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沉下心思到农家 精准扶贫贴农心
文/图 记者 董楠
文章字数:2491

    2015年8月里的一天上午,山阳县十里铺街道办寺沟口村部分村民来到乡上,迎接驻村“第一书记”任鹏。看着这个皮肤白皙、略带腼腆的“小书记”,村民们心里嘀咕:“这个1982年出生的‘小书记’能否经得住农村工作的考验呢。”
    一年多过去了,寺沟口村的变化日新月异:道路修到地头、路灯照到了屋檐下,脱贫产业快速发展……第一书记任鹏,在村民的口中依然热度不减。
    强本固基,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作为市直机关工委下派驻村的扶贫干部,起初任鹏心里也有些忐忑。寺沟口村位于山阳县十里铺街道办东2公里处,属半山半川村,辖内5个村民小组,贫困户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驻村后任鹏意识到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是脱贫攻坚的根本点。于是,在十里铺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任鹏在驻村后的第二天便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学习日制度,增强村两委班子政治理论水平,积极组织村“两委”成员到周边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努力为村子培养一批“主心骨”和“领头人”。任鹏坚持优中选优,注重在村组干部、致富能人、团员青年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吸纳2名群众口碑好的优秀分子入党,为基层党组织补充了新鲜血液。同时,他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村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在村服务中心外设立村党务、村务公开专栏,将村重大财务开支、涉及群众利益的决策等10多项村党务、政务进行定期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各项工作逐渐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任书记都整天为我们寺沟口村奔波劳累,我们更要巴心巴肝的跟着他干。”该村三组村民刘新田眼里充满敬佩。摘贫困帽,需要一个好条件在任鹏的扶贫日记里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不想让大家继续吃我曾吃过的苦。我要和大家一起创造城里有的东西,让大家伙走好路、用好电、吃好水……”到村后的第一次入户走访,给任鹏留下深刻印象:在通往个别农户的小路上,他的鼻尖就快挨到带路人的脚后跟;听得人声、不见人影的崇山峻岭;玻璃杯中那浑浊的开水……看到寺沟口村种种落后面貌,任鹏没有退缩,而是放下行囊,沉下身心,积极走村入户,找党员、组长、群众搞调研,掌握村情民意,争取群众支持。理清思路做规划,强基础惠民生,在“娘家”市直机关工委的强力支持下,他东奔西走,以建设村民服务中心为着力点,千方百计争资金、跑项目,加快打造生态安居的新寺沟口。经多方努力,选址建起了村级服务中心和占地约21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一次性解决了村上办公无场所和村民活动无场地的问题。在任鹏的带领下,寺沟口村有了新的为民代办室和党员活动室,活动场所有了健身器材。同时,在他的协调下,寺沟口村纳入了新农村建设范畴。
    “过去村里的娃娃们一下雨都不想去上学,一路走到学校脚上都带半斤泥,学校环境也不好,现在路好啦,娃娃们不管晴天雨天都高兴的蹦跶着去学校!”一组村民杨斌介绍说,去年,该村完成新修环村水泥路1000米,投入资金10万元对原村小学进行了装修和改造,硬化场地400平方米,建成村老年活动中心“幸福院”。“喂,李婶儿,晚上7点,我们准时在大院门口跳舞,可不能迟到呀!”在离村老年活动中心“幸福院”还有100多米的地方,记者就听到村民们组织跳广场舞的吆喝声。“如今村容村貌好了,亮化工程全部到位,村里人也养成了晚饭后跳舞的习惯。”任鹏笑着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很多地方都没有路灯,晚饭后大家基本都回家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很单调。如今有了太阳能路灯,村民房屋达到白墙化和水泥场面硬化全覆盖,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改善。
    致富奔小康,需要一些好产业
    “任书记,我们要技术没技术、要本金没本金、要劳力没劳力,能发展个啥产业?即便有了收成,我们又卖给哪个呢?”刚来到村里,面对像贫困户薛全治家的困惑,任鹏也有些不知所措。
    “产业增收致富是如期脱贫的关键。”在多次召开村组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走访调查后,任鹏得出这样的结论:因长期的基础设施落后,寺沟口村人苦惯了、穷怕了,虽然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很迫切,但要彻底改变村民自产自销状态,就必须引进企业来带动群众发展产业,逐步增强发展的实力、动力和信心。
    任鹏找准了破解难题的关键,就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农户和企业之间。他不仅要顾忌产品市场的波动,还要考虑到每个农户不同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引进种养技术。任鹏开始奔波于田间地头,进村入户调查研究,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规划。结合市直工委包扶该村的有利契机,深入贫困户家中进一步摸清实情,确认53户187人为帮扶脱贫对象,帮助制定家庭增收项目与脱贫时限表,并接受考评和社会监督。针对村上基础设施落后、主导产业匮乏、林区植被茂盛、土地多为山地的实情,邀请市农业局专家进行现场论证,确立了“近抓劳务、中药材,远抓核桃、猪和鸡”的产业发展规划,实现该村主导产业从无到有、产业布局从星星点点到集中连片的巨大突破。
    “种药材和种洋芋一样简单,哪还需要啥示范基地带动嘛。”任鹏深深记得,在动员村民参加一些企业举办的交流会时,很多农户都不愿参加。为了不让种植户蒙受损失,任鹏一山一沟、一家一户搞动员、讲技术,最终经过任鹏多次协调沟通,并充分发挥村支部引领和市、县部门联动支持作用,探索建立“支部引领带协会、部门联动建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起“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100亩,良种核桃示范基地100亩和丹参等中药材示范基地100亩,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效应,提高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和中药材的积极性。
    “任书记,我也想养鸡,就是没人指导,怕养不活啊。”任鹏记得,他动员村民刘吉华发展养鸡产业时,他脸上无奈的表情。为了解决养殖技术问题,任鹏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多方争取市、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多次组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邀请种植、养殖方面专家,到村上开展讲座、咨询服务,为种植、养殖专业户解惑答疑,并免费发放书籍、种植技巧等资料。
    “只要战胜了眼前的困难,就一定能脱贫奔小康。”这是任鹏对贫困户说得最多的话。经过不懈努力,寺沟口村还成立启成养羊专业合作社一个、养鸡大户4户,积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我来到这里,承担的不仅是一份良心,更是一次让老乡们改变生活的机会。”这句话,写在任鹏扶贫日记的扉页,他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