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7年07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韩愈亡女墓与皂角铺村的手工挂面
文∕图 田光庆
文章字数:1670


   
  商南县城西皂角铺村的手工挂面风味独特、美誉远扬。说起其渊源,还得追溯到1100多年以前的唐朝,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关系密切。
  韩愈于唐元和十四年(819)冬因上表谏“迎佛骨”一事,得罪了唐宪宗,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安)刺史。朝廷还专门下了一道指令,所有被贬官员的眷属一律不得留住京城。当时,他的四女儿孥年仅12岁,卧病在床,闻此凶信,父女相对,悲不能啼。韩愈遂带着全家人离开长安,过蓝田,经商州,到商南层峰驿小憩之后,准备继续向东奔赴。不料此时遇到大雪封山,道路险阻,女儿孥病情加剧,便宿于驿站旁一村民家里。晚饭时,该村民见官人带有病人,特意做了一锅挂面招待他们。韩愈吃后连连称赞,但缘于女儿严重的病情,饭再香他也无心贪饱,只吃了一碗,便守在女儿身旁。次日,女儿孥死于穷山,葬在此驿站路南边的山脚下。  元和十五年(820)宪宗死后,穆宗即
  位大赦,韩愈被召回任国子祭酒。他在返回长安的途中,行至商南层峰驿,目睹亡女墓,悲痛欲绝,以清酒时果为祭,写《祭孥女文》一篇和《层峰驿过亡女墓》七律一首,诗文题于驿梁之上。临走时,韩愈觉得这里的挂面风味独特、香味难忘,同时也为了感谢提供食宿的这家村民,便给足银两买了几包挂面带回朝廷,不料被官员们视为从未吃过的美味佳肴,次年朝廷便把这里的挂面定为贡品,当地百姓好不欢喜。层峰驿的民众出于对韩公的热爱,在韩女墓旁刈茅建亭,称“韩文公亭”,春秋设祭,且每次必有一碗挂面。韩愈的亡女墓就在现在商南县城西4公里处的皂角铺村南山脚下,遗憾的是“文革”时期毁亭修地,已无踪迹。  如今的皂角铺村,基础设施完备,道路
  四通八达,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村美民富环境好,群众幸福指数高。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330户1300余人口,劳力720人,党员39名,面积约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0亩。该村以茶叶、畜牧、手工挂面、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序幕拉开,发展产业成为该村精准脱贫的支撑,村上成立了手工挂面产业合作社,有40多户群众加入合作社,带动了一批贫困户发展挂面产业,仅此一项年收入可达90万余元。目前村上已注册商标为“层峰”牌的冯家庄手工挂面,挂面大户冯晓瑞一年四季加工挂面,年收入近20万元。该户利用祖传秘方,不分冷暖季节,可随时加工,而农村一般家庭小作坊的手工挂面只能在冬季进行加工。
  皂角铺村的手工挂面,其特点在于纯手工制作,面细如丝,色白味美,下锅不糊,回锅如初,食之柔滑,增进食欲,易于消化。过去皂角铺村生产的手工挂面以家庭自给自足为主,近几年村子里成立了手工挂面专业合作社,为群众提供生产资料的购买,产品的销售、加工、验收、贮藏以及生产经营的相关技术和信息服务,使手工作坊的挂面有了质量保证,自产自销,且价格低廉,每公斤只卖10元左右。
  在皂角铺村,制做挂面是一门几乎人人都会的传统手艺,而有十多道工序的“层峰牌挂面”,至今仍是该村颇具品牌价值的一个产品。据村子里71岁的冯姓老人说,记得在他十岁时,就见父亲一天到晚忙着做挂面。他听爷爷讲,古代皂角铺设有驿站,称“层峰驿”,曾经是商南县衙所在地,挂面是给宫里的贡品。麦子用石磨磨了,再用最细的皮箩一箩,一百多斤只能选出二十来斤上等面粉做御用挂面,剩下的才能自已做了卖出去养活一家老小。
  从两三岁起就在挂面架下摸爬滚打的78岁的张老汉说,原来做一槽正宗的手工挂面得20多道工序,现在一般就10几道工序,用一天一夜功夫即可。本土麦子加工出的面粉,筋丝好,散发着麦子特有的香味,在手艺地道的匠人手里扯成头发丝一般细也不会断。如今,皂角铺村的手工挂面是一个口碑很好、颇具品牌价值的食品,尽管因缺乏有效组织和运作,一直未能形成规模,未能走向更大的市场,但“层峰”牌冯家庄手工挂面已经被皂角铺村人及周边的乡亲作为馈赠礼品带到城里,其中不少还被商南人送到省会西安。
  附:层峰驿过亡女墓留题驿梁
  唐·韩愈
  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蒙恩还朝,过其墓,留题驿梁。
  数条藤束木皮棺,草殡荒山白骨寒。
  惊恐入心身已病,扶舁沿路众知难。
  绕坟不暇号三匝,设祭惟闻饭一盘。
  致汝无辜由我罪,百年惭痛泪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