荣誉、物质上有实惠,坚决调整不善为、不敢为、不会为的干部,形成为创新者容、为担当者容、为实干者容的鲜明用人导向。注重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和多岗位锻炼干部,鼓励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经受锻炼、锤炼作风、增长才干。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合理使用各个年龄段干部。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尊重人才、广纳人才、善待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五个五”党建。农村党建,围绕集中整顿抓提升,扎实开展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建要围绕强化服务抓提升,扎实开展“评星定级、晋位提档”工作,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凝聚、管理和维稳功能。机关党建,围绕服务大局抓提升,全面落实机关联系基层、党员积分评星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志愿服务等重点制度,提高机关党建规范化水平。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围绕巩固拓展抓提升,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和党员作用发挥“三个全覆盖”。流动党建,围绕创新管理抓提升,建立健全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双向共管机制,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作风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专项整治。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基层联系点、蹲点调研、下访接访、结对帮扶等制度,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到一线掌握情况、到一线化解矛盾、到一线协调服务、到一线指导工作,确保工作抓一项成一项、事情干一件成一件,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经得起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完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夯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党纪党规,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使广大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着力营造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政治生态。加大重点案件查办力度,注重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腐败行为的查处,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策 划:李 娉
  组 稿:方 震 谭显根 陈风军 金 辉
  王 琦 倪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