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怎样才能把书读懂?
若白
文章字数:1976
  读书是现代人生活的内容之一,尤其在择业就业日益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努力尽快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工作能力,读书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着。
  那么怎样才能把书读懂,达到读书效益的最大化,就是值得研究讨论的问题。或许有人说,读书不就是把书拿起来一句一句,一篇一篇看下去就明白了吗?一遍没看明白,再看一遍,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还有什么好说的。这话当然不错,但是事情也并不完全这么简单。古今中外前人今人留下的书籍浩如烟海,有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众多门类,每一类要真正把它读懂,像食物的消化吸收一样,变成自己的营养,还真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科技类书无论古今中外,或许读起来差别不太大,其他社科类书,要真正读懂弄通却并不很容易。
  就以人们普遍喜欢阅读的文学艺术类书来说。如小说、散文、诗词、戏剧等,如果是现代人写的,作者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甚至相同生活场境中,写的又是当代题材,当代人情、风俗、观念和矛盾纠葛,我们读起来感同身受,觉得“不隔”,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也就容易懂。如果是古人写的,或者外国人写的,写的又是他那个时代,他那个国家的事情,我们今天读起来就会有“隔”的感觉,生疏的感觉,不是容易体会和理解的,起码体会不深,理解不透。因为书产生的时代离我们太远了,隔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可能“山河依旧,却人事皆非”。
  举例来说。比如《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冠,内容博大,语言精美,刻画人物形神毕肖,构思巧妙,艺术魅力达到古典小说绝伦地步,享誉世界。可是许多年轻人并不热心取读,读的人往往也只是记住了一些人物故事而已,谈不上真懂。原因就在于它写的是300年前的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生活情景,离我们太远了。书中老爷太太,公子小姐,还有那么多丫鬟婢女,他们每天就是吃喝玩乐,赏花游览,说长道短,斗小心眼,没有见干什么正经事。今天读者既没有那样的生活环境,更没有那样的生活体会和感受。所以即使读了又读,也未必真正读懂了多少,所得很有限。
  再比如,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数量很大的亲友、情侣送别诗词,是古典诗词的精华之一。像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渭城曲》(又题《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有短短四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的是1300年前的一个早春,一天早上雨中在客店为远去安西(今新疆西部)的朋友饯行的情景。今天许多人都能背诵,未必能真正体会到它的深情内涵。可是它在唐代就被谱成曲子,每逢为朋友饯别送行,就被人反复歌唱,往往使在场的人泪流满面,激动不已。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安西是十分遥远的地方,既没有高速公路和高铁,更没有电报和电话,亲友、情侣的每一次分别,都可能是生死之别,都是“明日隔山岳,人事两茫茫”。此情此景怎能不使他们肝肠寸断,感慨万千?
  去年我们国家隆重纪念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把他与英国同时代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莎士比亚一生写了37部戏剧,中国现在都有翻译。当时英国女王说,宁舍英国当时海外最大的殖民地东印度公司,也不舍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应与英伦三岛共存亡。可是我们今天许多人读莎剧,未必能完全领悟其深刻含意。原因就是它离我们太远了。
  再谈一点读史书。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鲁迅先生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明它不仅是史书,而且是文学精品。但是今天一般人读它,不仅文字语言有许多障碍,就是其中的历史事件和故事,也未必能够真正弄明白或产生共鸣。原因也是那都是2000多年前的事,人、事、情、景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至于理论性的经典著名,如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及马列主义等,没有故事,没有生动地描写,就比较抽象,要读懂更不容易。明年2月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中央或理论界将可能举行纪念活动。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产生在西欧而不是亚洲、非洲或美洲?《共产党宣言》为什么会被称为无产阶级的《圣经》?为什么说它为人类社会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都是读懂马列著作必须理解的问题。
  总之,综上所述,真正把书读懂还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那么就畏难不读书了吗?当然不是。一般来说,人生阅历丰富的人,知识积累厚实的人,读书易于理解,收获更多,否则效果可能就要差些。为了把每一本书读懂,实现收获最大化,笔者有两点建议供爱读书的朋友参考。第一,当你拿到一本想读的书时,不要先急着拿起来就读,先看看书的序言、后记(跋),书是什么时候写的,作者写书时代背景是什么,当时的情形有什么特点,作者想要回答什么问题。同时对作者的身世、经历、事业尽量多一些了解。鲁迅先生把这称之为“知人论世”。第二,如果是读理论类的书,最好应准备一些有关的工具书,对于一些理论词语、概念,一些历史官职、名物等等,随时查阅。这些对你读懂一部书大有补益。以上不过是献芹之论而已,见笑了。