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民间酿酒人
文/图 记者肖云王聪
文章字数:1651


    记者肖云王聪
    “火烧胸前热,风吹背后寒;咬牙新醅重,汗透破衣衫……”这首烧酒歌里描绘的场景,是民间酿酒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商州区南街的深巷中,就藏着这样一位民间酿酒人,他是53岁的代明生师傅。
    代明生在商州区东关菜市场开了一家小小的烧酒铺,主打纯粮酿造的包谷酒、高粱酒、黄酒,除此之外,还做葡萄酒、米酒、青稞酒。酒香不怕巷子深,20多年来,不管酒铺搬到哪里,喜欢喝酒的老商县人总会找到代明生,从他这里打几两小酒回去过个瘾。因为生意好,每隔一段时间,代明生就回南街的家中酿一次酒。
    代明生告诉记者,自己的母亲是柞水人,他随母亲在外婆家长大,外婆家住柞水县乾佑镇沈家湾,沈家湾旧时是通往西安的要道,很多旅客路过时,都喜欢喝点小酒解解乏,以补充体力,因此,外公外婆就开起了骡马店,可以吃饭、喝酒、住宿。那时,柞水农村几乎家家都有酿酒的,夏天采曲,冬天酿酒,是这里的古老习俗,从小,代明生就帮着外婆酿酒,日久天长、耳濡目染,他也逐渐掌握了这门传统的手艺。20岁时,代明生回到商州,为了生计,开始酿酒,并用酒糟喂猪,在城里养猪很难找到合适的场地,换了好几个地方之后,代明生放弃了养猪,开始办起酒铺,一门心思的钻研酿酒。“酿酒就像做衣服,酿酒器材的比例大小、尺寸长短都要很精确。”说起酿酒,代明生打开了话匣子。他说,酿酒的过程需要时时地把握好温度、湿度、火候,不能有半点马虎。要酿出纯正的粮食酒,需要遵循一套祖辈沿袭下来的规矩,同时,还要有纯熟的手艺。代明生说,酒曲是酿酒的精华所在,酒酿得好坏与否,酒曲是关键,一般来说,酿酒时剩下的酒尾子都用来做了酒曲。此外,水好酒才香,酿酒时用的水一定要纯净,不能有杂质。在确定原料品质的基础上,就可以着手酿酒了,酿酒是一个体力活,往往一次就要蒸几百斤粮食,晾冷后还要拌曲,为了均匀,必须不停的搅拌,这是个极其枯燥又耗费体力的过程。拌好酒曲,就可以倒入缸中发酵了。其间,温度要控制在28度—30度左右,不能超过35度,否则会把曲烧坏。最早没有温度计,判断温度就单凭手感,这种不能言传的“度”没有数十年的经验是学不会的。最后,就是蒸馏和冷却,将发酵好的酒料通过高温加热后生成蒸汽,蒸汽经过管道冷却液化后便成了酒从管子里流出来。据代明生介绍,200斤的酒料一般要反复加热两次,每次只能出20多斤酒,产量很小。“酒就是一口气,气漏了酒就跑了。”他形象地说。似乎天生与酒有不解之缘,老代爱酿酒也爱喝酒,经常是一边烧酒一边喝,他说:“刚开始酿酒的时候,如果不喝的话,尝不出做得好不好,后来喝多了也就爱上了喝酒。”这些年来,他只喝自己酿的酒,因为喝惯了那粮食带来的酒香,再喝市面上的酒,不习惯那股呛人的辣味儿。多年的酿酒经历让他的嗅觉异常灵敏,只要是酒,一闻就能知道是好是坏,他说有的酒闻着很香是因为里面有香精。在柞水时,代明生只学了用包谷和麦子酿酒,后来,为了开拓更多的品种,他先后自费去山东、安徽、四川、青海、湖北等地学习,学会了做葡萄酒、黄酒、米酒、青稞酒等。日复一日的坚持给了代明生丰厚的馈赠,大家都夸他家的酒“味道美得很!”在商县城里是出了名的。不仅如此,还有西安、河南的人听说后专程赶来买酒,一些景区的酒店、制药厂也从这里拿酒。“有一个在商洛做工程的安徽包工头,特别爱喝我酿的酒,每次回老家都要拉上一整车。”说起这些,代明生的神情里透露着自豪。“现在,人们都知道纯粮酿的酒喝着健康,都喜欢打些散酒带出去招呼人。”代明生说,腊月是酒铺生意最好的时候,基本是有多少卖多少,每次到腊月二十七八,缸里的酒就被抢空了。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个手艺了。我已经53岁了,之所以我仍坚持酿酒、卖酒,主要是咱爱这一行。”代明生告诉记者,酿酒是个耐心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研习和钻研,短期内很难挣到大钱,费力又费神。前几年,有很多人找他拜师学艺,有镇安、丹凤的,还有安康白河县的,他总共收了四五十个徒弟,但是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2个人,就连他的儿子也不愿意回来跟他学酿酒。说到这里,代师傅叹了口气,眼中掠过一丝落寞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