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兴业强村聚民心
本报记者 汪瑛 谢非 肖云
文章字数:2092

  近年来,商州区沙河子镇王山底村紧紧抓住陕南移民搬迁、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有效盘活资源资产,通过“支部带实体、党员带产业、能人带群众”的“三带”模式,积极稳妥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实现了农民增收和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
  支部带实体 集体经济打头阵
  王山底村是商州区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631户2252人,2016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388人。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村集体经济带动是关键。如何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起来?王山底村剖析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和根源,最后得出结论:发展村集体经济,必须坚持把基层党建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基层党员积极性,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及包扶单位力量,有力地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效推进扶贫工作。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村党支部依托美丽乡村建设,集体注册成立了王山底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先后争取省财政厅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资金175万元,动员68户群众筹集资金2010万元,入股旅游公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建成秦岭民俗风情文化体验一条街、特色美食小吃一条街、文化广场、艺术长廊、垂钓园、水上娱乐园等旅游观光项目,实行公司化统一运营、按股分红,村集体年享分红20万元,68户群众年享分红201万元,20户以房屋入股群众年享分红15万元。结合精准脱贫攻坚,以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为契机,注册成立王山底村汇泰富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村集体在汇泰富光伏发电公司入股10万元认购光伏20千瓦,46户贫困户入股64.4万元认购138千瓦,村集体年享分红2万元,贫困户户均年享分红3000元。村上从村集体经济中挤出一部分入股到秦阳建材厂,每年可获得10万元的分红,这几年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靠的就是村集体经济的积累。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在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让群众增加收入。目前,王山底村“股份合作经济”改造推进有力,运行机制已基本建成,逐步改变村集体经济“空壳”现状,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基础。
  党员带产业 示范引领促发展
  “我们村的主要特点是人均占有土地少,没有支柱产业,主要以粮食、药材种植等传统产业为主。在过去,群众只满足于自给自足。”王山底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生国说,“在大量细致的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以及研究后,我们决定发挥党员在产业发展上的示范带动作用,利用自身资源发展特色养殖和种植。”
  2016年,王山底村党支部建立党员包抓产业机制,对46名党员定岗定责:秦浩友等7名党员包抓旅游公司,秦志宏等12名党员带领发展中药材450亩,任安智等6名党员带领发展核桃60亩,秦欢欢等5名党员带领发展农家乐20户,郭茸花等16名党员带领发展樱桃、葡萄各300亩。果园里、基地里“党员示范园”“党员包抓园”的牌子分外亮眼,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个个小牌子,亮明了党员身份,让党员带着群众发展产业。
  在党员带头下,全村种植中药材1200亩,有300户群众自愿将600亩土地资源变成资产入股专业合作社,建成葡萄、樱桃采摘一条沟,发展樱桃采摘园300亩、葡萄采摘园300亩、农家乐20户,由旅游公司统一经营,每年年底按收益进行分红。产业形成规模后,村支部引导注册了商州区漫梁养鸡、红卫油用牡丹和金土地农民种养3个专业合作社。
  “我家4口人,只有1个劳动力。去年我加入合作社,用4亩土地入股,有了2000多元分红收入,另外,在葡萄园里干活,3个月拿到了5000多元工资。”12组的贫困户牛治良说,他家是双女户,自己因为有心脏病干不了农活,加入合作社以后,妻子在合作社打工,一家人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改善。王生国告诉记者:“通过党员包抓和带动效应,消除了群众对于在村上发展果园的各种顾虑。合作社给周边群众和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群众收入明显增加。”
  能人带群众 脱贫致富有路子
  李奇是王山底村的土鸡养殖大户,目前养鸡1100多只,2012年,他从山上搬迁到村里的第二安置小区,为了能实现搬得出、能致富,他在核桃园里办起了林下养鸡场。
  四组村民李浩勋今年年初在外打工摔坏了腰,行动不便失去了劳动能力,今年被确定为村上的新增贫困户。自从他家被定为精准扶贫户后,妻子陈淑贤被吸纳到李奇的养鸡场干活,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困难。她说:“跟着村里的能人干点轻体力活,一天能挣80元,现在已经干了5个多月,一年下来能挣一万多块钱,日子好多了。”
  像李奇这样的致富能人,王山底村还有10多名。村党支部在全村推行1名能人与5户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的“1+5”模式,有6名致富能人先期结对帮扶30户贫困户,以传授技术、提供就业、入股分红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种养殖等产业,实现了穷有所帮、共同致富。全村涌现出杨建文、支艳敏等10多名能人大户,带动更多村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有了较大转变,就业创业热情不断提高。
  入股分红、反哺民生、共享成果。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里还建起了标准化幼儿园、卫生所、文化广场,解决了群众上学就医等民生问题,辛勤耕作于田间土埂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党支部的引领下,王山底村的“三变”改革之路,取得了初步成效,村民正一同快乐地奔向幸福富裕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