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20年扎根山村育桃李
记者 方方
文章字数:1339

  坚守三尺讲台,甘受二十载清贫,教授学生不计其数,这是对丹凤县蔡川镇两岔口小学45岁教师孙志成从教几十年来最简单的概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他坚守使命,扎根基层的力量。
  光阴弹指间,如今的他已青丝变白发,从教25年里他先后被评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德育标兵”并多次荣获教学质量奖,2016年9月被丹凤县委、县政府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家住丹凤县龙驹寨街办的孙志成,1989年考入丹凤师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他上的师范的校训,那时在老师的教诲下他在心里就默默立下了投身教育的志向。毕业后被分配到丹凤县庾岭区(原)南石门乡吊蓬小学,2009年到蔡川镇两岔口小学任教,两岔口小学是该镇一所单人教学点,学校14名学生只有孙志成一名老师,学生基本都是走读生,其中离校最远的要走五公里山路。“近几年,乡下学校规模急剧缩小,招生难、留住学生更难。两岔口小学原来近百名学生减到只有十几个,教师也由原来4个人,变成了我一人。”孙志成说面对这种困境,他还是坚定地留了下来并且一干就是八年,蔡川镇原有二十所学校,现在只剩下庵底、留仙坪两所完小和九年制学校,因为孙志成的坚守,他的学生从没有流失,教学点不但保留了下来,而且学生人数不断逐年上升,有些原来转出的学生又转了回来。“校长兼勤杂工、扫地带打钟、教书又做饭、放学包护送”,这是孙老师日常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不仅要教孩子们课本中的知识,还要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每天6点起床,挑水、洗菜准备好午饭的食材,放学后立马给孩子们做饭,紧接着就要上辅导课,下午放学还要把家长忘记接回的学生送回家。”孙志成说自己每天都是最早起床,最晚吃饭没有午休,紧张而有序的一天结束后身体已经疲惫不堪,仍要写教案批改作业,继续准备第二天的营养餐,就这样日复一日,但是从来没有任何的怨言。
  七岁的王媛媛,在两岔口教学点读二年级,她家距学校有半个小时路程,是班上14名学生中住得最远的。由于孩子年龄太小,孙老师不放心,每天早上都站在学校桥头等候,如果到了上课时间还不见她,孙志成就赶紧沿路去找孩子,直到14名学生陆续到校,他才开始安心上课。王媛媛的爷爷笑着说:“多亏孙老师,要不是他,我媛媛肯定一辈子是个‘睁眼瞎’。”蔡川是高寒山区,最难度过的是冬天,冬天来得早,也冷得快,孙志成说他的学生年龄小,抗冻能力弱,一入冬,不是这个感冒,就是那个发烧,整个冬天下来,手耳冻疮,咳嗽流涕,比比皆是。特别是隆冬时分,北风吹裂了大地,两岔口的早晨室内温度已经达到了零下,为了让孩子们取暖,孙志成6点多就要起床打扫教室点燃火炉,接着便要着手准备一天的教学工作。因为长年劳累孙老师患上了高血压、颈椎病,妻子曾多次埋怨,但他心里清楚学生的事无小事。时间久了,家人也慢慢理解他的不易,现在家里有事尽量都不麻烦他,怕他分心影响工作耽误孩子们。如今最让他感动的是,自己教出的几个学生考上大学后,还会在逢年过节打电话问候他近况,希望他保重身体,谈起这些时,他一脸的自豪。
  “我愿做一棵大树,遮蔽一方绿荫,庇护每一个孩子。”孙志成表示,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如果没有对事业执着的爱,对学生真诚的情,就不会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建树,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走出大山,成为社会有用之人,他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再苦再累心里都充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