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风云八宝寨
叶宜发
文章字数:1668
  丹江之南的江西沟村,有一山脉的主峰之上,建一寨,名称八宝寨。
  据民间传说,清代乾隆时期,山东盗宝回子王顺从此寨盗走“金鸡壹拾捌斤”,湖北均州人盗去了金月亮和金簸箕,八宝寨现有玉皇庙、战壕、金鸡、金月亮、金簸箕和颜料洞等遗址。据传颜料洞内原有五色颜料,可供修神像之用,俗称“五宝”。加上前“三宝”,正好是“八宝”,因此冠名为“八宝寨”。
  八宝寨主峰海拔1245.2米,峡均海拔797.5米,东西宽1公里,南北长14公里。背面与水沟的乱石沟相连,南山脉延伸到江西沟灯盏窝腹地,此山脉相连大山头,西南方紧靠鸡冠寨。八宝寨形似三角鼎立形状,在此远望,商南县境内群山起伏绵延,非常壮观。近观寨内杂木成林,野草丛生,遍山绿茵,千姿百态,景色宜人。
  八宝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天,石岩坎上倒挂着一丛丛、一簇簇金黄色的迎春花,漫山遍野的连翘花、杜鹃花万紫千红,一直开到盛夏,点缀着四季常绿的北亚热带天然森林,一阵微风拂过,芳香四溢。初夏,玫瑰花异香扑鼻,百合花争奇斗艳。秋天,熟透的野葡萄、五味子、猕猴桃、八月炸、乌梅、猴楂、野糖梨满挂枝头,伸手可得。初冬,这座颇有名气的宝寨更加热闹红火,附近的农民成群结队来到山寨,采收已成熟的黄姜、黄精、山药、苍术、茯苓、天麻、百合、血参、苦参、红山楂、葛根等中药材。
  解放战争时期,八宝寨曾是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民国三十五年(1946)8月中旬在太子坪成立的商山县民主政府,隶属中共豫鄂陕边区第三地委,第三军分区管辖。
  山顶建有玉皇庙。1946年,时任三分区司令员的周光策和政委王力率领部队,在当地爱国人士傅杰三的协助下,以八宝寨玉皇庙为依托,依靠江西沟、毕家湾水沟、太子坪狮子沟等地的民众,打击国民党的地方势力。国民党地方保甲人员于1947年1月26日,向国民党胡宗南军告密。胡宗南调动2000余人,于1月30日清早兵分三路,从毕家湾乡水沟垴、南干沟及江西沟灯盏窝,三面包围了八宝寨,以轻重机枪、迫击炮火力压境,形势十分危急。周光策司令员率部从八宝寨东侧高崖沟出油房沟口突出重围,向燕子山挺进,至小富裕沟垴向东转移,转危为安。
  此后,从外面归来的解放军五师干部赵克明,出于对家乡人民的热爱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热情,同杨景成、李长有及竹林关区委书记张振国、太吉河区长李刚,一起到八宝寨和毕家湾乡的太阳寨一带山区进行革命活动,打击和消灭国民党地方武装势力。
  民国三十六年(1947),解放军主力北进,一部分伤病员不能随军转移,傅杰三将他们隐藏于八宝寨玉皇庙里养护了半年之后,伤愈归队。
  20世纪60年代,响应毛主席“大办民兵师”的号召,新一代民兵接过老一代民兵的接力棒,尽民兵义务。根据当时国内形势,民兵们的新任务是防特、防武装暴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有民兵必须参加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加强岗哨执勤。
  江西沟的大队农场在大西沟与灯盏窝附近。岗哨设在江西沟公社境内的最高峰——八宝寨。八宝寨主峰海拔1245米,乃可攻可守军事要地。那时,八宝寨制高点上有一座古庙,值班岗哨便设在庙殿大堂前道场边,大堂内是值班人夜间休息处,用干草摊地铺为床。
  民兵是大队从各生产队轮流抽调上来的。我所在的农场与八宝寨两地往返约4公里路程。曾经是民兵一员的我,自己带上口粮、学习笔记、生产工具、被子,以农场为基地,以八宝寨为岗哨,开始了民兵的执勤生活。
  1960年至1962年,因逃往台湾的蒋介石疯狂叫嚣要“反攻大陆”,形势骤然紧张。民兵白天在农场干活,夜间一部分民兵到八宝寨主峰庙殿大堂前站岗放哨,一部分听讲政治课。那时,民兵在农场干活给记工分,站岗放哨则是义务劳动。因八宝寨居高望远的优势,在高处能看到周围几十里外的情况,民兵都是真枪实弹地站岗放哨,任务是观察四面八方林间山头是否有异常现象,并随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因为站岗不计工分,便有人不大情愿。从不计较得失的我,连续三年都参加大队农场务农和八宝寨主峰顶上的站岗放哨任务。
  因为这些一般人没有的经历,在随后的工作中,民兵中的多数人都受到重用,有的担任了村组干部,有的被提拔为乡镇干部,有的进入了企事业单位,有的光荣入伍,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为保卫国家和国防建设继续作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