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7年0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海螺宫里探富路
王荣金
文章字数:1884
    2月16日,我和县国土局的领导一道去山阳县杨地镇的海螺宫村,了解这个村的贫困情况,研究制定帮扶计策。走进海螺宫
    海螺宫村是国土局今年的包扶村。村子地处陕鄂交界郧岭山头,海拔1950多米,原本名字叫海螺殿村,近两年才被易名为海螺宫村。据专家考证说,这里原本是海底世界,由于地壳运动将这里沧海变为桑田。高山上有近百个形貌相似的凸起的山头和平缓的谷川,山中有天坑,每个谷川有水眼。山相邻,川相连,山间道路绕来转去,难辨东西,走进海螺殿,一如走进了一个深山迷宫,故村名被改为了海螺宫村。有人用诗这样描述海螺殿:“丘生海底海生丘,雾锁山头山锁雾;凸拥凹塘凹拥凸,路迷行人行迷路。”由于这里立地条件差,脱贫难度大,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才把这块“硬骨头”交给国土局班子,让国土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联合扶贫,让这个贫困村也能早日脱贫。
    时序虽然立春将尽,雨水在即,已经到了柳树发芽的时候,可是,郧岭山头依然冰天雪地。我们找了辆越野车,起个大早迎着寒风前往。从县城到杨地镇60多公里,从杨地镇到海螺宫村有30多公里,这30多公里窄窄的公路全是从半山腰上凿壁而成。透过车窗看外侧,下临深渊,让人心惊肉跳;看里侧,乱石悬空,一样让人胆颤气短。
    穿过峡谷又爬坡,立楞楞的山坡公路盘来绕去。上过这山看那山,刚走过的路似乎是一架进入云端的旋梯挂在对面。这样绕来绕去,我们越过白马塘、峡口、红岩,便上到山顶,进入了传说中的海螺迷宫海螺宫村。由于路上积雪厚,又结着冰,我们的越野车也不能前行,只好下车徒步。大家小心翼翼,一步一滑地走。两个小青年没有走雪路经验,一搭脚便打滑,冷不防就摔一跤。为了防止摔跤,他们也跟着我们从积雪中探路前行,虽然深雪没脚,但起码摔跤的概率大大降低。好久没有见过这种冰天雪地的景致,尽管滑跤,但大家都异常兴奋,高高兴兴的往前走,日近正午时分,我们就来到村社区服务中心。共商脱贫计
    村社区服务中心场院在一向阳的地方,院子不大但还算干净。院内积雪大部分已经融化,只有院墙跟下还堆着厚厚一层。村干部们已经早早等在那里。局长向镇村干部说明情况后,村支书便把我们请到村会议室,一边喝着热腾腾的茶,一边向大家详细汇报海螺殿村的基本情况和脱贫摘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海螺殿村有农户343户1526人,其中贫困户139户460人,一般贫困户94户365人,有耕地2400亩,有荒山面积2.4万亩。由于这里属高寒山区,农作物生长缓慢,一般为一年一熟或者二年三熟。但是,一遇到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农作物常常会被“秋封”没收成。虽然如此,山上生长的乌洋芋、中药材连翘、五味子等优良品质远近有名。村上还有2万多亩成片的油松林,年产松籽数千吨。面对这些资源村干部虽然有心带领大家开发,却不知从何处下手。听完汇报,我们又在村前村后那一包一凼实地踏看,和群众沟通交流,向他们了解村情和民情。通过了解,虽然具体脱贫方案尚要研究讨论,但让这个村如期脱贫我们心里有了底,大体目标和方向已经明了,也有了帮助海螺殿村如期脱贫出列的信心和勇气。局长告诉村干部,我们来就是想帮你们早日脱贫,你们要增强信心和决心,要主抓脱贫产业发展,同时表态,回城将把村里情况如实汇报主要领导,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问题。村干部听了都非常激动表示愿意撸起袖子大干一场,让海螺殿村彻底脱贫摘帽。招商兴产业
    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是这个村发展产业的一条好出路。为此,他们商议拟订了大力发展连翘、乌洋芋、板蓝根、苍术种植和发展养殖陕南黑猪和中华蜂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这些产业是地方传统产业,但要想很好发展必须要科学、规范发展,确定村上成立规范的合作社,帮扶部门联系协调及时兑现国家相关惠民政策,予以积极扶持,努力将这些产业做精做强。山上数万亩油松林,年产数万吨松籽,多年来,只是群众自采自卖,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效益低,利润空间小。对此,调研组和镇村干部深入探讨,当了解到当地有一村民想在故乡投资兴办松籽加工厂时,大家都眼睛一亮,便立即电话联系,将有意向投资的那位田姓老板请来,现场商谈兴办企业事宜,并表示,只要他愿意投资兴办松籽加工企业,带动地方群众脱贫致富,国土局将积极服务,帮他投资办厂办理相关手续,帮助他筹措资金,争取政策扶持。经过一番热谈,意向已经初步达成。为了这个企业落地生根,为地方群众带来实惠,局长告诉村干部们,要抓住机会,让村民以各种形式入股参份,获得收入分红,把这个产业真正做成一个特色富民产业。
    从早到晚,整整忙碌了一天,我们开始返回时,已经夕阳西下。这一天,虽然郧岭山头山高天寒,但海螺宫里确是阵阵春风送暖,大家似乎已经在厚厚的积雪中看到海螺迷宫贫困百姓走出贫困的阳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