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南铺设群众创业就业致富路
文章字数:1534
    商南县按照“抓创业带就业,抓社保惠民生,抓人才强服务,抓维权促和谐”的思路,强力推进创业就业工作,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广阔道路。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226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5万人,创经济收入9.56亿元。
    强化组织保障、措施保障、资金保障和宣传保障,成立县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工作稳步推进。确立人社部门牵头抓总、部门协抓、企业主导推动的长效机制,做到创业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成效。县财政每年预算50万元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经费,200万元创业促就业配套资金,用于创建工作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组织编发《农民工回乡创业政策问答》,宣传创业典型的《创业之歌》《创业项目选编》等宣传资料;先后在省市县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刊发、播出创业动态新闻100余篇,营造了创业就业的浓厚氛围。
    搭建创业平台、创新服务管理平台、打造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县财政筹资2000万元,在县工业园区内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神州科技产业园、回乡创业孵化园已分别打造成为省、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制定出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组建县创业孵化基地管理中心,负责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日常管理。依托“互联网+”新业态,鼓励在外电子商务人才回县发展电商经济,落实电商从业人员就业扶持政策。定期邀请电子商务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举办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引导广大青年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创业,一批大学生积极投身电子商务。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支持非公经济发展、优化土地审批程序、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推动惠民政策落实。按照“非禁可入”的原则,加大小微企业培育力度,鼓励和引导创业者进入社会事业、电子商务、商贸旅游、涉农服务、社会福利、市政建设等领域。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原则,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歧视性、限制性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对外出农民工回乡从事生产经营需占用土地的,只要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供地政策,优先审批建设用地,属县本级收取的各种规费采取即征即返的方式予以减免。各类创业者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一切费用。税务部门依法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税手续,优化办税流程,确保自主创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突出技能培训,提升创业能力。他们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根据不同群体、不同阶段的创业需求,分类开展SYB、SIYB、IYB等创业培训,增强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并建立创业培训学员跟踪联系卡,建立完善全程服务制度,对学员做到“每月一走访、每季一回访”,在联系卡上认真做好相关记载,集中推广培训学员成功经验,组织开展疑难问题集中会诊,提高创业成功率。完善充实创业项目库,做好项目的开发征集、调研论证、宣传推介和跟踪扶持工作,突出创业项目本土化、易启动、见效快的特点,充分发挥协会、专家志愿指导团和咨询服务机构的项目指导作用,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积极落实孵化基地租金补贴、税费减免、贷款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建立完善项目引导、对接培训、创业孵化等综合服务机制,吸引创业者“入孵”,提高“孵出”成功率。
    县上把创业就业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探索推行“政府推动+园区拉动+企业带动+贫困户联动”就业扶贫模式,科学制定就业扶贫三年规划。积极创新举措,通过建立就业台账、加强信息对接、建立就业脱贫作战室、就业扶贫信息平台等服务网络体系,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全县共有65家园区企业积极参与就业扶贫,已有1407名贫困劳动力在各类园区就业,其中,园区11家创业示范企业及其所设的加工厂、代工点就吸纳贫困户524人就业,月人均收入稳定在1700元以上,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桂青圆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