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万湾模式 合作组织联盟型
文章字数:1146

  万湾社区是全国文明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也是丹凤县规模最大的农家乐集群点。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探索出了财政补助、土地入股、联股联营的合作组织联盟型的“万湾模式”,实现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今年以来,为加快该村69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推进3A级景区创建,村上牵头注册成立了丹凤县万湾山泉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县政府从产业扶贫资金中拿出50万元,通过“资金变股金”量化到69户贫困户名下,镇村拿出5亩黄金地段土地作价作为集体的股本金,同时发动和引导本村大场大户投资入股,形成了一个村集体控股的混合所有制旅游公司。该公司通过整合当地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建设游客和农特产品集散中心、规范提升农家乐服务水平,吸引游客到万湾采摘体验、休闲观光。公司经营收益按股分红,到2020年69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后,其名下股金转为集体股,全体村民共同享有。
  万湾利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由退伍军人李刚于2009年创办,注册资金150万元。合作社借助政府农业产业项目支持,采用物联网技术,生产高品质反季节果蔬,按照三产融合发展思路,依托棣花古镇景区,发展以采摘体验为主的休闲农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良好。到2014年,合作社流转土地150亩,建设日光温室大棚9座。2015年以来,合作社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争取产业扶贫项目支持,新建大棚6座,加上原有大棚(除1个育苗棚外)共14个棚,全部用于承担26户贫困户产业脱贫任务。
  按照“政府支持、业主建棚、因户制宜、以棚脱贫”思路模式,结合26户贫困户家庭实际,将大棚分为“帮困棚”“创业棚”“承包棚”三类,根据贫困户类型区别对待,走出了一条“三棚”帮带、精准脱贫的新路子。合作社将4个配备了水肥一体化设施的大棚作为“帮困棚”,专门帮扶有劳动能力但缺乏资金的12户特困户。合作社提供种苗培育、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服务,贫困户分段在属于自家的区域内从事除草、管护、采摘等田间管理。前三年棚内产品收益全部归贫困户,三年后棚内收益业主与贫困户按照四六分成。2016年,1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500元,今年上半年户均增收2500元。将6个普通大棚作为“创业棚”,帮扶有劳动能力且有自主创业意愿的6户贫困户创业,棚内作物栽培管理,产品由合作社统一销售(游客采摘由合作社统一计量收费、分户记账),销售收入扣除赊销的农资及服务费用后,合作社与贫困户按二八分成。2016年,6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今年上半年户均增收7500元。将另外4个大棚作为“承包棚”,承包给其余8户有一定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两户一棚合伙经营。合作社每棚每年收取承包费元,以优惠价提供种苗、有机肥及机耕、植保等服务,贫困户在合作社指导下进行生产管理和经营。产品由承包户自行销售,也可由合作社代销,游客采摘收入谁的棚归谁。2016年,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500元,今年上半年户均增收2800元。

策划:王舒 组稿:樊利仁 冯永发 摄影:江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